APP下载

也释“老天拔地”

2011-08-15张兴德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辞书东北方言

叶 勇,张兴德

( 1.大连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12;2.大连市中山区宣传部,辽宁 大连 116017 )

也释“老天拔地”

叶 勇1,张兴德2

( 1.大连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12;2.大连市中山区宣传部,辽宁 大连 116017 )

“老天拔地”是东北方言,意为“上了年纪,动作不灵活”,还指一些人虽然不是老年人,但是其动作行为迟缓,像个老年人一样。

老天拔地; 东北方言; 满族民间文化

《红楼梦》中用方言、俚语之处甚多,正确解读这些方言、俚语无疑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思想性格有很大作用。近来闲翻旧刊,偶然看到张晓英先生的《释“老天拔地》一文,[1]对有关辞书上对“老天拔地”的释义予以否定并“更正”,作者从词性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该词的意思大致是举天拔地、扛天拔地的意思,与“揭天拔地”、“掀天拔地”同义。又从语义学的角度探究,认为“老天拔地”的语义特征可以大致分析描写为:(1)付出艰苦劳动;(2)做很多事;(3)跑很多路;(4)力量大;(5)手段高;(6)本领强;(7)达到很高的高度;(8)活动的空间范围广;(9)具冒犯性。作者又按自己这样的理解,重新对《红楼梦》中的三处关于用了“老天拔地”的话语进行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解读。认为《红楼梦》第二十回中麝月的话中,[2]语义特征(1)、(2)、(8)得以突显;在第二十九回贾母的用语中,[2]409语义特征(1)、(3)、(8)得以突显,因此麝月和贾母用“老天拔地”,是形容辛苦之甚。而在第六十二回薛姨妈的话语中,[2]870语义特征(7)得以突显,表示高轩貌,如“揭天拔地”、“掀天拔地”等词,俱可形容高耸、高挺的样子。薛姨妈巧妙地以“老天拔地”极言高耸,表示倚天拔地、极天际地或拄天蹋地之意,戏谑自己辈份最高,是此时此地的唯一长辈。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她说“不合你们的群儿”、“拘的慌”的真正含义。

作者这样析义推理的否定和解释完全错了。

“老天拔地”在有的成语词典里将它列为成语,严格点说是不确的。其实,“老天拔地”是句东北方言口语。查《中国民间方言词典》,[3]对此词的释义为:“老天拔地”也作“老天巴地”、“老天八地”。(北方,北京),上了年纪,动作不灵活。崔宝库《三辈子》:“哎哟,奶奶,这可不行啊,你老天拔地的下地干活,你让我妈在家可怎么呆呀!”《关东方言词汇》[4]里的释义:“老天拔地”亦作“老天八地”、“老天巴地”。形容年纪大。例如:“现在已经老天拔地的了,那么大的岁数,多不容易。”(《马加文集》第5集)。

上述的辞书和张晓英先生列举的《汉语大词典》、《红楼梦语言词典》等辞书的释义基本相同。大体是正确的。笔者生长在黑龙江的农村,对此词语极熟,也理解颇深。从小时候学说话的时侯起,就熟悉这个词儿,经常听大人们说,如同笔者常听到割地(指收割庄稼)、薅草(指拔田里的野草)、铲地(锄草)一样,是群众的常用口头语。现在在东北农村还很流行。人们使用它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现在一些辞书上解释的,是指老年人的动作迟缓、老迈体衰的样子(这是这个词的基本内涵)。另一个意思还有指一些人虽然不是老年人,但是这些人的动作行为迟缓,像老年人一样。一般人说话时在此词后面加“的”字,作形容词用,说成“老天拔地的”。此词一般情况下为中性词,有时自称,有时说对方,有时也可以说第三者。说对方和第三者的时候,有时略有对对方身体健康状况瞧不起和不尊的意味(多数情况下是善意的,而非是对其人格的轻蔑),而自称的人,有老年人,略有倚老卖老的意味;也有不怎么老的中年人,有自己本来不怎么老而自认为自己老了的意思。笔者在农村时经常听到这类话,例如,“我老天拔地的,怎么能同你们一样呢?”(这里略有“我老了”的意思,其实并不见得是真老了,《红楼梦》中的薛姨妈的话,就是如此,有倚老卖老的意味,但程度不是很重。)“看你老天拔地的样子。”“你别老天拔地的样子”(贾母的话就是这个意思),“他老天拔地的”(麝月的话就是这个意思,但并无不尊重你几个老仆的意思)等等。

据《成语源流大词典》[5]的考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书面文献上就是《红楼梦》里的这几个地方(稍晚的还有清秦子枕的《续红楼梦》、清车王府曲本《刘公案》、评书《西门豹治邺》等)。《红楼梦》一书中有大量的东北方言。例如,“好模样的”(书中写黛玉哭时,紫娟多次说:“好模样的,怎么又哭了”,这里读音近似为:好么央的,后面三个字读轻声。意思是“正好好的”,“原本很正常的”);“花马吊嘴”(尤三姐说贾珍、贾琏“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意思是耍贫嘴,花言巧语。又写作“滑磨吊嘴”、“滑么掉嘴”),还有像“爬灰”(也写作“扒灰”)、“敖嘈”(也写作“懊糟”)等很多,有些已转化为北京方言。这说明,《红楼梦》确实同满族民间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是首次让东北方言进入书面文学作品。

东北方言的形成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很多是由满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音译而来(如前文举出的“好模样的”,还有像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亚布力等地名)或音译加意译演化而成。除前面举出的外,还有像“老实巴交”(也写作“老实巴脚”)、“虎拉巴的”(也写作“虎儿巴的”、“忽而巴的”、“忽啦巴的”(意思是突然的,无缘由的)、“驴性八道的”(也写作“驴性巴道”,是脾气暴躁、不懂道理、蛮不讲理的意思)、牲口八道(也写作“牲口巴道”,比喻不懂道理,没有人性)这种一个词的多种写法,就是因为这些东北方言口语,进入书面时多是借汉字其音,不同的作者就有不同的写法,因此就不大规范。是不能按字面的意思去解词的(“好模样的”最为典型)。这“老天拔地”也大致如此,它是东北地区的口头语和方言,而不是书面语,更不是汉语文言词的转化语,因此,是不能用汉语的字面意义和结构方式去分析它的辞义的。张先生用汉语中的“A天B地”词语结构方式,来解析“老天拔地”中的老和天、拔和地的关系,是不妥的;这个词也不能按汉语成语的句式结构去分析。这是一种望文生义的作法,自然也不能用南方方言去解释“老”字。

因为张先生把“老天拔地”意思解错了,因此对《红楼梦》三处的引文解读自然也全错了。如果按上述有关辞书的释义去解读,书中的意思自然是晓畅明白的。这里不再赘述。

顺便提一句:《红楼梦》中大量的东北方言口语,无可驳辩地证明《红楼梦》同东北的渊源,曹雪芹的父辈或祖辈确在东北,或者说在东北生活很久,受东北文化影响很深,他们说一口比较纯正的东北话。这直接影响了曹雪芹的语言习惯。否则,书中的东北方言口语不会那么多,运用得不会那么纯熟自如。

[1] 张晓英.释“老天拔地”[J].红楼梦学刊,2008,(4).

[2] 曹雪芹.红楼梦[M].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80.

[3] 段开琏.中国民间方言词典[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146.

[4] 王长元,王博.关东方言词汇[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13.

[5] 刘洁修.成语源流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35.

Explanation on “LAO TIAN BA DI”

YE Yong1,ZHANG Xing-de2

(1. Dalian Library, Dalian, Liaoning 116012, China;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Zhongshan District, Dalian,Liaoning 116017, China )

"LAO TIAN BA DI” is an idiom in Northeast China dialect. It means that the elderly people are not flexible in their actions. It also refers to those people who are not old but act as slow as an elderly person.

LAO TIAN BA DI;northeast China dialect;Manchu folk culture

(责任编辑 朱存红)

I207.41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3-0036-02

2011-04-11

叶 勇(1965-),男,大连图书馆馆员。

张兴德(1941-),男,黑龙江省鹤岗市人,中国红学会会员,研究方向:红学哲学。

猜你喜欢

辞书东北方言
方严的方言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方言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