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大学生道德状况文献研究述评

2011-08-15张雅洁

天中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检索道德大学生

张雅洁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80后”大学生道德状况文献研究述评

张雅洁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进入21世纪,国内学术界对“8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越来越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当前,学术界对“80后”大学生道德的研究的主要集中在道德现状、形成原因、教育对策等方面。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80后”大学生道德的研究在内容上应当拓展、研究方法需要改进、价值观取向需要进一步调整。

“80后”;大学生;道德状况;研究述评

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为“80后”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新的社会环境也使得“80后”大学生的道德状况较之“60后”、“70后”有了新的变化。近年来,学术界对“80后”大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就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梳理和分析。

一、对文献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

(一) 文献检索的方法及结果

我们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题名”为检索项对1999年至2010年的期刊论文进行检索,第一次检索,检索关键词是“大学生”和“道德”,检索结果为3991篇,属于研究大学生道德相关问题的学术论文为2648篇,在此结果中再以“80后”为检索词检索,检索结果为5篇;第二次检索,关键词为“80后”和“道德”,检索结果为12篇,属于研究“80后”道德相关问题的学术论文为10篇,在此结果中再以“大学生”为检索词检索,结果为5篇。

在“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对1999年至2010年的学位论文进行检索,第一次检索,以“大学生”和“道德”为关键词检索,结果为260篇,属于研究大学生道德相关问题的有235篇,再以“80后”为关键词检索,结果为 0篇;第二次检索,以“80后”和“道德”为检索词检索到论文3篇,属于研究“80后”道德相关问题的有2篇,再以“大学生”为检索词,检索到0篇。

(二) 文献分布

从期刊类型上看,发表在一般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较多;学位论文方面,重点院校的研究较多;从研究方法上看,理

论分析的较多,占总体数量的 66.82%,调查研究居其次,占总体数量的32.18%,其余的大多采用访谈、走访的形式;从研究内容上看,有的文章是从不同维度对“80后”大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描述,有的则具体分析了“80后”大学生道德状况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文章以现状—原因—对策的结构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8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研究

有的学者是将道德问题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例如《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探讨》一文将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分学术道德、消费道德、恋爱道德、就业道德来分别论述,并提出当代大学生在学术道德上表现为知识面广、竞争实力强、求职欲望强烈,但也存在学风浮躁、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抄袭现象;大学生在消费道德方面表现为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形式多样,如精神文化消费、生活消费、信息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等,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合理支配,但也存在高消费、浪费,闲暇消费高,情感消费日益上升,节约意识淡薄等问题;在恋爱道德方面多数大学生能够做到因相爱而共同进步、相互促进,能正确处理情侣之间的关系和与他人的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恋爱道德责任薄弱、恋爱行为的易变性和放纵性、恋爱目的的功利性;大学生在就业道德方面表现为就业形式多样,社会责任感强,但也存在失信、功利主义、不正当竞争、享乐主义等问题[1]。蒋明军等人所著的《80后与90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系统比较研究》中也使用了这一分类标准,从职业、婚恋、消费、人生、政治、品德等方面分别论述大学生的道德状况。

有的学者从道德表现的不同性质来表述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如《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一文指出,当前大学生的道德表现具有多元性、不稳定性、道德行为与认知具有矛盾性、虚浮性、世俗性等特点[2]。采用这一标准论述的还有王峰的《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研究》、韩强的《理性审视“8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等。

(二) 对“8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形成原因的研究

现有研究认为,应将当前“8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形成的原因放在时代发展的坐标系中加以全面分析,其中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以及“80后”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

如《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3]一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社会原因。体现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对“80后”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消极风气影响到大学生道德。二是学校原因。应试教育虽在“80后”大学生的成长中注入了更强的成才意识,但也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导向作用,如重学科教育轻道德教育,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轻道德品质的锻炼等,另外,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不高等,也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三是家庭原因。“8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长辈缺乏教育子女的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子女过分溺爱,助长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还有些家长自身道德素质比较低,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四是学生自身原因。“80后”大学生情绪、心理并没有完全稳定成熟,意志脆弱,对挫折的承受力低,人格尚未完善,易受社会、他人的影响,道德观善变,思想认识模糊。

(三) 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对策的研究

现有研究认为,可从构建适合“8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强化“两课”教育功能、优化校园环境以及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相结合等方面入手,促进“80后”大学生道德向正确方向发展。

如《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一文指出,要改善当前“8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4]。《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研究》认为,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帮助学生分清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让大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现实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固化他们的道德观,增强自律意识,做到知行合一[5]。《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一文认为,要首先过滤网络信息,筛除不良网络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降低负面影响;其次应当利用网络快速的传播能力,搭建网络道德教育平台,让大学生不仅在社会、学习、家庭中健康成长,还要在网络中受到良好教育[6]。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一) 研究内容方面

进入21世纪以来,对“80后”大学生道德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丰实,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但是对“80后”大学生道德研究的深度还略显不够,研究者多从社会发展角度、家庭学校环境以及学生自身成长三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各方观点大都相似,缺乏创新。

(二) 研究方法方面

现有文献大多以“问题现状—原因分析—建议措施”作为研究架构,系统性与逻辑性较强,但是现有的对“80后”大学生道德状况的研究只有不到一半用了实地调研的方法,因为没有深入大学生内部开展调查,所以个别研究论述存在以特殊代替普遍、以偏概全现象。一些研究者将“80后”大学生群体中个别人的道德行为放大为整个群体的行为,将部分人的越轨、偏差或者优秀表现概括为“80后”大学生整个群体的道德选择,使得部分人的性格特征与行为特点投射到整个群体的身上,于是便造成了“80后”大学生道德评价分歧巨大,产生褒扬赞誉与贬低批判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所以,我们在对“80后”大学生道德问题进行研究时,应该基于对“80后”大学生的深入调查,在占有充分的资料的基础,不从已有的结论出发,也不简单地根据一些理论进行推演,而是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进而得出科学论断。

(三) 价值取向方面

当前,对“80后”大学生道德状况的研究大多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多数学者是以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来论述的,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到舆论传媒影响,有的学者将媒体中使用的标签运用到学术研究中,在全面展现“80后”大学生道德状况时出现某种概念化甚至丑化倾向,严谨的“80后”大学生道德研究应该本着客观性、公正性以及全面性的原则,对传媒中的信息区分对待。

[1] 业宇力.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探讨[D].南京:东南大学,2005.

[2] 周姝敏.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 戚建良.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4] 戚艳萍,吕素霞.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5] 王峰.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6] 杨宏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2.

G412

A

1006-5261(2011)04-0134-02

2011-03-21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赞助项目

张雅洁(1988―),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张彦群〕

猜你喜欢

检索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