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语法理论的演进历史

2011-08-15姜玲

天中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乔姆斯基结构主义语言学

姜玲

(河南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1)

生成语法理论的演进历史

姜玲

(河南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1)

生成语法理论的演进历史是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它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了生成语法理论的日趋成熟,还预示着当代语言学发展的广阔前景。生成语法理论是科学的,它使用的是科学的方法,它的创立和发展既是开拓创新,又是继承和借鉴。

结构主义;生成语法理论;演进历史

一、生成语法理论的创立与经典理论阶段

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创立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统天下的时期,乔姆斯基也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熏陶和影响。他的老师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海里斯,其代表作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第四版改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的硕士论文《现代希伯来语语素音位学》就是用结构主义方法对希伯来语的语素音位进行研究。正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乔姆斯基发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缺陷和不足,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了怀疑。

结构主义语言学采用归纳法对语言现状进行描写,通过记录语音,分析语段描写其语素及其类别。但是,归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归纳法不能全面完整地描写语言,它只是“发现程序”,不能对语言进行解释,揭示语言现象背后的东西。同时,乔姆斯基发现,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于语素和音素的研究非常有用,但是对于句子的研究却不太适用。所以,乔姆斯基开始对结构主义语言学进行批判和否认,同时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即采用自然科学使用的演绎推理的方法研究语言,“包括9个步骤:定向、选题、发现、描写、解释、推广、论证、批评和反应”[1]60―74,力图建立一套用来解释语言科学的理论,即一种“评价程序”。

乔姆斯基这一时期的理论集中在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中。《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乔姆斯基革命”的开始,也标志着生成语法理论的诞生。《句法结构》的主要观点包括:语法研究的核心是句法,语法分析与语义无关,“语法是独立起作用的,是离开语义而独立的”[2]8。合乎语法不一定意味着必须要有意义,某些句子尽管没有意义,但确实合乎语法。比如任何一个懂英语的人都知道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无色的绿色想法在狂躁地安睡)是一个合乎英语语法的句子,尽管它在意义上不成立。除此之外,生成语法理论常常借用数学和逻辑学的很多概念、术语和符号形式对语言进行描写,所以也被称作“形式(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它严密的形式分析和自然科学使用的演绎推理法上。

因此,生成语法理论的诞生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二、生成语法理论的标准理论阶段

虽然《句法结构》从一定意义上是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继承,但是它“动摇了结构主义的根基,也为语言学的新纪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4]15。生成语法理论诞生之后,在欧美语言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真是“一滴水引起悍然大波,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引出了成千部书,成万篇文章”[3]8。

在备受关注的同时,生成语法理论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攻击,人们攻击的焦点是“语法自治”,其代表人物是卡茨和波斯特。他们认为,语法和语义有关,语义解释规则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都是由句法部分的深层结构提供的,转换过程对句子的语义没有任何影响。

在论战和实际应用中,乔姆斯基发现其理论存在不少弱点,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不重视语义分析,于是他接受卡茨等人的建议,把语义分析纳入生成语法理论体系,并于1965年出版了《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这标志着生成语法理论进入标准理论时期。

标准理论认为语法包括4个部分,即基础部分、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基础部分包括短语结构规则,这些规则决定句子的深层结构。转换部分把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决定语义,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结构,不改变语义。标准理论的发展在于它把语义纳入语法分析之中,并创新性地提出“深层结构”、“表层结构”、“语言能力”、“语言运用”、“描述的充分性”和“解释的充分性”等概念。当然,这一切都是借鉴和继承的结果。“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及其对语义的观点来自于卡茨和波斯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来自于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描述的充分性”则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直以来对语言理论的评价标准,而乔姆斯基则认为语言学理论不仅要达到“描述的充分性”,更要达到“解释的充分性”。

所以,生成语法理论的标准理论是在借鉴和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三、生成语法理论的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掀起了一个生成语法理论的热潮,“既带来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黄金时代,也同时种下了生成语法理论阵营分裂的祸根”[4]28。

标准理论提出之后,围绕着语义和句法的关系问题,美国语言学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首先是杰肯道夫著文提出批评,提出“表层结构在语义解释方面的作用比人们曾设想的大得多,因此标准理论认为深层结构完全决定语义的看法是错误的”[5]23。接着是麦考莱、雷可夫、罗斯和波斯特(都是乔姆斯基的学生)提出生成语义学,然后是菲尔墨提出格语法。

生成语义学认为语义是生成性的,句法是解释性的,主张取消深层结构,代之以逻辑形式的语义表现。格语法则把传统语法中的“格”的概念加以推广,认为一切语言中都存在“格”的范畴,但这个“格”在语言深层,反映的是命题核心,即述谓成分和实体的关系。

面对论战的新形势,乔姆斯基认识到标准理论不够完善,于是他接受生成语义学的一些观点,对标准理论进行修改和扩充,于1971年出版了《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1977年又出版了《形式与解释论文集》,使生成语法理论进入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和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统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

扩展的标准理论认为,深层结构决定题元关系和格关系等,语义主要由深层结构解释,但表层结构也对语义解释起一定的作用,转换不仅可以改变句子结构,有时也可以改变句义。在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中,“语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语义表达式不再同深层结构有任何关系,改为由表层结构直接导出”[4]46。同时,为了避免望文生义,深层结构改为D-结构,而表层结构则改为S-结构。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虚迹的概念,确定了虚迹在句法中的作用,从而为生成语法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尽管扩展的标准理论和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与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出后者对乔姆斯基的影响以及乔姆斯基对不同观点的开明态度。正是因为乔姆斯基有着这样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生成语法理论又一次有了发展和进步。

四、生成语法理论的管辖与约束理论时期

虽然乔姆斯基在语义和语法的关系问题上对生成语法理论一改再改,结果总是不能令他满意,“技术上漏洞太多,而且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4]75。1979年他趁学术休假到了意大利,在比萨作了一系列讲座,于1981年整理出版为《管辖与约束论文集》,标志着生成语法理论正式进入管辖与约束理论时期。1985年他又出版了《语障》一书,进一步完善了管辖与约束理论体系,将生成语法理论推向了更高的水平。

追肥是核桃栽培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可以为核桃树提供充足的肥力。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一般每年追肥2-3次,在开花前、开花后以及硬核期进行追肥。

管辖与约束理论和过去的生成语法理论相比,“既是一脉相承,也有重大变化”[3]11。管辖与约束理论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在原来的规则系统之外增加了原则系统,二是提出了空范畴理论。规则系统仍然包括语法规则、语义规则和语音规则。原则系统一共有6个,即管辖理论、约束理论、题元理论、格理论、控制理论和界限理论。加上从早期生成语法理论继承下来的X阶标理论和转换方式移动а,管辖与约束理论一共有8个原则系统。管辖与约束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语法的模块性,可以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既各有相对独立的部分又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这些规则和原则搭配起来千变万化,于是人类就有了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就有了不同的结构。

管辖与约束理论标志着生成语法理论的研究重点从规则系统转向原则系统,所以,乔姆斯基觉得应该将其称作原则与参数方法,因为它“能够更好地体现新的理论方向”[4]76。表面上看,生成语法理论脱离了原来的轨道,其实是乔姆斯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乔姆斯基一开始就是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内化了的语言,而不是人们实际上说出来的语言。他要研究的是语言能力是什么,它从那儿来,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是人类共有的还是人类特有的等问题。所以,生成语法理论的目标只有一个,“即追寻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普遍原则”[7]239。乔姆斯基认为,人们掌握原则是一个心理现象,说到底是大脑/心智在起作用。所以,语言学应该是心理学的组成部分,最终是(人脑)生物学的组成部分。

生成语法理论经过20多年的曲折路程之后,终于在借鉴、吸收、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找准了方向,并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向前。

五、生成语法理论的最简方案时期

从管辖与约束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站稳阵脚起,生成语法理论经历了十几年的繁荣时期,但是乔姆斯基“仍然念念不忘要不断改进已有的体系”,以期建立“完美的句法理论”[4]106。最终,新的理论诞生了,其代表作就是乔姆斯基1995年出版的《最简方案》。

《最简方案》是“最简方案正式形成的标志,也是乔姆斯基放弃管辖与约束理论中大部分技术手段的分水岭”[4]110。最简方案对管辖与约束理论“进行了扬弃,继承了其中的一少部分,并重新进行了诠释,对相当大的部分进行了质疑,并在理论上对它们进一步概括和简化”[8]11。

所谓最简就是最简单明了、最优化、最接近自然规律。生成语法理论在总结和检讨近半个世纪的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将最简作为自身更新的理念,把句法看成一个完美的体系,它可以通过最简单明了的手段,也就是最经济的手段将语音和语义衔接起来。生成语法理论在这个更新了的认知模式下,对已经建设起来的理论体系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并作了顺应性的技术模式的重建[8]10。所以,生成语法理论设计出来的理论模式要与现实接近乃至能够揭示语言机制的完美性、优化性的目标相一致,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最简方案将此具体称为经济原则,并将它作为理论建设中的工作原则[8]10―11。

最简方案认为,普遍语法系统模型由一个数据型的词库和一个“计算系统”构成,句法是语法体系中联系语义和语音的机制,遵照经济原则运作,是语言机制完美性和简洁性的具体所在。最简方案主要依靠合并操作和语段拼出操作的句法运算,取消了包括管辖与约束理论在内的许多理论内部的概念和构建,如D-结构、S-结构等,甚至连具有普遍语法意义的比邻原则、结构岛条件、空范畴原则等在最简方案里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在最简方案中,传统意义上的管辖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概括性更强的特征核查理论。

最简方案问世已经15年了,但它尚未成为成熟的理论,各种以最简方案为模式的理论修正和尝试不断涌现出来。它仍然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过程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成语法理论从诞生到初期的经典理论到标准理论及其扩展,再到管辖与约束理论直至最简方案,无论在理论框架上还是技术手段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一直在发展变化中。可以说,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的变化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其每一次变化都是乔姆斯基以开放的眼界充分汲取营养即先进的思想、观点、信息和科技成果的结果,是经过反复思考琢磨之后的再创新。乔姆斯基之所以能成为当代语言学界的一面旗帜,除了其理论本身的科学性、解释力和生命力之外,还在于他这种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自我否定,敢于对自己的理论产生质疑,进行修改和加以完善的精神。生成语法理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个本质特点,即不断扬弃旧的理论而代之以新的理论,以期使理论与实践更趋一致。

然而,乔姆斯基“破旧立新”的治学态度也引来了很多人的挖苦、批评和非难,甚至有人认为,乔姆斯基对生成语法理论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补救办法的结果是“顾此失彼,捉襟见肘,语言理论也由此形成一个越来越乱的局面”,“因为补一处,破十处,弱点反而越来越明显”[9]89。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同意徐烈炯的看法:“敢于否定别人的观点固然需要魅力,敢于否定自己的观点也需要魅力,甚至需要更大的魅力。”[3]11―12

目前,生成语法理论还在进一步发展中。这种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了生成语法理论的日趋成熟,还预示着当代语言学发展的广阔前景,因为“除了语言学界以外,生成语法理论在哲学、心理学、文学批评、人工智能、形式语言、计算机科学和机器翻译诸多研究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6]365。所以,凡是学习语言学的人“一般都要了解乔姆斯基的理论。即使不学习它,也要批评它”[3]12。

我们期待着乔姆斯基在正确的认知论前提下,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围绕既定目标继续下去,最终建立一套完整、合理、全面、简洁的语法模式,理论更加理性,技术手段更加先进,论证更加严密。

最后,有两点值得说明。

第一,虽然乔姆斯基是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但是他的同事和学生也参与了这个理论的创造和发展并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所以,“生成语法理论属于每一个参与其研究的人,其研究成果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晶”[6]36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的生成语法理论学家们在“旧大陆生成语法理论学家学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定期召开学术会议,相互交流研究成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6]369。

第二,本文研究的生成语法理论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理论,对生成语法理论的其他流派没有论及。生成语法理论的其他流派除了前文提到的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外,还有关系语法、词汇—功能语法、广义短语结构语法和核心词驱动短语结构语法等。

[1] 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2] 邢公畹,庞秉均,黄长著.句法结构[M].林书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3] 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三十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4).

[4] 石定栩.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5] 周流溪.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6] 吴刚.生成语法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 佟和龙.近十年来中国生成语法研究现状与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09(5).

[8] [英]瑞德福特.句法学:最简方案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 张成材.转换生成语法评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2).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tive Grammar

JIANG L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tive Grammar is a process of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iewpoin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is scientific because it is made with scientific method and it is both absorption and innovation.

structuralism; Generative Grammar; development

H0-06

A

1006-5261(2011)04-0075-04

2011-02-03

姜玲(1966―),女,河南固始人,教授,博士。

生成语法理论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挑战是非常尖锐的,可以说是一次颠覆,因为乔姆斯基主张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从语言转为语法,研究范围应从语言使用转入语言能力,研究目标应从观察转向描写和解释现象,研究方向应从发现语法转到评价语法”[3]9。但是生成语法理论仍然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它继承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形式着手研究语言的传统。《句法结构》认为,语法系统包括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和形态音位规则,而“短语结构规则是从结构主义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派生而来的”[4]7,转换规则也是从海里斯那里借来的,“是对海里斯的变换语法的间接继承”[4]10―11。所以,从本质上讲,生成语法理论仍然是结构主义,没有超越结构主义语言学,因此,周流溪称之为“解释结构语言学”[5]21。乔姆斯基本人也认为,其“所思所为只不过是对西方思想史上早已提出和研究过的有关主张和观念的继承和重新思考;当年对于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批判无疑是致命的,但批判所应用的思想和理论武器并非是革命性和首创的”,“生成语法理论的语言观建立在前人关于语言本质问题的理性主义思考之上。当然,在继承和重新思考基础之上的扬弃肯定是有的,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建主要表现在用形式化的方法刻画和描写语言生成的递归性”。然而,即使是这一点,“也还是应该归功于现代数学和形式科学所取得的成就”[6]365―366。

〔责任编辑 张彦群〕

猜你喜欢

乔姆斯基结构主义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教授读过的书有什么不同
Teaching methods in a Chinese Classroom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教授读过的书有什么不同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