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佩文韵府》的编纂、版本及对清代学术的影响

2011-08-15李柳情

图书馆 2011年4期
关键词:刊刻奏折诗韵

李柳情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2)

1 《佩文韵府》的编纂

《佩文韵府》是一部至今仍有使用价值的著名类书,于康熙四十三年由张玉书等奉敕编撰。全书以元阴时夫《韵府群玉》及明凌稚隆《五车韵瑞》等书为基础,并博考群书增补而成。共收单字10252字,按其读音分别归入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韵部中,全书按韵编排,分为106卷。所收词目则按最后一字归韵。“佩文”为康熙帝的书斋名,故命名曰《佩文韵府》。为了完成这部规模宏大的类书,康熙皇帝亲力亲为,并组织了大量朝臣学者参与编纂,因此《佩文韵府》是清政府君臣智慧的结晶。

首先,康熙本人对于《佩文韵府》的编纂非常重视,从编纂阶段的材料选取、体例确定到校刻阶段的校刊审阅、增补考订,都亲自过问。这在康熙《御制佩文韵府序》中有详细的反映:“尝谓《韵府群玉》、《五车韵瑞》诸书,事系于字,字统于韵,稽古者近而取之,约而能博。诸书简而不详,略而不备,且引据多误,朕每致意焉。欲博稽众籍,著为全书。爰于康熙四十三年夏六月朕与内直翰林诸臣亲加考订,证其讹舛,增其脱漏,或有某经某史所载,某字某事未备者,朕复时时面谕,一一增录,渐次成帙。”①另外,纂修兼校勘官查慎行,实际参加编纂《佩文韵府》工作的大臣之一,其《敬业堂文集》中有一篇关于《佩文韵府》编纂的奏折,即《武英书局报竣奏折》。奏折称:“《韵府》一书,尤宸衷所注意。钦颁体例,御定规模。每卷每帙,排日进呈;一字一句,遵旨定夺。其间繁简去留,尽由指授;源流本末,咸奉诲言。至有屡蒙口谕,曾发手批,某事宜删,某条宜补。”②可见《佩文韵府》的编纂工作中不仅体例、规模由康熙亲自决策,就连具体卷帙中何事当删何事宜补都由康熙亲自定夺,所以《佩文韵府》名义上是由众大臣奉敕编纂,实际上许多材料的选择取舍、增补考订都包含了康熙本人的见解,康熙皇帝是整个《佩文韵府》编纂工作的实际主持者,是该书事实上的总纂官。该奏折还记载:“臣慎行等三人凛遵圣训,将未经编辑自六语起至十七洽上,共七十一韵分为三段。”③这说明康熙曾就全书的删补事宜多次发出口谕和手批。查慎行作为下臣,其奏言难免有溢美之辞,但康熙总领并审核了《佩文韵府》全部文字的基本事实应该是存在的。

这部规模宏大的类书,仅由日理万机的康熙皇帝一人是无法完成的,据康熙五十年十月奉旨刊定的《佩文韵府》纂修监造官员职名表,纂修人员共计76人。其中汇阅包括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徐潮、王鸿绪等9人,他们既是康熙十分信赖的辅政大臣,也是当时有名的学者,精通诗韵;纂修兼校勘官包括蔡升元、查慎行、张廷玉、钱名世、查昇等10人;纂修官有孙致弥、吴昺、张元臣等12人;校勘官有汪士铨、陈邦彦等4人;校录官有胡期恒等35人;监造官包括李国屏、张常住等6人。对于参与编纂工作的大臣,康熙论其功劳奖惩分明,尤其是关于《佩文韵府》纂修监造官职官表的刊定,康熙十分慎重。《敬业堂文集》有一篇查慎行著的《武英书局报竣回奏折》,反映了康熙审定《佩文韵府》职官表的精细。“所奏《佩文韵府》告成,知道了。这摺修书人员,谁修的多?谁修的少?走了几年?谁勤谁惰?可令查慎行、钱名世、汪灏等查明即注在名单之下再奏。”④由此可见,康熙注重区分纂修人员所作贡献之大小,也由此可以判断这份冠于卷首的纂修监造职官表比较公正地反映了《佩文韵府》的编纂分工情况。

关于编纂的进程,据《御制佩文韵府序》:“爰于康熙四十三年夏六月,朕与内直翰林诸臣亲加考订,证其讹舛,增其脱漏……犹以故实或未极博,于十月复命阁部大臣,更加蔸求,以裒益之。……随于十二月开局武英殿,集翰林诸臣合并详勘,逐日进览,旋授梓人。”⑤查慎行《敬业堂文集》有一篇《佩文韵府告成公请御制序文奏折》,该奏折叙述了大臣们参与《佩文韵府》纂修的情况:“皇上于康熙四十三年六月特命南书房翰林诸臣增补订正,渐次成编。犹以典故或未极博,复命臣廷敬等再加汇讨以裒益之。……随于是年十二月开局武英殿,大发内府书籍,别选翰林官考受合并,逐日缮写,进呈御览,乃付梓工。”⑥由此可见,《佩文韵府》的编纂,首先由奏折提到的“南书房翰林诸臣”对《韵府群玉》和《五车韵瑞》两书进行增补订正;之后,由阁部大臣即奏折中提到的“臣廷敬等”对原稿再加汇讨增益,博征典故;最后,由翰林诸臣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博辑群书、重新编纂考订并缮写付梓。这在序文中有明显体现:“集翰林诸臣合并详勘,逐日进览,旋授梓人。”奏折中也提到“大发内府书籍,别选翰林官考受合并,逐日缮写,进呈御览,乃付梓工。”

从具体分工来看,查慎行《敬业堂文集》奏折中也提到了一些大臣的编纂分工情况:“先年臣孙致弥偕臣张元臣、何悼、朱书等编辑自一东至五尾已成三十五韵,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张常住、李国屏传旨,命查慎行、钱名世、汪灏入住武英殿,分纂上去入三声,大约一年半时间可以竣辛……臣慎行等三人凛遵圣训,将未经编辑自六语起至十七洽上,共七十一韵分为三段……合并校阅增删,于今八月二十四日所纂各韵,俱已各竣。”⑦折中所涉及到的查慎行、钱名世在《佩文韵府》卷首“篆修监造官员职名”表中列于纂修兼校勘官,孙致弥、张元臣列名纂修官,张常住、李国屏,列名监造官。

除了76位奉旨刊定列于职官表,为《佩文韵府》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员外,还有一部分专门从事具体工作的办事人员,没有列于职官表。例如,仁和沈元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清史列传·沈元沧传》:“早岁属文,为毛奇龄、万斯同所赏。尤喜为诗,查昇见之,妻以女。时昇方奉旨纂修《佩文韵府》,元沧为荟萃排比,进呈辄称旨。”⑧沈元沧由《佩文韵府》的纂修兼校勘官查昇推荐,负责资料的荟萃排比工作,但不见于职官表里。

2 《佩文韵府》的版本

《佩文韵府》的初次刊刻任务是由武英殿承担的。康熙《御制佩文韵府序》称:“随于(四十三年)十二月开局武英殿,集翰林诸臣合并详勘,逐日进览,旋付梓人。于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余页。”由于《佩文韵府》的校勘任务很重,康熙又要“逐日进览,旋付梓人”,这样《佩文韵府》的刊刻前后历时七年。康熙序文作于全书刊刻完工之后,故序文中清楚交代了全书的页数。对于这样一部体现时代特点、倾注了康熙大量心血的类书,仅由武英殿刊刻一次显然不够。为了更好地昭示自己的文治武功,让天下人都明了皇上稽古右文、普济困学的用心,康熙又于五十一年三月命当时财力雄厚的“三织造”即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等于扬州开刻《佩文韵府》。至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全书刻完。由于《佩文韵府》之前在武英殿校勘并刊刻过,朝廷有现成的刊刻样本,因此第二次刊刻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速度很快,且刊刻质量令康熙十分满意。他在看完样本后,回复李煦的奏折时称赞:“此书刻得好的极处。”并指示“南方不必钉本,只刷印一千部,其中将乐纸二百部即足矣。”⑨至此,《佩文韵府》正集一百零六卷历经武英殿和扬州书局两次刊刻,形成《佩文韵府》最早的版本。武英殿刻本在国家图书馆有藏本,扬州书局刻本在故宫博物院、辽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有藏本。

《佩文韵府》成书之后,康熙又察觉其中尚有遗漏,于康熙五十九年组织朝臣王掞等编纂《拾遗》,可见康熙本人对此书十分珍爱和重视。《拾遗》单字下也分两部分,前面部分标名“补藻”,辑录《正集》所未载的词语;后面部分标名“补注”,补充《正集》所未载的书证。据《国朝宫史》卷三十四:“《韵府拾遗》,圣祖仁皇帝因《佩文韵府》既成,尚有遗漏,復命廷臣纂辑蒐录増补二十之一巻,以韵釐仍如其数。”⑩康熙五十九年武英殿单独刊刻了《韵府拾遗》一百零六卷,今故宫博物院和辽宁图书馆有藏本,当时《正集》与《拾遗》各自单行;道光年间再次刊刻时,始将二者合并,将《拾遗》增补在《正集》之后。目前,一般常见的有道光年间海山馆刊本、有清光绪八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和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影印本。现通行的是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影印的四册精装本,后面附有四角号码索引,查检较为方便。

3 《佩文韵府》对清代学术的影响

3.1 《佩文韵府》促进了清代诗韵系列韵书的发展。由于《佩文韵府》卷帙浩繁,老百姓无力购买,即使买得起也携带不便。所以当时又编了一部《佩文诗韵》,不收“韵藻”、“对语”和“摘句”,只收韵字。后人仍嫌繁富,乾隆时人周兆基将《佩文诗韵》再加简化,编成《佩文诗韵释要》。《佩文诗韵释要》收字一万零三百字,删去《佩文韵府》中生僻字一千六百多个,注释简要,一般不引出处,许多常见字干脆不注。本书查韵极为方便。《佩文韵府》所收“韵藻”太多,翻阅极不方便;《佩文诗韵释要》完全没有“韵藻”,士人又觉不足,于是出现了不少折中的小型韵书,即在韵字之后注有一定数量的“韵藻”,有的也附有“摘句”。无论“韵藻”还是“选句”,都从《佩文韵府》中选录即可。这样的韵书非常之多,其中以余照编的《诗韵珠玑》、《诗韵集成》、汪慕杜编的《诗韵合璧》流行最广。

3.2 《佩文韵府》加速了韵书职能的转变。在韵书系统中,阴时夫的《韵府群玉》具有转折点的意义。自《切韵》以来,韵书重在审音辨韵、反切注释,韵书本不收录韵藻;而阴氏著书之意在韵脚,不在韵,他按照“齐下一字”的原则大量收录韵藻,重点不完全放在韵部与韵字的领属关系,韵书职能由检韵转向韵藻汇集。《佩文韵府》继《韵府群玉》之后,将韵书收录词藻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加上“平水韵”与实际语音的距离越来越远,审音功能越发淡化,于是《佩文韵府》完全成为一部按韵编排的语藻类书,供作诗之人按照韵字查检语料。

3.3 为后人查找诗文和成语典故提供方便。据《佩文韵府》索引序:“此书一出,风行全国,不仅文人词客,引为獭祭之资,即普通学者,亦籍以征求典实。”我国古代诗文,自先秦到清代,作品繁多,难以计数。要从中查到某一诗文典故出处,犹如大海捞针。而《佩文韵府》是以辞典形式汇辑辞藻典故的大型类书,共收录词语达六十余万条,规模之大,为韵书之冠。其内容上自先秦古籍,下至明代文人著作,囊括古今,网罗巨细,汇集了大量不见于其他辞书的宝贵的语言资料。

3.4 《佩文韵府》对辞书的编纂有很大影响,以后依韵编字的辞书,如阮元《经籍纂诂》,在分韵归字上都以《佩文韵府》为准。《佩文韵府》的词目和书证也成为后代辞书的资料源泉,旧版《辞源》《辞海》中大量资料都来自《佩文韵府》,今国内外所编汉语词典也都参考《佩文韵府》,它在汉语辞书编纂史上一直受到特别的重视。

注释:

1.张玉书等.佩文韵府.上海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影印,1983

2.査慎行.敬业堂文集.上海:中华书局,1936

3.査慎行.敬业堂文集.上海:中华书局,1936

4.査慎行.敬业堂文集.上海:中华书局,1936

5.张玉书等.佩文韵府.上海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影印,1983

6.査慎行.敬业堂文集.上海:中华书局,1936

7.査慎行.敬业堂文集.上海:中华书局,1936

8.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

9.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李煦奏折.北京:中华书局,1976

10.国朝宫史.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1.清圣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2.张玉书等.佩文韵府 .上海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影印,1983

3.杨春俏.试赋取士背景下的诗国风貌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4.曹红军.康熙朝《佩文韵府》的编撰与刊刻过程考.图书馆杂志,2005(5)

5.曹红军.康雍乾三朝中央刻书机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3

6.曹红军.曹寅与扬州诗局、扬州书局刻书活动考辨.南京师大学报,2005.11

7.潘天祯.康熙武英殿刻书的实录——重读《御制佩文韵府序》.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1)

猜你喜欢

刊刻奏折诗韵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张诗韵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庭院吉气自何方 一份紫禁城庭院门位相度奏折的图解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菊花诗韵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骑途雨纷纷,古城诗韵韵
《植物名实图考》在山西刊刻流传述略
鲁图藏安丘王筠著述书板刊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