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珍贵信札的修复与保护

2011-08-15施文岚

图书馆 2011年4期
关键词:浆糊手札信札

施文岚

(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11)

信札是因地域之隔不得而述,或因某种缘因不宜面述的两人或多人之间针对某一事因传达信息、陈述意见的文字往来。在古代,书信有着不同的称谓,如书、简、札、启、笺、帖、表、疏、函、上书、奏议、封事、尺牍、尺翰等。不同的称谓用于不同的年代或不同的通信对象。

珍贵信札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名人将人生阅历和深邃思考形诸笔端,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记录,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利用价值,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认识到珍贵手札的重要价值,加大了珍贵手札的征集和收藏力度,珍贵手札在各图书馆的入藏量逐年增多。

湖南图书馆自建馆以来,即极为重视名人墨迹的收藏,特别是“土地改革”与“文化大革命”期间,于造纸厂化浆池边及街头焚书堆中抢救出大量书信文献,并对其进行逐件逐页整理,一一注明写、收信人及每件页数,藏量达数万页。其中以清朝中晚期名人书信最为丰富,如湖湘名人有陶澍、魏源、曾国藩父子、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等,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王自元等,还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等等。而与其通信往复的也是当时名流,如马新贻、毛鸿宾、王文韶等,其人或为封疆大吏,或为宿学名儒,其内容或涉军国大事,可补正史之不足,或家庭琐屑,可知人情世故。即使一般应酬性书信,也有不少涉及当时史事。如湖南图书馆藏有曾国藩去世后,时人致曾纪泽、曾纪鸿悼念书信数钜册。2010年,湖南图书馆将其收集整理,出版了《馆藏近现代名人未刊书信选》共五册。〔1〕

湖南图书馆古籍书库收藏的信札,绝大多数都是单页,没有装订成册,不便于读者阅读,也不便于管理。有的被蠹虫蛀成了纸条,破损特别严重,亟需加强这些珍贵手札资料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最近,修复《谭延闿手札》的工作,引发了笔者对于馆藏珍贵信札整理和修复工作的一些思考,总结如下,且当抛砖引玉,期待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 谭延闿及《谭延闿手札》

1.1 谭延闿其人

谭延闿(1880-1930),字组安,号无畏,茶陵人,1904年(光绪三十年)进士,曾任湖南省督军,省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被喻为群雄纷起的动荡时局中为数稀少的“政坛不倒翁”。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1904年与龙绂瑞等倡建湖南图书馆。1911年任湖南都督时,委任仇道南为改名后的省立湖南图书馆馆长。谭延闿书法名满天下,居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他善诗联、擘窼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

1.2 《谭延闿手札》的品相与内容

《谭延闿手札》(以下简称《手札》)为一册,订线方式,书长27厘米,宽25.6厘米。书背厚3厘米,书芯厚4.5厘米。书衣为黄褐色,书写纸张为专门印制的十行公文纸,有的是“都督室用笺”、“都督府秘书室用笺”、“都督府秘书室启事”,有的是“湖南督军署用笺”、“湖南督军公署”、“军事厅通用笺”,也有普通十行纸。还有数张红色十行纸。卷首至卷中保存完好。卷尾部分约2厘米厚度的下脚破损严重。托纸两面随意粘贴的信件大大增加了书芯的厚度,故此书芯高出书背1.5厘米。

《手札》汇集了谭延闿头两次主湘期间(1911.10-1913.10;1916.8-1917.11),写给民国时期湖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炳焕(树藩)的书信便笺,末尾也蒐集了少部分谭延闿的首席参谋吕苾筹、胞弟谭泽闿等人的便笺。还有一些附件,如胡国梁赴南洋考察来信报告考察情况,并要求增发“川资”,谭延闿则另纸批复:“胡国梁又请益川资,可否照给乞,酌夺为荷,原书奉上。”《手札》则将胡国梁来信作为附件粘贴其后。这些便笺记录了民国初期湖南省政府所采取的办银行、开矿山、办公司、筹军饷以及交通建设等诸多重大经济政策措施;同时,反映了黄兴、宋教仁、熊希龄、程潜、赵恒惕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有关活动情况,是研究民国初期湖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第一手珍贵史料。《手札》多为谭延闿随意书写,笔势苍劲挺拔、结体开阔疏朗,信手拈来、妙法天成,具有极高的史料、艺术和文物价值。

2 《手札》整理和修复撷要

2.1 修复《手札》之前必须慎重制定修复方案

对于修复这部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手札》,笔者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制定了《手札》修复方案。①坚持“整旧如旧”的修复原则,保持原手札的装订方式与风格品貌。在修复《手札》的同时,对其纸张进行脱酸和防虫处理。②补纸采用与手札相同的纸张,0.1厘米厚的白色绵连纸和0.2厘米厚的浅黄色连史纸。③厚达4.5厘米的书芯,影响读者的翻阅。将保存较好的卷首部分与破损严重的卷尾部分一分为二,分成两册。④把低于书芯的书背裁纸垫高,与书芯平齐。

2.2 保持信札原貌必须成为修复整理信札的基本原则之一

《手札》书品设计太小,为了使信纸粘贴在托纸上,将没有文字的上下左右的余纸剪掉,严重地破坏了手札的原貌,只有少数几张因为文字书写在整张纸上,不能剪去,才将原纸贴在托纸上,将多出的部分折叠起来,才侥幸得以保存原貌。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装裱还是修复整理重要信札,保持信札原貌必须成为基本原则之一。若需将大量信札装订成册,必须事先确定足够大的书品,以便能够将信札整个儿粘贴在托纸上。

《手札》信件的纸质有两种,分别为浅黄色连史纸和白色绵连纸。托纸为黄色浏阳二贡。为了整旧如旧,笔者在旧纸架里找到了与其破损程度、颜色相当的旧纸做补纸。虽然说把“新纸加工染成同样古色的纸张,这样既与所修古籍的纸色相协调,又比旧纸牢固,修成的古书既美观,又实用”。但染色新纸的强度比要修复的古书的纸的强度坚实得多,如果用上这样的补纸,对古籍也是一种损害。

修复时,信件上用墨书写的字虽然不跑墨,但朱红色的栏线遇水很容易洇染,所以在修复、喷水压平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遇水。实在避免不了的,可以把浆水涂在补纸上,然后再补上去,这样会好很多。

2.3 手札的修复和装订都要坚持“过程可逆”的原则

由于手札原件在粘贴时浆糊点得太多,有的变成了浆糊硬痂,甚至还有用化学胶水粘上去的。稍不小心,就会撕破信件,这违背了古籍修复“过程可逆”的原则。为了不损坏手札,笔者揭托纸时,先将破损严重的卷尾部分191张信件按原顺序用铅笔轻轻标上序号,用小竹签一一撤下,然后,用40℃左右的温水点在托纸点浆糊的地方,放置一边,约三分钟后,浆糊被浸透软化,失去粘性,再揭,不急于求成。如果仍揭不下来,就刷上温水,稍后再揭。这样,既不会撕破信件,信纸上也不会粘上一层托纸。再用小刀片小心清除浆糊硬痂。

对于原来稠浆糊甚至化学胶水随意粘贴的信件改用稀浆糊粘贴,一张信纸上只点四到六点浆糊,将它按一定顺序粘贴。这避免了浆糊用得多而结痂,且易引起虫蛀的问题。

“过程可逆”在修复工作中十分重要,这一原则是针对修复过程“不可逆”现象提出的,较常见的“不可逆”现象有三种:①修复使用不具有“可逆性”的黏合剂。②由于黏合剂浓度过高造成了“不可逆”。③加固古籍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具有“可逆性”。从目前修复工作中对古籍添加的修复材料看,添加的的化学材料寿命远远低于古籍纸张的寿命,怎样将前人修复古籍时添加的修复材料除去,作为一名古籍修复工作者,在动手修复古籍前,心中必须牢记“过程可逆”这条修复原则。〔2〕《手札》装订时用浆的情况就属于第二种现象,这是我们今后修复整理馆藏手札工作应该牢记的深刻教训。

2.4 在整旧如旧的前提下提高手札的品貌

由于原书书芯高于书背1.5厘米,修复时书背须垫高。垫书背时,对卷首没修复的那一部分,将其与托纸相类似的配纸,裁成与书背同长宽(27×2.8厘米)的长方形纸条,隔几页,两端点稀浆糊粘好,直至平整为止。对修复过的卷尾,在裁托纸时,就多留出书背的尺寸的两倍(27×5.6厘米),在齐书页时,回折,直至平整为止。

《手札》修复后为2册,每册2厘米左右,书背和书芯平整如一,既美观,又便于保管和读者翻阅。经过脱酸处理,每张信件的PH值均大于7.0,呈弱碱性,大大提高了《手札》纸张的柔韧性和强度,延长了《手札》的寿命。

3 手札的修复与保护并重

修复与保存是保护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保存方法不当,即使书籍修复好了也会再次毁坏。保存工作包括房屋环境和书籍装具,二者对书籍寿命将产生直接影响。名人手稿一般是名人亲手书写的底稿,其书写材料主要是纸张和笔墨。由于手稿作者身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物质文化条件。加上笺纸制成材料不同,因此名人手稿纸张的耐久性可以归纳为耐久纸、不耐久纸和最不耐久纸。手稿因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受损,甚至遗失,因此应对名人手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1 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

首先,图书馆要把名人手稿界定为永久保护文献,严格将手稿的温湿度控制在18℃ ±2℃,温度为55% ±5%。

3.2 严格控制有害气体

目前,图书馆对有害气体浓度还没有标准。但名人手稿库的有害气体浓度可暂时参照博物馆的标准。SO2≤0.01mg/m3;NO2≤0.01mg/m3;灰尘≤0.15mg/m3。〔3〕笔者认为一套好的名人手稿应有好的手稿装具。手稿最好不要随意翻动,可通过缩微复制技术减少对原稿的使用,并达到长久保存手稿复制品的目的。

3.3 加强馆藏手札修复与保护工作的基本建设

一是大力提高修复人员素质。目前修复人员奇缺,熟练掌握手札修复技术的人员更少。名人手稿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需要长期保存下去。名人手稿不能随意动手修复,需要有较高的专业修复技术的人员进行修复才行。建国前的信札多用行书、草书,文体半文半白,因此要求手札修复整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古汉语知识和辨识行草书法的能力。同时要更新观念,实现从传统的师徒相承、口口相传的经验修复到科学修复的转化。笔者认为,很多古籍修复工作仍停留在配纸补洞的初(低)级阶段,必须增强保护的“主动性”。修复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二是要建立手札修复以至整个古籍修复档案制度,为古籍(手札)的修复工作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提供准确数据,促进古籍(手札)修复工作标准化。三是添置有关设备。配备专门收藏信札的夹板和函套,书芯压平机、切纸机,纸张、字迹、虫霉等检测仪器和冷冻、杀菌、防老化设备。

⒈湖南图书馆编.馆藏近现代名人未刊书信选.长沙:岳麓书社,2010

⒉张平.浅析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⑹

⒊李景仁,周崇润.谈谈名人手稿的保护.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⑹

猜你喜欢

浆糊手札信札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老友“浆糊”
收藏界的“绝后”之作
方英文手札
旧时信札
名家手札
名家手札
致卫东先生(信札)
派对季潮妆速成手札
自制浆糊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