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开设国学教育必修课的思考

2011-08-15张贤敏

天中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国学传统专业

张贤敏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关于高校开设国学教育必修课的思考

张贤敏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国学教育是以国学为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文章分析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高校;非中文专业;国学教育;必修课程;人文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则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学校园不再是一方净土,大学生普遍道德观念淡化,缺乏远大理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主因应是国家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疏于文化建设。国学教育是以国学为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活动,它以传统经典为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旨在弘扬民族精神,挽救当前人类的精神危机。

1 国学教育的认识问题

国学是以经史子集为内容的中国文化与学术,有着巨大价值。对于国学教育的问题,当前争论比较激烈,大致有三种观点:(1) 国学是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之根,可以给当代中国人提供切近的信仰和信仰体系,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2) 近代以来国学几乎成了落后、保守、专制的象征,与科学、民主相对立开展国学教育有倒退的危险。(3) 对国学既不能采取故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既要继承又要超越,并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在传承、批判、整合、创新中构建中国当代文化。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为我们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南。此外,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称赞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这说明国学已经超越国界、民族,成为救时济世的精神财富,具有普遍意义。

2 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在高校全面开设国学教育必修课程是最有力的举措。

(1) 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当今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严重不足。“人像研究生、文像中学生、字像小学生”的情况已不是个别现象,这种现象令人触目惊心。现代理论认为,一个人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专业知识与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又以其人文素养为基础,受人文素质的制约。只有人文素质提高了,专业素质与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在高校非中文专业开展国学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写作、交际水平,为其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较深厚的文化底蕴。

(2)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科技与人文、专业与文化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科技和专业教育,过于注重“才”的培养而忽视“人”的建设,没有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人才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核心)表现在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国学教育比较注重人的全面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理想与人格教育。加强国学教育,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3)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是国之根、民之魂。大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祖国的建设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但是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贫乏到非常可怕的程度,理工科学生尤其如此。因此,为了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国人理想淡漠,金钱至上,对国家前途信心不够,民族凝聚力不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凝聚力是毋庸置疑的,国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随着国学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 高校非中文专业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建议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也开设了国学课程,但大多是在文史类专业开设,开设的专业及学生人数很有限。而且,开设的国学课程多是选修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新,解读老套,激不起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效果有限。这种现实情况与国学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不相称,与理工科学生文化教育的需求不相称。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在非中文专业学生中全面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建议。

(1) 调整课程计划。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可开设以下几门必修课:《经典诵读》、《中国文化概论》、《文学欣赏》等。经典诵读方面,根据符庆明先生的建议,可选讲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经典《老子》、《庄子》,法家经典《韩非子》,兵家经典《孙子兵法》,史书经典《汉书》、《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历史专业可以免开),文学作品《古文观止》、《唐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元人杂剧选》,科技作品《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

(2) 合理安排课程。国学课程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可开设经典导读课,让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经典。第二学期可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在经典导读课的基础上对国学内容进行理论概括,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国学的能力。期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学欣赏训练,按文学史发展的脉络,精要讲述中国文学经典,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恰当运用教学策略。国学教育的目的是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因此,在国学教学中应讲读结合、重视诵读。由于国学包容广阔的社会文化内容与多学科知识,所以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与理论,尤其要通晓古代文化知识;要用多学科知识从多角度解读国学经典,既不以本为本、以古解古、食而不化,又不作庸俗化和表面化的理解;要强调诵读,重点内容让学生烂熟于心。

[1] 王悦欣.让世界倾听汉语之声[J].教育与职业,2008(10):88.

[2] 高专诚.国学热中谈国学[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46―47.

[3] 迟克举.大力弘扬国学科学对待国学[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10):1.

[4] 舒芜.国学质疑[N].文汇报,2006-06-28.

[5] 易红梅.对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4):41.

[6] 孙培清.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5.

[7] 谌东飚.高校理工科学生传统文化典籍阅读缺位的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6(1):121.

[8] 符庆明.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2):135.

[9] 王杰.当前国学热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J].理论视野,2007(1):30―31.

G642.3

A

1006-5261(2011)02-0129-02

2010-06-10

张贤敏(1970―),女,河南光山人,讲师.

〔责任编辑 牛建兵〕

猜你喜欢

国学传统专业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老传统当传承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