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30例临床分析
2011-08-15封艳
封艳
胎盘植入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胎盘植入少见但危急,容易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感染。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不断提高,人流次数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产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0例胎盘植入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35岁,平均24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足月产22例,早产3例,中妊5例,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3例,行4次人流11例,30例中合并前置胎盘6例。
1.2 临床表现 本资料16例以剖宫产方式分娩,14例经阴道分娩,均在第3产程出现胎盘滞留,徒手剥离时发现胎盘与宫壁粘连致密,有时手指无法插入胎盘和宫壁之间,无法完整剥离,且出血汹涌,而诊断为胎盘植入。
1.3 治疗方法 胎盘植入的治疗一般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对于胎盘植入面积大,植入深,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汹涌,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次全切术以保全产妇生命。剖宫产术中胎盘植入面积小,植入浅,出血量不多,行植入部位宫壁钳刮及切除,切除部位用可吸收线“8”字缝合,术后给予米菲司酮及肌内注射MTX。经阴道分娩患者如子宫收缩好,出血量不多,亦给予米菲司酮及肌内注射MTX。且随访宫腔有无残留。一般2周后宫腔残留者,应行清宫术。现已有许多有关胎盘植入保守治疗成功的经验报道[1]MTX能抑制滋养细胞增生,使胎盘组织脱落吸收。米菲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能抑制绒毛和蜕膜的纤溶运动。米菲司酮和MTX联合用药,疗效肯定。
2 结果
本组16例剖宫产患者中14例胎盘植入面积小,出血量不多,行植入部位宫壁钳刮及切除,切除部位用可吸收线“8”字缝合。其中1例因子宫收缩不良,给予缩宫素针305宫体注射治疗后子宫收缩,术后给予米菲司酮及肌内注射MTX。14例经阴道分娩患者中13例因产后阴道出血少给予口服米菲司酮25mg,2次/d。肌内注射MTX50 mg,隔日一次,共 3次。用药后复查B超11例1周内有部分胎盘组织掉出,1周后行清宫术,3例复查B超提示宫腔无残留。30例中3例因胎盘植入面积大,植入深,出血量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休克症状,行子宫次全切术。剖宫产术后及清宫术后病理检查,可见子宫肌层组织,确诊为胎盘植入。30例中27例采用药物保守或手术保守治疗,3例行子宫次全切术。无产妇死亡。
3 讨论
3.1 胎盘植入病因 胎盘植入是指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组织侵入或穿透入子宫肌层所致得一种异常胎盘种植[2]。胎盘绒毛植入子宫下段肌层,使胎盘剥离不全,导致大出血。其诱发因素常见是子宫内膜损伤或胎盘附着部位异常,且和瘢痕子宫有关。有剖宫产史患者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不同程度损伤,子宫肌层纤维结绨组织增生。行剖宫产开腹后注意检查子宫下段处,若有局限性怒张血管,应高度怀疑植入性胎盘,对于前置胎盘着床在前次剖宫产切口的妇女,伴随胎盘植入的可能性增加[3]。而本组6例合并前置胎盘的患者其中2例行剖宫产术中因胎盘植入面积大,植入深,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多,行子宫次全切术。其余27例因胎盘植入面积小,植入浅,保留了子宫,并药物保守治疗。
3.2 诊断 本组30例患者27例孕期无特殊表现,仅是第3产程出现胎盘滞留而发现,即给予诊断和处理。而3例行子宫次全切术的患者,在产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彩色多普勒未提示异常,所以胎盘植入产前不易诊断。多数加以彩色多普勒辅助检查及孕妇的AFP,必要时行MRI检查,但确诊率不是很高,仍靠临床出现第3产程出现胎盘滞留,徒手剥离胎盘时无法完整剥离,并产后彩超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3.3 预防 胎盘植入与人流,多次宫腔操作,剖宫产史有密切关系。应搞好计划生育工作,①对多次宫腔操作患者应有警惕感。②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③减少宫腔操作从而减少胎盘植入的发生。怀疑胎盘植入患者应做充分准备,避免出现产科严重的并发症。
[1]李芳.非手术治疗胎盘植入临床观察.临床军医杂志,2009,37(1):142-143.
[2]应豪,阮晟鸣,王德芬.胎盘植入的诊治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6):335-336.
[3]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