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后抑郁症分析

2011-08-15肖粉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去甲半球基底节

肖粉玲

脑梗死后患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期出现情绪低落、易激惹、抗拒治疗、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统称为卒中后抑郁症,作者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64例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4患者均经临床及头颅MRI、CT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剔除发病前有相关精神病史,或有智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严重记忆障碍的患者,其中男108例,42~76岁,女56例,51~78岁,经诊断患抑郁症者78例(47.6%),其中病灶位于左侧半球的42例(53.8%),病灶右侧半球25例(32.1%),双侧半球多发性病灶11例(14.1%)。其中位于皮层病灶的多位于额叶和颞叶,多发性脑梗死多位于双侧基底节和侧脑室旁。

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及神经功能障碍后而出现不安、焦虑、继而转入精神淡漠,无欲、表情淡漠、不动、自暴自弃、生活上完全依赖家属,甚至谩骂家人,多疑,不配合治疗为突出表现,不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躯体症状表现失眠较多,全身不适,忽冷忽热,游走疼痛,头晕、心悸,相应治疗效果不佳,抗抑郁治疗效果明显。部分患者表现抑郁三联征:情绪低落、思维活动迟缓、语言动作减少。脑梗死后恢复期的患者出现抑郁多发病缓慢,表现懒于活动、呆板、无欲、自觉力不从心、自责、成为家庭及社会负担,自责同时有抱怨家人不够关心自己,拒绝锻炼,拒绝与外界交往,甚至有自杀行为。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除应用脑血管病有关药物外,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及给予抗抑郁药物氟西汀、阿米替林、舒比利等药物治疗。

1.4 评判标准 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版)进行测评,评分>17分为抑郁,18~23中度抑郁,>24为重度抑郁。

2 结果

164例脑梗死患者中诊断抑郁症78例,发病率为47.6%,其中轻度抑郁33例,中度抑郁28例,重度抑郁17例,全部患者除应用脑血管病有关药物外,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及给予抗抑郁药物氟西汀、阿米替林、舒比利等药物治疗1~2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3 讨论

目前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有人研究与卒中后5-HT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减少有关,因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包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节到达额叶皮层病变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而导致抑郁。二为“反应机制学说”及家庭、社会、生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病后产生生理、心理平衡失调。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对抑郁发生有影响。家庭较差,家人照顾、关怀不足,不能重返社会工作,患者产生自卑感而产生外源性抑郁,此外,张通等[1]认为脑内特定部位遭破坏为内因,躯体功能丧失,社会家庭地位的改变为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据文献报道卒中后抑郁发病率在20% ~40%,本次研究发病率在47.6%,略高于文献报道。考虑本研究大部分是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退出社会工作岗位,加之疾病缠身,更易罹患抑郁症有关。

有报道认为,脑梗死后抑郁与左额叶皮层和基底节区病灶有关[2],病灶前缘越靠近额极,抑郁越重,皮层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还可能与边缘系统功能失调有关。本研究发现左侧半球的42例(53.8%),病灶右侧半球25例(32.1%),双侧半球多发性病灶11例(14.1%)。证实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发生脑梗死后抑郁明显高于右侧大脑半球。Mayberg等[3]认为卒中发生率与其部位有关,原因在于左侧脑梗死同右侧相比,5-HT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破坏较重,导致两种神经递质减低而导致抑郁有关。

随诊我国人口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病率在逐年有上升趋势,而脑梗死后抑郁症是脑梗死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对脑梗死后患者出现厌烦、无欲、少语、懒东 无兴趣、不愿与别人交流等现象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在最大限度上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给家人及社会减轻负担。同时提示社会及家人的关怀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1]张通,张家眉,项曼君.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前瞻性研究.中国精神科杂志,1996,29(2):73.

[2]Robinson R G Boston J D,Starkein S E,et al.Comparison of mania and depreas sion after brain injuy:causal factors.Am J Psychiatry,1988,145(2):172-178.

[3]Mayberg H S,Robinson R G,Wong D F,et al.PET imaging of cortical S2 serotonin receptors after stroke:lateral ized changes and relationship to depreasion.Am J Psychiatry,1988,145(8):937-943.

猜你喜欢

去甲半球基底节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东西半球磷肥市场出现差异化走势
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血压稳定性及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半球缺纵向排列对半球缺阻流体无阀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