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文眼窥探文心试论散文教学的导读方法

2011-08-15江苏沈文嘉单青

职业技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文眼散文文章

江苏 沈文嘉 单青

把握文眼窥探文心试论散文教学的导读方法

江苏 沈文嘉 单青

在现行的职教语文教材散文阅读教学中,若能以“文眼”为“突破口”,可以指导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窥探“文心”的奥秘,体会作品构思的精巧和谨严,感悟作品深远的意境,开导、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人文素质。

文眼;散文教学;导读

现行的职教语文教材中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的散文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然而,由于学生受阅历、情感体验的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他们常常难以快速有效地把握、领会散文的精妙笔法,感受、品味作品所蕴含的诸方面的深遽内涵。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阅读指导中以“文眼”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鉴赏散文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散文的“文眼”是指什么呢?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文章的)字句能与篇章映照,始为文中藏眼[1]”,当代语文教育名师于漪也说:“就文章而言,‘睛’是精粹所在,得神之处,它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来表现。这些词句或在气势上牵动全篇,或使描绘的境界突出,或将包含的情意挑破,或把深遽的见解点明。拎之,通篇皆活,意味隽永,情趣横生,给教学增添色彩[2]。”由此可见,所谓“文眼”是指文章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它最能帮助读者把握行文脉络、探索作者意图、理解文章旨意的信息,它是一篇文章的思想和艺术融为一体的“焦点”。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时,若能帮助学生把握住“文眼”,对领会与品味散文的精妙笔法和深刻旨意将会起着的积极作用:

一、把握“文眼”来窥视“文心”,指导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如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笔者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寻找“文眼”,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文眼”就设在篇首:“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因为它统摄了全文各部分的内容。下文无论描绘荷塘小径的寂寞与幽静,还是荷塘景致的宁静与恬美,塘中月色的朦胧与淡雅,其目的都是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矛盾寄寓予荷塘景致的描绘中,由此来呈现自己孤身‘独处’的妙处与悠然自得的心情,从而层层映衬“文眼”——“心里颇不宁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到文章的精妙构思,于是情趣俱增,产生了阅读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增强,阅读‘情趣的火种也就点燃了’。在学习茨威格的《世界最美的坟墓》一文时,学生也仿效此法,先抓住“文眼”,了解文章伊始,便落笔点题:“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有几次写到列夫·托尔斯泰坟墓,让他们通过比较体会,意识到文章第一段描述:“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便是全文的中心意象。以下还有三次写到托尔斯泰坟墓,那只是对这个中心意象的反复和不同语义层面上的拓展,文章无论是正面对比,还是反面衬托,其用意都是在表现普通中蕴含着伟大这一深刻主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也领会了文章“朴素”与“最美”的深刻内涵。以上例子足以说明,以“文眼”为突破口来指导散文阅读,对深层次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把握“文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了解作者的思路,体会作品构思的精巧和谨严。如阅读郑振铎的《海燕》,笔者刻意诱导学生去体味作者着力描摹的两幅飞燕图,让他们理解文章所运用的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领会两幅飞燕图后安设的“文眼”:“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清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和“啊,乡愁呀,如清烟似的乡愁呀?”便是文章思想与艺术的“焦点”,也是篇章结构的枢纽,它使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相互勾连,形成了一个结构谨严的有机整体。诸如这种灵活多处的设“眼”形式,在散文中也很常见。矛盾的《风景谈》,一开头先描述沙漠驼队,“整齐的方阵”,“耀入你眼帘”的“猩红大旗”,送入你耳鼓的“铃铛的柔声”……使人心里油然感到:“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常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文章歌颂“人的活动”而构成了“风景”,形成了篇章第一个“文眼”。紧接着,作者又连续描绘了四幅风景图,展现了各自不同的风光:第一幅高原晚归图,写耕耘晚归的农民和他们纯朴的劳动歌声;第二幅延河夕照图,描述鲁艺学员生产归来在延河边尽情欢唱、朝气蓬勃的生活画面;第三幅石洞雨景图,再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原始石洞中避雨学习的情景;第四幅桃园茶社图,描绘延安青年在工作之余来桃林聚友、读书、畅读的生活情趣。每幅图之后,作者抑制不住内心强烈的情感,把文章的意境拓展到革命者高贵的精神世界里,步步深入地颂扬那些“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突出了“崇高精神”的“尤其伟大”,这才比风景更美。最后,作者描述北国的清晨,灿烂的朝霞,嘹亮的军号声,雕像一般的战士,寒光闪烁的刺刀……这种庄严肃穆无比壮丽的画面,,使作者再一次激起对延安军民的热情赞颂:“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传神的‘眼’,它充分展示了抗战是时期,我们民族精神的坚毅与不屈,给读者以最强烈的内心震撼。这种多处设“眼”布局式,将文章描述的景与情融于一体,层层呈现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在结构上真可谓是天衣无缝。

三、把握“文眼”,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章的旨趣,感悟作品深远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呈现艺术内容的一种美学范畴,也是散文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为了让学生感悟散文的意境,使作品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在阅读中应该诱导学生去研读语段,勾画圈点,让学生体味作者独到的语言运用艺术。如阅读杨朔的《雪浪花》时,笔者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体味开头两段落,让学生明白文章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海边的)礁石不同的角度,由正确性坎坎的”,怎么会弄成这般怪模样?“是叫浪花咬的”。学生通过对这一语段反复咀嚼,体会到这个“咬”字用的极妙,它不仅把浪花写活了,也暗示了老渔民对生活的真知灼见,为下文表现海岛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那股“韧劲”埋下伏笔,使文章充满了“神韵”,开始了意境。再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绿》时,学生紧紧扣住文眼——“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通过反复体味作者所抒写的“惊诧”之情,领会了作者为了展示潭水“奇异”“醉人”的绿而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从视觉、感觉、触觉等各个不同角度,由正面描写到侧面烘托),形象地展示了“绿”的内涵,把梅雨潭“汪汪一碧”的潭水描摹得那么纯洁静美,那么嫩润明艳,那么令人心醉神迷。学生阅读品味领略到“女儿绿”(作者称谓)的千般姿容、万般风韵,使作品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从而感悟了文章的意境。

四、把握“文眼”,开导、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生自读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后,展开一场讨论,明确了文章是远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把自已对劳动人民的挚情与敬意寄寓在蜜蜂的描写上,然后由蜂及人,从蜜蜂酿蜜联想到田间劳动的农民,将文眼安置于后:“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文章借描写梦境,来表明自己崇尚勤劳和奉献的无私精神,愿意以忘我的劳动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文章以“眼”显“神”,既深化了主题,又拓宽了艺术境界,使学生领悟到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思维空间也更开阔了。

综上所述,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若能以“文眼”为“突破口”,可较简便地处理教材,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窥探“文心”的奥秘,理解它与文章的种种关系,欣赏、借鉴作者巧设“文眼”的构思过程,还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从而转化为作文时模仿其谋篇布局的一种特有思维方式,以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8.[2]于漪.“睛”探[M].中师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注】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应用性本科院校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09SJD880027。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编辑 李艳华)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prose reading by us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aterials,the topic sentence and the main idea of a prose are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rose,in the sense that the former is to guide learners into the essence of the prose the writer wants to express,and the later is to help them appreciate some writing techniques in the prose.By understanding the topic sentence and grasping the main idea of a prose,learners would be easier to arrive at the core of the writing and inspire their imagination and logic thinking.

topic sentence;prose teaching;introduction reading

猜你喜欢

文眼散文文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