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人才需求变化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2011-11-03江苏王晓丽褚朝森

职业技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素养职业高职

江苏 王晓丽 褚朝森

关注人才需求变化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江苏 王晓丽 褚朝森

职业素养养成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命脉。本文结合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向职业素养偏移的特点,概括了职业素养在道德、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的内涵。通过实践,探索了责任心与诚信意识的培养模式、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模式和滚动学习模型,提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渗透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市场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有自己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特殊的课程体系,特殊的教学运行模式[1],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教育与就业。研究表明,现阶段就业市场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2009年,许亚琼等[4]通过对职业素养培养环境的历史变迁分析发现,把职业素养内容全面纳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职业素养培养有效性的关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马能和院长指出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职业素养养成的优势[5]。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已经从最初的“技能核心模式”转向“以职业素质为基础,强化职业技能”模式,开始考虑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素养养成知识和行为习惯。项目教学、任务单导学等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这一理念的深入。本文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通过对市场竞争力的分析,概括了职业素养内涵并对职业素养养成模式进行了实践探讨。

一、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向职业素养偏移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对人员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本世纪初,我国劳动力市场60%以上对求职人员有着明确的学历要求;2003年,我国劳动力市场有2/3以上岗位强调工作经历,重在技能,文凭已不再是人见人爱的求职“敲门砖”;到2007年,我国企业对新增员工提出了职业素养的要求,此类员工比例占总数的50%以上,并且呈上升趋势。

劳动力市场经历着资历、能力和素养三个阶段,现阶段,前两者已经成为目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素养则是竞争点所在。高职教育不仅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传播做人的道理,培养做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职业素养的内涵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职业素养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将职业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熏陶。结合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职业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对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更是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即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讲诚信,有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行为习惯

高职教育主张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尊重多元文化发展,相互了解,有效沟通,取长补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具备时间观念,注重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的优势之一在于具备过硬的工作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动手能力较强。职业岗位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再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注重自我修养,关注个人成长。

三、职业素养养成实践探讨

以现代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学习对象为医药类高职三年级的学生。该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性格叛逆,缺乏责任心,不愿接受团队合作。针对职业素养三层内涵和学生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一)责任心与诚信意识的建立

课程采用分组学习法,通过自愿报名和群众推荐的方式找到课程总负责人(课代表)和小组负责人(组长),学习过程实现被动监控到主动探索的模式转变(见图1)。

图1 责任心与诚信意识的培养模式

学生缺乏负责任、讲诚信的意识,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与监督,促使每个学生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即采用被动监控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习惯,这时转为主动探索模式,老师成为课堂的导演者,负责提供思路、纠正偏差,完善不足之处。通过学习模式的转变促使学生讲诚信,建立责任意识,特别是课代表和组长,他们是课堂的核心力量,通过一学期的磨练,这个群体的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改善。

(二)团队协作与时间观念的培养

课代表和组长是课堂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协作状况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质量,应首先从这个群体入手,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培养其合作能力(见图2)。

图2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模式

初期,大家没有协作的习惯,依靠老师带领课代表向组长下达任务,树立课代表的威信;中期,组长与课代表、组长与老师、各个组长之间开始有了交流,形成了以老师和课代表为核心的课程研讨团队;后期,大家的交流多了,掌握的知识丰富了,老师则观察以课代表为核心的课程研讨团队的运行情况,适时调整。通过这个过程的转变,课程的团队建设就初步完成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班级的人际关系有了较好改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职业技能的培养

课程采用滚动学习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总结概括和再学习能力,综合提高职业技能。

图3 滚动学习模型

以发酵工程制药技术章节的学习为例,通过前面知识的总结评价结合本章节的特点提出学习任务,小组学习探索基本概念,了解发酵工艺一般过程,通过发酵实战和产物纯化鉴定实验培养技能并巩固理论知识,以小组汇报演讲的方式提高其总结、概括和沟通能力,最后老师对本次滚动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同学们共同参与评价,取长补短,引入下一任务。课程的学习不仅在校内完成,更需要拓展视野。通过将学生带进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接触先进的设备,更新传统理念,和厂家面对面沟通,增长见识,增强胆识,刺激形成竞争和再学习意识。

四、结语

关注市场变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职业素养的内涵。通过三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多方面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部分同学懒惰、消极,对学习模式的改变无动于衷;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等。高职学校职业素养养成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热点话题,仍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尝试,在教学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

[1]魏宏霞.高职教育应强化人文素养内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6):11-12.

[2]孙兵,朱红枫.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0,(2):36-39.

[3]王宇.广州劳动力市场对职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的要求[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7,9(2):31-69.

[4]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9):48-51.

[5]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8-70.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

(编辑 吕智飞)

猜你喜欢

素养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