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2011-11-03辽宁张国静
辽宁 张国静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辽宁 张国静
语文能力是所有能力中的一项基础能力,它不但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而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各职业院校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时,却大都只想到了专业课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社会需求问题,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企业实际脱轨。那么,如何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根本,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开展语文教学,已成为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工作过程;语文教学;企业
语文教学要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深入了解专业、了解企业的基础之上,进行大刀阔斧地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以某物业公司为业主办理入住手续这一工作情境为例,对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语文教学体系,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授课的过程中,完全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托。因此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深入了解专业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要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改革中,首先要实施分专业教学。分专业教学即某名语文教师固定对应某几个专业进行教学。这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更要深入了解专业。
深入了解专业并不要求语文教师去学习专业知识,而是要多与专业教师沟通,了解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领域,就业岗位。根据不同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使语文教学首先与专业对接,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
2.深入了解企业
多数专业教师都参加过企业实践,方式有到企业挂职、到企业兼职等,但语文教师大部分都只是闭门造车,很少有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原因有很多,或者是因为企业不需要,或者是学校对语文教师参与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也要大胆的走出去,根据所教授课程班级所对应的专业就业领域,查找相关企业,并以调研、兼职等方式,到企业去,了解企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然后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途径
1.突破教材框架,按照工作过程中的典型情境设计教学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重组,不是简单地按照大纲、教材实施教学,而是整合课程资源,按照工作过程的典型情境设计教学内容。
以某物业公司为业主办理业主入住手续这一工作情境为例,其中包括前期准备、入住现场、入住后续等工作环节。在这些工作环节中,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如下表:
?
结合表中语文能力需求情况,语文教师要在基于教材基础之上,以企业实际工作实例、应用文范本为依托,增加如下教学内容:
应用文写作知识:计划、通知、慰问信、申请书、保证书、总结、报告等;
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普通话、倾听、交谈、介绍、接待等。
除此之外,还要在讲授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职业礼仪、职业道德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创造职业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都是以知识讲授为本位,课堂上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和能力发展,束缚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创作能力。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创设了与职业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学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变成身临其境的工作过程,把学生变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则主要借助实际工作场景的再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际工作情境,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总结,最终实现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目的。
如在讲解“计划”这一应用文文体时,如果还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老师讲解文体常识,学生制定一份计划的方式,课程不但会凸显枯燥,而且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如果把“计划”融入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去,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如上表所示,物业公司在为业主办理入住时,不仅需要掌握计划的写法,而且要掌握通知、慰问信、总结、报告等多种文体的写法。为此,可以为学生创设这一工作情境。
第一,结合专业、企业
这一环节要与企业、专业结合起来。请专业教师或者是企业的工作人员首先介绍办理入住手续的工作流程,并以到企业参观或者录像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第二,创设情境
教师要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分别扮演物业管理员、前台接待员、业主等角色,并分别进行角色互换,这就要求每小组成员都要准备办理入住所需的所有文件资料。
第三,确定任务
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入住工作计划安排表》、《入住通知书》、《关于办理入住手续的通知》、《致广大业主的慰问信》等文件的写作格式与技巧,并制定这些文件。同时了解在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第四,实践演练
演练前,教师要进一步明确任务——采用普通话交流、注意礼貌礼节,然后根据角色进行实践演练,并进行互换。
第五,归纳总结
模拟演练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讲评,明确计划、通知、总结、报告等文体的写作格式、要求、技巧,并介绍普通话、交谈、倾听、拜访、接待等口语表达技巧。
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耗时较长,但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极强,使同学们不但掌握了计划的正确写法,而且掌握了总结、通知等其他应用文知识,并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在现行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往往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试卷考试方式进行,但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的能力做出正确、客观、全面的判断。因此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以客观试题为主的单一的考核知识的评价体系,建立能够全面描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即以职业实践所需的能力为起点,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种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行为的改变、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情况等列入考核评价范围。
如在办理入住这一工作情景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1)办理入住所需应用文的掌握程度;(2)普通话等口语技巧运用程度;(3)自学能力;(4)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5)学习态度。
针对上述方面的内容,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出适当的评价。以此来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知识理解深度、实际应用、组织协调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以上笔者仅针对某物业公司办理入住这一工作情境,探讨了职业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其他项目的教学可以参照这一项目的教学步骤实施。
实践证明,采取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不但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常雅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空中乘务》课程改革初探”.商场现代化,2010年14期.
[2]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期.
(作者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