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引眼球:制作标题的第一标准

2011-08-15杨梦平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4期
关键词:大白话新闻标题报纸

杨梦平

(铜陵日报社,安徽铜陵 244000)

吸引眼球:制作标题的第一标准

杨梦平

(铜陵日报社,安徽铜陵 244000)

当前,在媒体竞争激烈并处于转型期的新形势下,吸引眼球应成为制作标题的第一标准。

当然,这一观点,许多同行不认同,他们的观点是:制作新闻标题的第一标准是准确。笔者以为,准确是制作新闻标题的标准,制作新闻标题的标准还有许多,如精练、通俗、优雅,从报纸版面美化上讲,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还应考虑与其他稿件标题的协调对称等。但在不同时期,应强化不同的标准,准确在过去媒体缺少竞争的时期,理应是制作新闻标题的第一标准,但在媒体充满竞争的时代,有准确及其他标准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标题如何制作得更吸引读者。

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它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因此,编辑记者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点功夫,多推敲几回,还是非常值得的。本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点肤浅的探讨,其中有些还是借鉴了新闻同行的观点,算是拾人牙慧吧。

大白话有时比书面语好

这里所讲的大白话,就是标题力求通俗化。社会发展到今天,新闻读者群的不断扩大,是标题制作不断走向通俗的文化基础,通俗浅显成了报纸新闻的本质特征。如今,报纸已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共享的“文化快餐”,普通老百姓成了报纸的重要读者和消费者。既反映国内外大事,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新闻性和可读性并举,是报纸赢得读者的基本原则。所以新闻标题应以简洁、通俗为主。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成了报纸的“眼睛”和“卖点”,它能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性,紧紧抓住读者。

大白话有时比书面语好。如关于农民的话题以及关于农村的新闻报道,做标题时,用大白话就比用书面语强。

下面比较一下同题材所制作的两个不同标题:

《七七八八的费真的不收了》和《一些费不收了》。这是记者曾采写的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一篇新闻报道,前者是笔者用农民的大白话拟定的新闻标题。我想,对当时农村生活稍有体会的人,一定会认为前者比后者直观形象,更贴近农民。

2003年,安徽省在搞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铜陵县当时就是试点县之一。当时笔者在做记者,被派到流潭乡去采访。笔者记得,流潭乡的农民对当时繁多的农业税费非常反感,许多农民对这多达十多项的农业税费都说不出具体的名称,只统称为“七七八八的费”。“七七八八的费”反映了农民的那种不满的情绪。笔者采访的稿子就是反映税费改革以后,农民有哪些税费不用交了,得到了多大的实惠。当时,为文章标题很苦恼,想了很久。后来,笔者觉得农民的那一句大实话,反映了他们的那种“对以前繁多税费的厌恶”,不正可以做记者这篇文章的标题吗?于是,笔者就将文章的标题拟为:“七七八八的费真的不收了”。但稿子见报时,标题竟被改为“一些费不收了”。同行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改后更简洁、准确。但笔者以为少了那份与农民的亲切感。

现在想想,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编辑,如果没有做记者的经历,没有到基层体验过生活,那是难以编好稿件的。

报纸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贴近性。“俗”标题在接近读者、接近生活、创造生动活泼的语言上,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求活、求新、求趣

要做到新闻标题“抢眼”,让人看了之后就产生要将稿件读下去的欲望,这就要求在拟标题时求活、求新、求趣。

求活、求新。现在许多媒体,特别是晚报媒体在拟标题时有一种新的动向,值得注意。业界传统公认的是把“准确”作为拟标题的第一标准,而现在许多晚报媒体的体育和娱乐版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已淡化了这第一标准,标题做得骇人听闻,细读文章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标题“×××陷入三角恋”,当然,这“×××”是指某著名明星。其实,文章说的是该明星在其所演的戏中扮演第三者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然而,我们仔细想想,又不能说这标题制作的不准确,因为该明星在戏中确实陷入了三角恋。又如,某报体育版面上有这样的标题:“枪手”“绝杀”巴萨。笔者以为,这样的标题确实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纵观这些晚报媒体出现的这种做标题的新动向,值得研究。其一,它确实产生了让你“不得不将文章读下去的欲望”;其二,它有时让你在读后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我想这种做标题的新动向在我们报纸的体育、娱乐版也可以尝试,在不引发误解和纠纷的前提下,能强化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何乐而不为呢?

以“趣”引人。要使新闻报道引起读者的兴趣,就必须在“趣”字上下功夫。笔者在《羊城晚报》上曾看到过一则报道,标题是:《老板变卦,空姐变脸》(主),“国泰空中服务员停止笑容抗议减薪”(副)。这则标题好就好在语言谐趣,生动贴切,而主标题又恰到好处地套用了一部风靡一时的影片的名称,让读者读之不禁会心一笑,对文章立即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不过,我们提倡趣味性,并不是为趣味而趣味,那种以离奇、庸俗、低级趣味去迎合部分读者口味的做法,是应该反对的。

一种常见的错误

做新闻标题,追求鲜明、形象、生动的前提是力求准确。然而,当前一些媒体制作新闻标题在准确方面还是很不够的,当然更谈不上鲜明、形象、生动了,它们常犯一种常见的错误。请看下面这一新闻标题,其眉题是“翻墙入室作案多次”,主题是“编外警智擒流窜贼”。这一组合新闻标题单从其眉题或主题看,倒没什么问题,然而组合起来就产生了歧义,让人不明白倒底是谁在翻墙入室作案。从文章的本意看,作者是说流窜贼在翻墙入室作案,编外警将其抓获。然而,从眉题与主题的顺从关系看,其意思却变成了编外警翻墙入室作案了。

这种错误,在我们的报纸上会经常出现,究其原因,是一些编辑记者对“组合式新闻标题之间的顺从关系”这一原则没有把握好,产生逻辑上的混乱。

以标题巧改过长稿件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有媒体人又称之为“读图时代”,也就是说,现代人看报,多只是看看文章标题或图片,有自己感兴趣的,才认真读下去。文章如果过长,标题又很一般,那就很可能被读者“埋没”了。编辑在处理这样的文章时,可以提炼文章内容,用两三句话概括,可以做文章副题,也可以作“内容提示”放在文章主题之后,这样有别于正文的粗重字体处理,可以吸引读者阅读。编辑也可以将长篇文章进行分段,每段制作小标题,这样也方便读者阅读。总之,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眼球,让读者阅读你的文章。

编辑的自身素养

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说难,也不难,只要在新闻岗位上干过几年的,都能做个八九不离十。但要说易,却也不易,因为要做出个让人眼睛一亮、回味无穷的标题来,实在不比写一篇好文章省力。所以,标题制作对新闻编辑的自身素养是要求颇高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较强的理解能力。编辑对所报道的内容要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这是制作标题的先决条件。而有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编辑并不能完全理解报道的内容,把握不住报道内容的要旨,这就容易导致题文不符情况的出现。这样做出来的标题,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词,或产生歧义,只会误导读者,更谈不上高明了。要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多读几遍文章,只有把报道的意思彻底搞清楚了,做出来的标题才能最贴切地反映内容。

较强的概括能力。新闻标题的制作简洁凝练、不拖泥带水是一条重要标准。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能够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报道的内容主旨表达出来,这也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

很好的表达能力。制作标题时,除了要准确简练外,还应该力求形象生动,具备一定的文采,使标题“神远而蕴含不尽”,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而要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所以,编辑的文字功底如何,在标题中便可一目了然。要做一个好的编辑,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大白话新闻标题报纸
树立党的亲民形象 不断增加党的凝聚力
——以十九大报告中的“大白话”为切入点的分析
报纸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中共话语体系中的大白话成因探析
官员讲大白话,大伙爱听
大白话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