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文学化写作
2011-08-15李赞歌
李赞歌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秦皇岛 066001)
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文学化写作
李赞歌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秦皇岛 066001)
公元2010年1月,京东商城被劲敌们围攻。
14日,杭州。C2C电子商务巨头淘宝网,重磅推出B2C平台“淘宝电器城”。巨头集结号响,天下莫敢不从,淘宝电器城集结了50多家品牌厂商……淘宝的这支生猛新军,兵锋直袭霸主京东商城。
城东杀声震天,城西又起狼烟。
25日,南京。传统渠道帝国苏宁,高调宣布B2C平台“苏宁易购”正式上线运营......苏宁帝国霸气尤烈,似乎“破城夺位”如摧枯拉朽一般。
正当京东军团欲狠狠“招呼”这两路强敌之时,斜刺里又杀来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战旗赫然印着蛋形徽记,价格屠刀更是分外扎眼,来者正是京东的老对手新蛋……
旌旗猎猎,杀气腾腾,一场铿锵大战如在眼前。各位看官且慢,这不是哪位文学家靠想象编撰出来的演义小说,而是记者通过走访调查之后写出的真实的经济报道——《京东新蛋攻防战》的开篇之语。
此类段子还有——
“你出手了?”马化腾冷静地问周鸿。
周鸿胸有乾坤:“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QQ揭了用户的隐私,360揭了QQ的隐私。
短短两句对话、一句旁白,隐隐杀气便扑面而来,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的情景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两位武林高手针锋相对,一个执长剑,一个握宝刀,于悬崖壁立的旷野荒郊,要对决江湖。
与上面一段相同,这段文字并非来自哪部武侠小说,也非电视电影剧本中的片断,而是真实的新闻报道——经济类期刊《商界》第342期中的一篇报道,而且连这篇报道的标题都做得江湖气十足,叫做“隐私之战——360查杀腾讯”。
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下,借用武侠小说或者演义小说的写作手法,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角色化,然后再以灵活的笔触进行文学性描写,是《商界》及很多成功的经济类媒体做深度报道时的一大特点。正是这一特点,让原本枯燥的经济新闻、不为常人所知的经济事件以及晦涩难懂的专业类经济报道变得有生有色,鲜活生动,从而吸引了受众、征服了读者。将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披上一层炫丽的文学外衣,这种创作手法无疑是成功的,它的成功给业内的新闻同行们带来了很大启示。
深度报道需要“文学外衣”
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创作的文学性曾在业界引起争鸣——二者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成功的新闻报道用案例给出了答案:文学创作手法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去,那些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写作手法灵活、读来津津有味的作品。
美国有位学者提出过一个观点,“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去表达一个新闻事件,如今已被广为实践。故事和文学是分不开的,好的新闻记者就像一个故事创作高手,对采写的稿件从叙述、景物描写、过程和结局、观点、戏剧冲突、时间顺序、节奏、意象、暗示、暗喻、反语、对话、修辞以及全文的结构等,都要精心策划。
在《商界》中,几乎整个期刊都在贯彻这种写作手法,比如在其第321期的《地头蛇逃生记》的报道中,本身叙述的是两大电池经销商的商业竞争,但是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将其暗喻作两大江湖人士的斗法,通篇充满了戏剧性冲突,节奏明快、读来扣人心弦。
在《商界》第342期《生于对手,死于兄弟》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今年初,面对沃尔玛等零售终端的强势入驻,刘根正盘算着如何才能成功说服刘树和曹浩价格联手……但一想到过去几年三人间的恩恩怨怨,刘根猛吸了一口烟,吞吐间尽是矛盾。……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窗外,朝阳才起,一片迷蒙。”
不到二百字的一段文字,两句淡淡的“猛吸一口烟,吞吐间尽是矛盾”和“窗外,朝阳才起,一片迷蒙”,成功构建出一个鲜明的意象——主人公刘根正所处环境的危机四伏以及他内心世界的浪奔浪流尽在读者眼前。
商场如战场,《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在经济领域被奉为至圣宝典。每一场经济竞争其实都如一场实地战斗,与历史上军事家们的攻城略地有着神似之处。因此在经济新闻中寻找矛盾冲突,寻找发生冲突的主角,既要记者发现表层的东西,又要求记者能够挖掘事件背后深层的东西,再把深层的内容戏剧化,以雅俗共赏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教授James W·Carey这样给新闻定义:“新闻学是一门经过严格训练的叙述艺术”,要求‘描写!描写!再描写!’”这句话,与在业界流传广泛的“软些、软些、再软些,活些、活些、再活些”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学外衣”折射人性光辉
一个重大经济事件发生,除了重要的经济数据、业界竞争、技术手段、政策法规等不可或缺的要素外,往往还包涵了社会影响、伦理道德、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及哲学思考等“非经济”元素。恰是这些伦理的、道德的、文化的以及哲学元素,成为报道的润滑剂,也让文学化写作手法找到了依托。把这些“非经济”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报道中去,让读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沟通,一篇经济新闻的报道才会因此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感,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
在《孟山都:神秘的转基因推手》一文的报道中,作者除了对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影响及美国公司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严谨的交待外,还穿插了灵活的艺术化描写,比如介绍美国公司高管和专家初来我国东北考察时,作者写道:“他们望着如海洋一般金灿灿的大豆田,目光烁烁。专家们不由发自肺腑地感叹:这里才是大豆的王国!”既有作者对祖国农业的无限热爱,又传神地刻画了美国公司攫取这片土地种植权的贪婪和诡谲。
在谈及转基因食品给美国及第三世界带来的影响时,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
“目前,孟山都正在为打造一个全是转基因农产品的新世界而努力着。它最鼓舞人心的预测是:‘如果全球都采用转基因农产品,那么这将会在下一个十年内给公司带来每年2100亿美元的收入,而发展中国家则会得到最大的潜在收益——每年国内生产总值提高2.1%!’”
这些修辞手法除了让报道变得文采飞扬、通俗易懂外,同时渗透着作者对美国公司向我国渗透转基因食品的价值判断。记者的忧虑及愤慨,于字里行间全部传达给了读者,令人一诵三叹,即便掩卷长思,依然余音绕梁,难以释怀。
“文学外衣”同样需要新闻真实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故事”差不多等同于童话、小说、寓言或者民间文学等,但新闻的“讲故事”与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新闻报道一定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文学化写作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不能以辞害意。
在新闻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人违反这一原则。被评为2009年十大假新闻之一的《老板手头紧让五情妇PK》一文,讲述了某老板二奶太多,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只好忍痛割爱,裁减二奶的故事。后经查证,该稿系记者剽窃加工。在这篇“报道”中,作者以引人入胜的写作手法叙述了“该故事背后一段错综复杂的隐情”,甚至还有“善于公关交际的张某和刘某表现出色,一举‘击败’了办公室文员萧某和李某,成功‘晋级’”等大量极具文学色彩的细节性描写。
如果不是剽窃,它确实是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新闻,只可惜,作者违反了新闻真实,整篇文章就如同槁木,失去了生命。这篇报道虽然不是经济新闻,但其所起到的警示作用是相同的。
在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中,不但事件本身要属实,文中所涉及的经济数据、技术手段及所产生的影响等方方面面都要经得起推敲。情节的描述可以通过各种创作手法设置戏剧性的冲突,但绝不能胡编乱造,更不能信马由缰的凭空想象,读者在报道中获得的每一个信息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这也是新闻的文学化写法与纯粹的文学创作的本质区别。
1.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杰里·施瓦茨Jerry Schwartz/著
2.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美)肯·梅茨勒著
3.关于经济新闻写作创新的思考.汪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