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随迁学生的教育问题

2011-08-15张卫萍

镇江高专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心灵

张卫萍

(宜兴市新街中学,江苏 宜兴 214204)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的人逐年增多,随迁学生的比例也逐年增加,笔者所在的宜兴市新街中学随迁学生由前几年的10%左右上升为50%以上,目前还有上升的趋势。作为班主任,如何教育好随迁学生,让这些流动的花朵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是广大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师爱感化,构建沟通心灵的桥梁

随迁子女由于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与当地孩子存在差异,加上部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学前教育的缺失等原因,使得他们有的比较自卑、胆怯、缺乏自信心,有的敏感、缺乏安全感,与教师同学存在沟通上的障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1]人都是需要鼓励的,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鼓励是其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尤其是这些随迁学生,教师更应该从细微处入手,发现闪光点立即送上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让挚爱和风细雨地洒到他们的内心深处,点燃他们的自信之灯。

为了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由于来自农村,这些学生的劳动能力很强。在劳动或大扫除中,教师在表扬他们的同时号召其他同学学习他们,让这些随迁学生当回“小老师”,教其他学生割草、锄草等。有些学生体格健壮,在体育方面很有优势,应积极鼓励他们参加一些体育比赛,比赛时,教师为他们加油助威,充分表达出对他们的期盼,对于取得较好名次的学生,教师应在班内公开表扬,予以适当的奖励;而对于那些失利的学生,则表扬他们积极参与的勇气,让他们认识到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

教师还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细心关怀。这类学生性格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父母大多为生计早出晚归,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对他们缺乏关爱,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从小事入手,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排斥与反感,为之后的教育做铺垫,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帮学生洗头、修剪指甲、提醒换衣服等。教师应该静下心选择不同环境和学生沟通,不要放过他们任何微小的改变,全程关注,一有亮点即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正如巴特尔所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2]只有把爱融化在不经意之中,才能用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2 师生合作,营造爱的温馨家园

随迁学生除了和教师接触外,还会认识新的同学。同学,作为和他们接触比较多的人群,其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拥有一群真诚、善良、热情的同学,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家的温暖,并能敞开心扉,积极融入到这个班级中,有集体归属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就不复存在。”[1]作为教师不但要学会欣赏学生,也要教会学生欣赏别人,特别是学会欣赏这些随迁学生。在外来学生到来之前,要教育班级学生,避免出现歧视、嘲笑随迁学生的现象;在班干部任命、学习小组划分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学生与随迁学生的比例,尽可能让随迁学生多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逐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可以进一步拉近本地生和随迁学生之间的关系,极大地增强随迁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使其感到是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3 家庭教育,打造爱的绿色通道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宋庆龄曾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虽然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3]冷冉也曾说:“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支柱。它的方向和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也关系到未来公民的终生幸福。没有一定水平的家庭教育的配合,要想取得学校教育的完全成功,是很难想象的。”[4]部分外来务工者由于工作时间长、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等原因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加强随迁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应该做到:1)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最好1个月1次),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2)举办家长课堂,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3)建立家校沟通平台,更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身为父母而缺乏责任感,疏于教育,这是人性的堕落”[5],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4 建立档案,传递爱心的接力棒

由于外来务工者的工作不稳定,使得随迁子女也经常变换不同的学习环境。他们可能从一个城市流动到另一个城市,也可能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学校流动。教师应帮助随迁学生建立一份比较细致完整的成长档案,使新教师能在短时间里较快的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成长档案应包括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家庭状况以及任教教师的联系电话等。随迁学生的档案应随着他们的迁移而流动,每次接任的教师可以先翻阅档案了解学生,做到不见其人先了解其特点,也可打电话给以前的任课教师,更详细地动态了解随迁学生。随着随迁学生的学习环境再次变动,教师应对原有档案进行补充或修改,使之不断完善。笔者相信,通过这爱的接力棒传递,这些随迁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关注。

魏书生说:“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6]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随迁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将越来越多,他们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要想彻底地改变现状,解决这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张文质.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启明.教育名人名言一百句[EB/OL].(2010-09-01)[2011-07-0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2db8c0100kobg.html.

[3]魏书生.好父母好家教[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4]冷冉.冷冉教育文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5]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雷明.魏书生博客中的80句珍藏心底的话[EB/OL].[2011-06-24].http://club.jledu.gov.cn/?uid-25566-actionviewspace-itemid-249042.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