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2011-08-15朱晓琳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军政双拥边区

朱晓琳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朱晓琳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延安时期开创的“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不断胜利的重要保证。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延安时期;“双拥运动”;历史启示

1943年农历正月,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拥军优抗(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后改为“优属”)和拥政爱民群众运动,简称“双拥运动”。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延安时期“双拥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针对边区的特殊环境,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不够融洽的问题,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延安兴起“双拥运动”的实践基础。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一个特殊地区遭受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物质生活异常困难,军队和地方都存在本位主义等不良倾向,造成军政军民关系某些不融洽现象。“在部队中,存在着与生长着忽视拥政爱民的观念,忘记了过去红军的优良传统,把军队与政府、人民有时对立起来,某些人员存在着军阀主义的残余思想,把军队看成为高于政府和人民,丧失了革命军队的品质,于是乎违犯政府法令,自高自大,不尊重政府,侵犯群众利益、违犯群众纪律等行为,时有发生。”[1](P333)“在一部分人民和政府人员中间,存在着与滋长着忽视拥军的观念,忘记了一切服从革命战争的原则,甚至把爱护人民利益与爱护军队对立起来。”同时,由于当时处于“边区物质条件困难的环境中,一部分人员往往只了解与照顾本身的困难,而不甚了解与照顾军队的困难,不关心或不积极帮助军队解决困难,如对于粮草的供给与运输,担架的输送,生产的帮助等,采取被动的应付的态度”。[2](P24)为了有效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想了不少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最后决定实行群众路线,广泛发动军民,开展大规模的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运动。这就是“双拥运动”的直接由来,也是延安兴起“双拥运动”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提出“军民一致”原则和“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为延安兴起“双拥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群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3](P379)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他在阐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时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3](P511-512)毛泽东这些精辟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阐明了军民一致原则的重大意义,并把对这一原则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延安兴起“双拥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3、在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检讨了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为延安兴起“双拥运动”扫清了思想障碍。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运动。在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党中央召开了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军地领导干部以真诚的态度各自进行自我批评,认真检查了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双拥运动”扫清了思想障碍。1943年1月,任弼时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作的《肃清部队中军阀主义的倾向》演说中指出:“这种军阀主义的倾向,还表现军队与人民的关系上,较之内战时期和抗战初期是差了些。军队照顾人民的利益和帮助老百姓做事是不够的,而侵犯老百姓的利益,欺压老百姓的事情,甚至打骂老百姓,打骂政府工作人员的事情也发生得相当多。军队遵守政府法令的精神不够,而破坏政府法令的现象也不少。”为了尽快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边区高干会议精神,党中央决定1943年春节前后,在边区开展大规模的拥政爱民运动与拥军优抗群众运动。由此可见,“双拥运动”是1942年军队开展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如果没有整风运动培养起来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就没有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敢于揭露矛盾和问题的良好会风,就没有军地双方对军政军民关系问题做深刻检查和坚决纠正的真诚态度,也不可能有延安“双拥运动”的兴起。

4、毛泽东亲自协调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不断加强对军地领导干部的教育帮助,为延安“双拥运动”进行了组织领导上的准备。

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毛泽东早有察觉,并认为关键是军地双方领导人的认识问题。于是,毛泽东亲自出面做军地双方领导人的工作,不断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而且在对地方政府做工作的同时,特别要求军队首先做好拥政爱民工作。1940年下半年的一天上午,毛泽东在杨家岭召见肖劲光、莫文骅等10多位留守兵团的领导同志,座谈军政军民关系问题。座谈中,反映出部分人对地方政府和群众怨气很大,有人说:“老百姓越来越凶了,不给部队房子住,大冷的天让部队住在露天里,就这,边区政府也不管一管。”等等,毛泽东耐心地听完大家的议论和发言后,谆谆告诫:“开天辟地以来,老百姓见军队像老鼠见猫就跑,只有兵欺民,哪有民告兵?现在老百姓敢批评军队,这是件大好事,这说明我们边区的民主深入到群众中去了。”经过毛泽东循循善诱的开导和说服,使大家消除了怨气,提高了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了对人民军队本质的理解。于是,留守兵团全体动员,开展拥政爱民教育,检查军阀主义思想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错误,认真纠正违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不良作风。毛泽东亲自协调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首先做好军地领导人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工作。他高瞻远瞩、循循善诱、启发自觉、风趣幽默的谈话艺术,使军地双方领导人提高了认识,转变了态度,消除了怨气,加强了自我批评,增强了双拥意识,为党中央开展“双拥运动”进行了组织领导上的准备。

二、延安开展“双拥运动”的主要过程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的。

1、军地双方制定发布了一系列双拥法规,对开展“双拥运动”进行部署和规范。

首先,军地双方分别作出了双拥决定。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作出《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检讨了过去拥军工作存在的缺点,要求地方政府积极改善和加强拥军工作。同年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作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指出了在拥政爱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全军必须提高“爱护根据地,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认识,使党政军民更加团结一致”。同时做出了12项规定。[1](P330)两个“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拥军优抗和拥政爱民的基本政策,后来被称为党的十大基本政策之一。

其次,军地双方分别公布了《拥军公约》和《拥政爱民公约》。为推动拥军优抗运动的落实,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3年1月15日制定和颁布了《拥军公约》。同时还修订颁布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抗日军人抚恤条例》、《抗属离婚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2](P2-20)八路军留守兵团也于1943年2月1日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1](P335)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既是对部队过去开展拥政爱民工作的总结,也是对红军时期群众工作的发展。

再次,军地双方分别决定开展“双拥运动月”。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开展拥军运动月的工作指示》,决定从1月25日到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同年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也发出《关于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决定从2月5日到3月4日为拥政爱民月。指示对各部队、机关、学校如何开展好拥政爱民运动月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扩大宣传鼓动,以造成拥政爱民的热潮。二是利用春节年关,增进军民感情。三是改正错误观念,开展自我检讨。[1](P333)指示对各部队开展拥政爱民运动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在“双拥运动月”里,边区政府及民众和驻军广大指战员广泛开展了拥军优抗和拥政爱民活动。

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毛泽东、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给当地人民拜年,给老人祝寿,与老百姓吃饭饮酒,谈心猜拳,亲如一家。朱总司令路遇老翁,立即下马为其驮东西,被传为佳话。中央领导同志的模范行动,极大地鼓舞了边区政府民众和部队指战员的双拥热情,推动了双拥热潮的迅速兴起。

边区政府和人民对驻军和抗日军人家属进行了热情的慰问活动。边区政府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拨款62000多元,专门用于慰问延安附近的驻军和抗属。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和西北局的同志亲自带领慰问团到南泥湾、金盆湾进行慰问。他们走到哪里,哪里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边区每个城镇和乡村都捐献现金、物品劳军。延安、绥德、庆阳等城市的商人还举行了拥军义卖。各地都举行了春节拥军会议、军民联欢会和军民会餐。在军民会餐中,边区老百姓把好面、好肉、好菜置办成美食佳肴招待军人,请部队的同志到家里做客。有的地方驻军人数少,一家摊不上一个,老乡便把好吃的饭菜凑到一起,共同宴请军队的同志,场面十分感人。边区政府对抗日军人家属也进行了慰问,请家属看戏,向家属拜年,给家属送粮食、年货、春联,打扫院子,使抗日军人家属深受感动。

各地驻军协同政府召开军民联欢大会,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延安和绥德召开军民联欢晚会、娱乐晚会都在20次以上,军民欢聚一堂,气氛十分融洽。各部队为了广泛征求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还召开了许多座谈会,驻军首长主动进行自我批评,仅留守兵团直属各单位就召开了40多次。各地驻军还派干部战土向当地政府和居民拜年,驻军首长亲自到老百姓家里拜年,老百姓十分感动。他们说:从来没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拜年,有生以来这是第一次。有的部队还给群众送了贺年卡,贺年卡一面印着“恭贺新禧”,一面印着“拥政爱民十大公约”。各部队还组织了秧歌队、腰鼓队和宣传队,到党政机关和群众中进行表演和宣传,教唱《拥政爱民歌》和《拥军歌》,在宣传中对军队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做了诚恳检讨,边区群众十分感动。

3、军队和地方普遍进行了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教育整顿,提高了做好双拥工作的自觉性。

边区部队普遍进行了拥政爱民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教育整顿,毫无保留地检查自己在军政军民关系上的错误和缺点,并彻底改正。拥政爱民教育与实际紧密结合,讨论时着重每个人思想与行动的反省。有的部队规定排以上干部每人写一份反省书(从入伍以来写起),交政治机关审阅,战士和勤杂人员以排为单位开拥政爱民反省大会,由连营干部参加指导。有的反省和检讨进行了多次。采取先干部后战士、先党员后群众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反省,结果收效很大。经过教育,干部战士改变了对政府和人民的错误看法,懂得了“边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也是军队的政府,它领导抗战,领导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供给部队吃穿,我们应该拥护它”。“军队吃的穿的都靠老百姓供给,军队脱离了人民,就会孤立,就会失败”。有个别干部总和地方比高低、比大小,针对这个问题,军队领导同志明确告诉他们:“军队和政府、老百姓谁大谁小?不是我们大,政权小,是政权大,我们小,也不是我们大,老百姓小,是老百姓大,我们小。因此,每个同志都要拥护政府,爱护人民,要做拥政爱民的模范。”干部战士觉悟提高了,便把尊重政府、热爱人民、遵守政府法令与执行群众纪律完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从此以后,轻视政府工作人员、违犯政府法令和群众纪律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主动尊重、执行、维护政府法令和群众纪律的多了。

边区各级政府也普遍进行了拥军教育整顿,并把它作为全边区人民的一件大事和巩固建设边区的重要措施来抓。首先在干部中认真进行了拥军工作的反省和自我批评,主要是一部分人把军队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他们总说负担过重,以为帮助了军队而人民却“吃了亏”。因此,有些地方对于军队的困难不积极解决,而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有些地方遇到军民关系上发生误会或纠纷时,往往不责备自己,只苛责军队。因此,有些地方的优抗工作做得非常不好。通过教育整顿,使边区的干部和群众明白了这样一些基本道理:我们的军队是抗日的军队,是革命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军队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血肉相连而不可分开的;边区的创建和巩固,是军队流血牺牲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这第一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存在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军队不仅保护人民,而且还自己生产,解决困难,以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样的军队确实从古到今没有过。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拥军运动月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开创的“双拥运动”及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并及时迅速地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作了推广和普及,从根本上改善了军政军民关系,使军政军民团结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加强,形成了军民一致、万众一心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力量。

三、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经验启示

自延安兴起“双拥运动”以来,已经走过了68年的光辉历程。双拥工作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经风雨而不衰,历沧桑而弥坚,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新形势下,要继承和发扬“双拥运动”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1、必须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双拥工作。双拥工作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坚持把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建立在实现党的宗旨和履行我军根本职能辩证统一的基点上,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凝聚群众。延安时期党中央把双拥工作作为渡过难关,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十项政策之一。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部队把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作为拥政爱民的实际行动。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为部队出兵员、供粮草、送武器、养伤员,竭尽全力支援部队,支援前线,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军队认真贯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自觉把支援地方经济、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实践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行动,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帮助解决了部队一系列困难,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双拥工作只有紧扣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军地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必须从政治上看待和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严格要求自己。党中央历来重视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要求军地双方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待和处理军政军民关系出现的问题,严格要求自己。延安时期,针对军政军民关系一度出现的不够融洽和协调现象,党中央召开了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军地干部各自进行自我批评,认真检查了在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了“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双拥工作由此兴起。毛泽东在为党中央起草的指示中,明确要求各根据地每年正月普遍举行—次“双拥运动”,将各根据地在军政军民关系上的缺点错误,实行公开的自我批评(各方批评自己,而不批评对方)并彻底改正。实践证明,如果军政军民之间发生纠纷,军地双方要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只批评自己,不批评对方,严格要求自己,这是改善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军队要多承担责任,高姿态处理问题。因为军队“拥政爱民不是单纯的纪律要求,而是革命军队的政治要求,是区别真正革命军队和其它军队的主要分界线”。[1](P350)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强调军民一致的原则不能变,倡导并组织开展了军民共建活动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江泽民多次指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军政军民的团结”。他特别强调“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上,军队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发挥主导作用。”[4](P87)胡锦涛在庆祝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更离不开人民。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军民鱼水情深、患难与共,是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的重要保证,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胡锦涛一致认为,只有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才能倍加珍惜军民团结;才能坚持高姿态、严要求,及时妥善解决军地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也才能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

3、必须始终加强双拥政策法规建设。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是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军地双方还制定颁布了那么多的决定、条例和办法,作出双拥决定和开展“双拥活动月”的指示,公布了双拥公约,边区政府还修订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抗日军人抚恤条例》、《抗属离婚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使拥军优属运动制度化、法制化。解放战争中,我军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双拥政策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双拥工作的若干内容分别写进了我国《宪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制定和颁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还制订颁布了《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完成、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双拥工作无论在对象、形式、内容上还是社会环境上,都遇到了未曾有过的复杂情况和问题,做好双拥工作,仅仅依赖感情手段就不那么灵验了,单纯采取行政干预也难以行得通,沿用过去的一些做法已经不适应了,必须针对双拥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双拥政策法规建设,依法规范、调节、保障和引导双拥工作。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加强双拥政策法规建设,是解决军政军民关系问题的明智之举,是实现双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根本途径。

4、必须不断推进双拥工作的改革创新。“双拥运动”兴起和发展的68年,是不断改革创新的68年。早在延安时期,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许多拥政爱民、拥军优抚的好形式;部队积极开展群众纪律教育和清理遗留问题、赔偿还物等活动,在自己动手搞好生产的同时,帮助人民群众抢种抢收,为群众做好事。这些活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军民一家亲”的良好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双拥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军民共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特别是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实践中丰富了双拥工作的内容,拓宽了双拥工作的领域,活跃了双拥工作的形式。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双拥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只有不断探索和创造富有时代特色、能够吸引军民广泛参与的活动形式,双拥工作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与时俱进、持续深入发展。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2] 李敏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重印,1991.

[4]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D231

A

1672-4445(2011)10-0049-05

2011-07-02

朱晓琳(1981-),江苏海门人,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军事社会学研究。

[责任编辑:钟 晟]

猜你喜欢

军政双拥边区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开创辉煌
WU军政观察社:在正经中爆发宇宙
创新服务型双拥建设 力促优抚工作新拓展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
新中国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的缘起与演变
军政委员会制度与党委制比较研究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