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和谐思想解读

2011-08-15陈仕伟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存在物能动性手稿

陈仕伟

(西南科技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和谐思想解读

陈仕伟

(西南科技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做了初次探讨,认为共产主义是在扬弃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持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消灭异化,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达到人的本质的真正确证。因此在《手稿》中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能动性与受动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异化;人与人的和谐;共产主义;人的本质

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根本目的是寻找“历史之谜”的解答。他深切地认识到,当时的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归宿,必须为更高的共产主义所代替。为此,马克思在《手稿》中初次对共产主义进行了探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为更和谐的共产主义所代替。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进入最和谐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的探讨就是对和谐社会的最初探讨。

一、从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

要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正如胡锦涛所说:“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2]马克思在《手稿》中为我们提供的一个独特视角——从人自身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3]一方面,“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3](P56)另一方面,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3](P53)人必然要受制于自然。“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3](P105)“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2](P107)因此,人就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或者说人具有受动性。“受动,即受制约、受限制的意思。”[4]受动性“是一种有感受、有需求的受动的存在物具有对于周围世界的感性对象的依赖性。”[5]

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人与其它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在与自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建立起属人的自然,即建立了人类社会,赋予自然以人特有的属性,使自然获得了属人的价值。这就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3](P58)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的关系的直接区别或者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在“通过实践创造世界,改造无机界”的过程中具有人所特有的积极能动性即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具有能动性就意味着人不甘于在种种自然条件对人自身约束的状况中生存下来,而是积极地突破种种约束以求得生存的自由空间。人的能动性就是指“人在现实活动中,并不是单纯受制于外物或他人作用的被动存在,并不是听命于某种命运的摆布。”[4](P154)人与动物本来同属于自然,因而人会适应自然;但是由于人是有意识的能动的存在物,所以又超越了自然,建立起属人的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类社会。

因此,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3](P105)受动性之中有能动性,能动性之中有受动性。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人的实践来推动的,即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讲的“自由的活动”、“实践”或“对象性的生命活动”等。“在马克思的理解中,实践不仅仅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它也体现了人的受动性。能动性是指人对世界的改造,受动性是指世界包括被人改造过了的世界、人的劳动产物,对人的作用或改造。实践活动,人的能动与受动的结合,形成一种整个世界的基于实践的辩证运动,即实践辩证法人通过实践改变自然,被改变了的自然反过来又作用于人,引起人的改变;被改变了的人从事的实践活动因此成为新的实践,新的实践引起自然界新的变化,而再一次变化了的自然又……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6]

能动性之中有受动性,受动性之中有能动性;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这是马克思在《手稿》中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得出来的结论,对于我们现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夸大人的能动性而否定人的受动性就会滑向唯心主义的深渊,就会导致“人类中心主义”。夸大人的受动性而否定人的能动性就会陷入旧唯物主义的泥淖,最终走向“自然中心主义”。“不讲人的能动性,是旧唯物主义;只讲人的能动性,是唯心主义。它们都不可能科学地解释世界。关键的一点是,只有能动与受动的结合,才有了人的实践并产生了人及其周围世界的辩证运动。世界发展的秘密就在人与自然基于实践的这种辩证运动之中。”[6]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我们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能走人类中心主义的道路,也要避免自然中心主义,必须在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矛盾中寻找平衡。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巨大的约束力,促使人类不得不适应它而生存;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的生存有本质的区别,人从事的是有生命的、对象性的活动,可以发挥积极能动性改造自然,建立起属人的自然来。现在的生态危机不断恶化就是人的受动性的扩展,越来越消解了人的能动性。原因就在于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无限夸大了人的能动性,而否认了人的能动性是以人的受动性为基础的,从而导致了人的受动性的扩展。那么如何将人的受动性转化为人的能动性,当然就要不断地依赖于人类自身:通过实践,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受动性,现在看来,关键在于通过实践不断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来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扩大和增强人的本质力量。正如胡锦涛所说:“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2]恩格斯也指出:“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7]所以,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矛盾的统一体,通过实践可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消灭异化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异化”在马克思的《手稿》中具有核心的地位。马克思之所以如此重视“异化”,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已经明朗化,在资本主义这个独特的社会形态中,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一种异化的关系,人的生存就是一种异化的生存。资本家与工人的剥削关系决定了这种异化的发展,乃至到了顶点。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分析,详细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并且指出了消除异化的途径就是消灭私有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实现真正人的、社会的生存。

马克思在《手稿》中系统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基本上形成了“劳动异化理论”:首先,异化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劳动者(工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其次是劳动本身的异化。再次是表现为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最后,由于“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最终导致了“人同人相异化”。[3](P59)这四个方面,既是劳动异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表现,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生活状况。现在的问题是异化是怎么产生的?其命运如何以及异化的本质是什么?

异化是指主体在劳动实践中改造客体、创造客体,力求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结果却相反,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了,客体变成了一股外在的力量支配主体、驱使主体。表面上看来,异化表现出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是会通过人来说话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之所以会出现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对立的状况,进而使劳动者的类本质发生异化,主要是由于生产资料不是掌握在劳动者手里,而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即私有制。在没有私有制的原始社会就不会产生异化。“人的依赖,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8]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人类只能从狭小的自然界中获取相当有限的生产生活资料,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是自然在支配和驱使人类,而不是相反。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人依赖于人,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支配劳动产品,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平等团结协作的关系。因此,在部落组织中是不存在“我的”之类的概念的。但是一旦有剩余产品,有了“你的”、“我的”这样的概念,人类社会就分裂为两个阶级——有产者阶级和无产者阶级。两个阶级的关系是对立剥削和压迫的关系。异化也就产生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发展到了顶点:土地已不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了,一切都成了商品,一切都成了资本;自由了,仅仅是受剥削的自由;资本家无限扩大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了社会的财富,而工人除了人本身以外一无所有,甚至连自己也只有在休息和吃饭时才觉得自己是人;而社会的财富却是这些“不是人的人”创造的。

因此,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是随着私有制的诞生一起诞生的,也是随着私有制的灭亡而一起灭亡的。异化的本质就是私有制。异化仅仅是一种现象,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异化产生的根源就是劳动者不能占有劳动产品,而为他人所掌握并驱使劳动者,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这样必然会导致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均。

我们不能否认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各种异化现象:物的异化、工具异化、技术异化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由于社会的生产资料集中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不是掌握在劳动人民手里即私有制的存在。我们同时也不能否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类似的异化,尤其表现为财富分配不均的两极分化。如果这种异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就会出现不稳定,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有效地遏制异化的出现。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来说)当然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9]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指出了从根本上如何消灭异化: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生产力水平达到足以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消灭异化。因此,“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1]

三、共产主义的最终和谐是人的本质得到确认

马克思在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和平均的共产主义之后,阐述了他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3](P81)

作为最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会是这样的: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我们知道。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有两个基本观点: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和类的统一。前者叫做自然主义,后者叫做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实现了个体和类的统一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反过来也是一样。”[10]“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就是指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就是要扬弃异化,“扬弃异化劳动并非要取消一切劳动,而只是要消除私有财产制度下劳动的非人化和反人道的性质”,[10](P168)进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转变。这两者的关系是等价的,等价于人的本质的确证。

因此,马克思在《手稿》中详细阐述了人的本质。虽然借用了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术语,将人的本质界定为“类本质”,但是其内容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3](P56—57)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的劳动实践。

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就必须改造自然。这种对象化是绝对必须的。“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3]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3](P88)在这里需要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但是也必须认识到人也是具有受动性的,否则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就会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本质就能在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中得到确证。但是,“既然人的本质是由劳动来实现和确证的,那末,由于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走了生产和生活的对象和自然界,从事生产的人就不能再进行发展自身、肯定自身的劳动,人就失去了自己的类生活与类本质。”[11]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既不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也不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而是非自然主义和反人道主义。最终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生产的成果也就自然大部分归资本家所有;人们不能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成为了自然的奴隶,活的人受死的物支配。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必须首先扬弃私有财产。积极地扬弃私有财产,能“使劳动成为人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使人成为一个全面完整的人。”[12]“完整的人也就是真正的社会化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以全面的(社会的)方式占有对象世界,这样的占有是符合真正的人的本性的占有,通过这种占有就能恢复人的一度被歪曲和丧失了的本质。”[10](P172)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认为,只有社会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能够“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P85)因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大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3](P83)在《手稿》中的共产主义就是建立在扬弃私有财产基础上的人的本质能够完全确证的理想社会形态。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1](P5)只有使发展的成果由劳动人民共享,才能使这个成果转变为人们进一步改造自然的物质基础,促进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马克思的《手稿》,其实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才有物质基础。只有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另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更应该关注人的本质的确证,即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3](P92)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本质不断得到确证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不断促进人的本质得到确证,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诉求。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 袁贵仁.人的哲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5] 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6] 安启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大唯物史观与实践辩证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62.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 杨适.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2] 江峰.青年马克思评传[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A811

A

1672-4445(2011)10-0006-04

2011-08-26

陈仕伟(1979-),江西于都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哲学、科技与社会研究。

[责任编辑:张洋生]

猜你喜欢

存在物能动性手稿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最有思想的句子
丢失的手稿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观
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之内在逻辑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