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回顾

2011-08-15戴安林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列宁主义全党学习型

戴安林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以学习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江泽民指出:“在每一个重大转折的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央都要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会推动我们的事业出现大变化、大发展。这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1]回顾中国共产党 90年的历史,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曾一共掀起了六次大的学习活动,每次学习活动,都各有侧重,也各具特点,但一个总的脉络和根本方向,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理论上不断进行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解决中国前进中的实际问题,开创党的事业的新局面,并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

一、五四运动时期的第一次学习活动,使得中国先进分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头脑,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的第一次学习活动,是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培植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国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但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一直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传播到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国外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想,进行反复比较鉴别,而最终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2]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特别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的三次大的论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和作用,成为了当时社会新思潮的主流。

这次学习活动的最大成果,无疑是直接促成了中国一批先进分子深入到工人群众中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斗争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所以说,是学习成就了中国共产党。

1921年 7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其奋斗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自己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4]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学习活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的第二次学习活动,是在毛泽东亲自倡导和主持下进行的一次比较系统也比较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可以用毛泽东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来界定,就是“改造我们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全党从思想认识上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毛泽东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5]但在党员干部中,特别是在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的倾向依然严重。他们照抄照搬,生吞活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词句,唯书、唯上,就是不唯实。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6]毛泽东通过深入思考尤其是对历史和实践的总结,决定在全党开展一次学习活动。

1939年 5月 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开展一次学习活动。他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7]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毛泽东认为整顿学风最为重要,因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8]因此,当时开展的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首先也是从解决学风问题开始的,毛泽东要求全党必须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他指出:“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9]“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10]毛泽东还把学习的态度和作风,看作是“党性的表现”。[11]把学习提高到党性的高度,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次学习活动的最大成果,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全党同志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总结历史经验,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了认识,增强了团结,这对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三、建国前夕和初期的第三次学习活动,促使中国共产党顺利地实现了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巩固了执政地位,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重新学习”的号召,要求全党同志为迎接崭新的任务,努力学习过去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他指出“从 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地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我们就要犯极大的错误。”[12]他还强调指出:“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3]他后来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又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14]

这一次学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城以后,广大干部和党员响应毛泽东发出的“重新学习”的号召,掀起了一股学理论、学文化知识、学科学技术、学管理经营的热潮,努力学习过去不懂、不熟悉的东西,艰苦探索,不懈奋斗,适应了形势变化的需要,提高了执政水平,增强了执政能力,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很快就巩固了执政地位,实现了社会稳定,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第四次学习活动,使中国共产党从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需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有三条道路:一条是走老路,也就是所谓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曾使我们党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遭受过两次严重的挫折:一次是 1958年发生的“大跃进”运动,一次是 1966年至197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另一条路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样的道路,中国人民当然不允许走,也不能够走。继续走老路不行,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就只有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1978年 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开启了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历史闸门。江泽民高度评价说: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5]12月 18日—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使中国共产党从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向全党发出了“重新进行一次学习”的号召。他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16]他还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要克服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的积极倡导下,全党上下掀起了一股重新学习的热潮。学理论、学经济、学法律、学科学技术、学经营管理,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加强学习建设,努力学习一切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有益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后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又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有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8]邓小平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样,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为这次学习活动中学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

这一次学习活动成效卓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拨乱反正,制定并且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发生地覆天翻的变化,胜利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是得益于全党的重新学习和实践创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五、世纪之交的第五次学习活动,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条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学习。在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三大考验:一是市场经济的考验。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创举。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而市场经济有着与计划经济完全不同的特点,需要通过学习去认识了解。二是党员数量和结构变化的考验。中国共产党本身经过八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党员、干部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状况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需要通过学习去认识解决。三是国际形势变化的考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多。例如:世界多样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肆意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行径时有发生;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进一步发展,各国间经贸摩擦增多;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和“分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图谋,这些也需要通过学习去认识把握,并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江泽民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19]的号召,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学习,首先是学习理论。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仍然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同时。还应该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方面的知识。”[20]他还强调指出: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状况和工作实际,合理制定学习计划,逐步积累和深入。”“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学。”[21]

在这一次学习过程中,江泽民总结实践经验,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此,在全党掀起了一股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

这个时期的学习活动还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领导干部的学习;二是更加注重学习的制度化建设,建立起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三是借鉴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开展专门的学习教育活动,比如“三讲”(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并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从 1998年 11月开始,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三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学习而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

灿烂的学习之花,必然会结出丰硕的实践之果。这一次开展的全党学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

六、十六大以后的第六次学习活动,一方面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学习。胡锦涛指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22]中共中央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来推动全党的学习活动深入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等等。

胡锦涛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3]

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一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也努力加强学习,联系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实际,联系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学习活动。

这一次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使得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思维模式中解放了出来,开始注重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地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总结学习实践经验,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系统化。

在长期重视学习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的政党也开始形成系统化的理论

2002年 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4]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2004年 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25]首次以中共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2007年 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26]的要求。2009年 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27]《决定》对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

第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前提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决定》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28]

第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任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决定》指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9]

第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决定》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30]

第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关键环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决定》指出:“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3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体系。

从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再到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直到现在正在积极推进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前后历时八年,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实现了从“学习”到“学习型”的转型,并且在总结历史与现实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它从根本上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

[1][15][19][20][21]江泽民文选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2,9—10,9,367,367.

[2][3][4][12][13]毛泽东选集 (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1514,1357,1426-1427,1430.

[5][6]毛泽东选集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602.

[7]毛泽东文集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8—179.

[8][9][10][11]毛泽东选集 (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3,801,819—820,801.

[14]毛泽东选集 (第 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85.

[16][17]邓小平文选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153,153.

[18]邓小平文选 (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16.

[23][2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50.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5.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91.

[27][28][29][30][3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0—11,11—12,13—14,14.

猜你喜欢

马克思列宁主义全党学习型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