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生机活力之源泉
——党的建设90年历史启迪

2011-08-15王兆铮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

王兆铮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生机活力之源泉
——党的建设90年历史启迪

王兆铮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中国共产党所以始终勃勃生机,是因为我们党是一个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党;是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党;是始终不脱离群众的党;是勇于进行自我批判,贵有自知之明的党;是形成相对稳定地保持连续性的高水平领导集团的党;是奋斗精神和严格纪律的自觉统一的党;是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日臻成熟的党。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自强不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我们党90年来的历史,无论是在领导革命夺取政权的时期,还是在长期执政时期的实践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确是与众不同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先锋队,之所以能够卓越地实现历史上罕见的艰巨任务,之所以能够无畏地抗击历史上罕见的重重困难,之所以能够始终地表现出勃勃生机,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我们党在成长历史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系列显著的特点。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使我们党如同火中凤凰一般,始终生机勃勃。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始终坚持这些特点,我们党将长期生机勃勃地去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自强不息 奋斗不已

我们党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道路是极不平坦的,我们有过令人赞叹不已的、“一天如同二十年”般的迅猛进军,我们也遭遇过极其艰难、常人难以抗拒的挫折和灾难,把我们党的历史看得过分简单是不符合真实的。

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行进中,的确显示了超常的智慧和勇敢,但也有过重大的失误和不当,把我们党的历史说成是一帆风顺也是不符合真实的。

是什么能使我们的党在曲折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地奋进呢?首先的一条是我们这个党是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党,是一个集中了中国人民优秀分子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之下建立起来的党,并且在一段时间里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开展活动。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则是同中国社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社会发展内在的要求,是中国先进分子在近代中国民族危亡时刻经过多次反复曲折比较而寻求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就是把力量的基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极其重要、极其根本的标志之一。这就是:认定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子孙,是肩负着民族和人民的委托,在本国范围内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走出自己的解放道路。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历来倡导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革命和前途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的继续和极其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共产党人更是通过自己奋斗,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地总结经验教训,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面临的迫切任务,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关系,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矛盾,独立自主地团结国内外力量,从而既赢得了革命胜利,又取得了建设的巨大成就。毛泽东回顾中国革命胜利历程时深刻地指出:“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们认识的。共产国际的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对于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我们自己在很长时间内都认识不清楚,何况外国同志呢?”[1]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奋争不已地走自己的路,并不能保证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准确无误,但是,却可能确保能够较为及时较为准确地认识,更是在发生偏差和问题时也能经过自我总结来纠正。正如邓小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回顾总结过的那样,“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最了解那个国家情况的,毕竟还是本国的同志。”因此,“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即使错了,也要由他们自己总结经验”。[2](P318—319)由自己来坚持正确的,修正错误的,更自觉,更坚定。我们党始终坚定地沿着这样的道路前进,就有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始终地清醒地寻求自己的道路,就会在胜利时继续奋进,在困难时不馁不惑,不等不靠,而用自己的努力去走出困境,奔向光明。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奋争不已 ,走自己的路,当然要探索,要独创,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但这决不是乱闯,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强的信念。马克思主义是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真理,是在无产阶级实践斗争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真理,但又只有同实际的斗争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成为百战百胜的武器。历史实践表明,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道路亦不是平坦笔直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结合不好的阶段,这就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而当我们克服了与结合背道而驰的各种倾向的时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发展前进了。而这种结合又不是一次完成的,当着一个阶段结合较好之后,又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偏离结合道路的倾向。而历史则是无情的。当偏离结合道路的时候,我们就不免受到历史的惩罚。而我们党的历史又表明,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传统深入党心,一度的偏离会得到纠正和改进,这样我们党又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以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中国。中国的具体实际在发展中,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发展,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我们党的历史实践表明,坚持实事求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而最主要的是:把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能动地利用客观规律,作为实事求是的归宿和目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相统一,认识客观的规律性,为的是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是立志振兴中国的,而中国共产党人更认识到: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奏效。共产党人的自觉能动性要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谋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但这样的跨越是按规律的跨越。

实事求是是一个过程。遵循实事求是的道路,“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 (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3]实事求是的过程不会是笔直的,中国共产党人有过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辉煌进程,也有过毛泽东思想没有形成之前经受的苦难,也有过因毛泽东晚年错误而遭受的磨难,更有过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胜利进军。正反经验都证明:只要坚持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无往而不胜。

始终不脱离群众

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先锋队,一个深刻了解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先锋队,应当也必然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一起,去夺取胜利。胜利的党必须也只能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党的自身的自强,更是来自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样的基本原理的必然要求。而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难斗争的经历体会中特殊地强化和深化了。我们党在长期的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苦斗中,深深地认识到,作为阶级的先进部队的共产党,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不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不为人民群众所了解,不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党的事业就毫无目的和意义;作为阶级的先进部队的共产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不同人民群众一道去努力奋斗,党的事业和理想是无从实现的,而只有坚决地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的无穷无尽,牢牢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和团结群众,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定地同群众在一起,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实际上同人民群众形成了密切的关系。正是这样,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力量,不断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中国的党同群众的密切关系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党在一系列重要文献中,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新的实际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作出深刻的阐发。1942年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的决定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报告和刘少奇在七大作的《论党》的报告,都极其深刻地谈到群众路线问题。成为执政党之后,我们党更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的代表大会——八大到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文献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由于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人民信任党、支持党,形成了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总格局,这也是我们党得以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也正是由于党同人民有着长期的血肉联系,人民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党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因而当我们党在实践中出现了某些错误的时候,人民还是满怀着对党的极大信赖,给以耐心的帮助和等待。1962年的7000人大会上,邓小平就指出:“我们一些同志滥用了人民对党的信任,滥用了党的威信,群众是不满意的。但是,当我们犯这样的错误的时候,群众还是这样想:共产党不见了。当我们改正错误的时候,人民群众就说:共产党回来了。这样的人民,是很好的人民。我们不依靠人民,不走群众路线,是毫无道理的。”[4]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求“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就把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提到了更新的高度。始终这样做,我们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勇于自我批评

一个马克思主义先锋队,一个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先锋队,具备了夺取胜利的众多条件,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他们的道路也不会是笔直的。在发展进程中会有曲折,也会发生失当乃至错误,关键在于及时地总结、及时地改进。这就要求勇于自我批评。

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这是共产党人的一个重要特点。马克思就曾这样说过:“无产阶级革命,……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它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5]中国共产党人在自我批评方面更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共产主义者一般应具有彻底唯物主义的自我批评风格中吸取营养,而且是在自己的实践中,经过正反比较,尤其是从历史上多次“左”的家长制、无情打击,压制批评造成的损害中吸取教训,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制度和方法,比如民主集中制;“团结——批评——团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批判从严、处理从宽”;不搞过火斗争,无情打击,等等。由于我们党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就能较及时地纠正缺点错误,从而使工作做得更好。

在我们党内,自我批评也不是始终开展得好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有过王明等“左”倾路线的压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自己的晚年错误也缺乏自我批评,反而压制打击党内一些同志的批评。但是,自我批评的传统深入党心,形成了一个好的传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既对毛泽东晚年错误影响下我们党的工作进行了坚决的清理,并认真地予以纠正;也对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中的缺陷作出及时的纠正。邓小平在著名的1992年南方谈话中就指出:共产党人在开创新事业的进程中唯一科学的态度只能是:“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6]

在进行自我批评中,我们党还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有志气,不怕“鬼”。应当说,这个传统从马克思起就有了的。而我们党在实际斗争中,在前仆后继的反复抗争中,由于缺乏经验或其他种种原因,因而在工作中犯了错误。我们党不仅有勇气进行批判,而且不因为批判而丧失了理想和信心,而且这种批判又不是简单地形而上学地论个是非,更不只是把责任诿过于人而了事。而是认真地联系各方面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更是从分析批判中引出基本经验教训,用这样的经验教训来统一全党的认识。这样,错误挫折就转化为宝贵的财富,成为正确的先导。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极好的范例。

一个勇于进行自我批判的党,一个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剖析的党,一个善于认清自己,并敢于纠正错误的党,就有着勃勃生机,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终是会找到自己的路,奔向既定的目的地。

领导能力相对稳定地保持连续性高水平

列宁这样说过,“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都是起码的常识。”[7](P151)能否形成一个高水平的领导集团,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人物涌现并为全党承认,这是对党的水平的检验。这样领导集体的形成,对于集中全党的智慧,发展革命理论,制定正确路线,指引革命方向,团结党和人民,前去夺取胜利,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由众多先进分子构成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同群众密切联系的自强、自奋的革命队伍,当有了公认的领导集团,就可以汇成巨大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历史证明,在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尤其是重大转折关头,领导集团的作用表现得最为明显。无论是艰难困苦的危急关头,还是向新的胜利跃进的关头,使革命和建设转危为安,或是使革命和建设实现向重大胜利的一跃,都有赖于党的领导集团的关键性的决策。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苦斗更长时间。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坚决地拨乱反正,以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理论的巨大理论勇气,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意愿和经验,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和契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那么就可能在世界性社会主义低潮中难以坚守住阵地,闯不过这个关。

党的领导集团的坚定、智慧和勇敢,尤其在关键时刻起着巨大作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伟大的斗争终究要造出伟大的人物。而能否在关键时刻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在历史进展中起着极其重大的加速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特定条件下领导集团的形成,对于党的勃勃生机起着某种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领导集团,由于“所进行的长期的、顽强的、各种各样的、多方面的工作,获得必要的知识、必要的经验、必要的(除了知识和经验之外)政治嗅觉”,就能在关键时刻,胜任自如,游刃有余地“来迅速而正确地解决各种复杂的政治问题。”[7](P178)这样的领导集团高瞻远瞩,是党和人民斗争航船的舵手。

90年来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表明:领导集团的作用发挥必然要同党的其他优良传统,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等结合在一起行使。领导集团应当成为实行这种传统的楷模。当这种结合良好的时候,党的作用就有好的发挥。而当结合不好的时候,那也会出问题,甚至大问题。这也是有历史教训的。

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表明,领导集团的相对稳定和有序更迭,对于党的不断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交替,是付出了一定代价而终于实现了的交替。对比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这个问题就更明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强调这个问题,还在1979年,他就从“忧国、忧民、忧党”的高度来强调。[2](P2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的经验教训,针对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的形势和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方针,创造了一系列新鲜经验,包括: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改革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依靠制度选拔,实行新老干部合作交替,等等。这对于实现平稳过渡、实现新的领导集团在实际斗争考验中成长和壮大,起了很好的作用。

奋斗精神和严格纪律的自觉统一

中国共产党人的战斗历程之艰辛是世所罕见的,而艰苦的磨练使党的思想面貌和行动状况经受了严峻的洗礼,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境界。

我们党的队伍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系列极好的精神风貌和作风,邓小平回顾历史时曾深情地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2](P367-368)有这样的精神和没有这样的精神是很不一样的,在同样的条件下,在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之后,有没有那么一股子精神,有没有那么一股子劲,后果是很不一样的。

一种好的精神状态,需要用严格的组织纪律来加以构造和发挥。我们党在实际斗争中形成一个功能耦合的系统,使各个组织、各个方面、各个成员能协调配合产生一种新的更大的力量。这种耦合是依靠党的纪律来维持和发挥的。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组织巩固的要求,我们党面对严峻斗争的考验,形成了自觉基础上的纪律。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的力量分散在不同的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各方面力量有不同的传统历史,但是,却在统一纪律下进行严格统一的活动,令行禁止,进退一致,这对于保证战略全局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任务和环境不同了,但是,要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情势下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同样要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的畅通。正如邓小平所说,“这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2](P272)

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战斗意志和在自觉基础上服从的统一纪律的有机结合,在执行正确路线进程中发挥了极其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就,这对于保证党的勃勃生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历史实践表明,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在同样的条件下,尤其是在一些势均力敌的对峙阶段里,有没有一种坚持奋争拼搏的精神,有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努力,有没有牺牲局部确保全局的自觉服从,对决定性胜利的获得至关紧要。党内的自觉精神和严格纪律是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的保证,是发挥党的作用,使党的组织长葆革命青春的重要环节。

实现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日臻成熟

中国共产党的生成和发展的特殊规律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强有力的党,是不断地汲取营养强化自身的党,因而也是能够恰当地应付各种局面的党,因而也是能够把握时机去夺取胜利的党。一个党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也不是笔直的。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因素,党在发展进程中,出现曲折,甚至发生重大的挫折,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只要这个党是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是坚决地同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的,是有着自我批评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求和能力的,是有着被公认的领导集团的,是在党内有着顽强奋争精神和严格纪律制约的,那么无论有什么艰难险阻,无论客观环境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变化,也无论是由于主观认识局限而出现导向的一时失当,都是可以依靠自己力量加以纠正调节,而且会在斗争考验中进一步使自己成熟起来。

中国共产党就是走着这样的道路发展了起来。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还有漫长而艰巨的道路。执政党任重而道远,改革开放也是并非易事,而只要坚持走继承和创新的路子,把我们党的历史上一切行之有效的基本传统,坚持下去,并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开拓创新,那么我们必将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列宁说得好:“马克思高度重视革命的传统,严厉抨击对革命传统的叛卖和庸俗的态度,而同时要求革命家要善于思考,善于分 析采用旧的斗争手段的条件,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某些口号。”[8]共产党人开创历史新篇章的活动,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继承和发展。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营养,要在历史的基础上前进,要珍惜历史业已为我们创造的一切、要避免重犯历史上曾经做过的蠢事;我们又要认真研究现实,研究哪些历史传统在现实是适用的,又有哪些需要结合现实加以发展,这样,我们就将进一步达到新的境地。

历史是雄辩的,但历史说明的只是过去,而我们的党是面向未来的党,我们更着眼于未来,但了解历史和现实,也足以判断未来的趋势。只要我们党坚持历史业已创造出来的极好传统,加以发扬光大,进行继承创新,把我们的路线搞对头,把我们党的队伍建设好,那就一定可以在新的时代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1]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26.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104.

[4]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8.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7]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0.

D26

A

1672-4445(2011)04-0035-05

2011-02-24

王兆铮(1935-),浙江宁波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同国际共运、中共历史经验以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经验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李淑兰]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