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
2011-08-15唐棣宣
邹 谨 唐棣宣
(1.吉林医药学院 人文社科部,吉林 吉林 132013;2.西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
邹 谨1唐棣宣2
(1.吉林医药学院 人文社科部,吉林 吉林 132013;2.西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点进行了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指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命题[1](P10)。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党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创新。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命题,但他实际上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认为,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在邓小平看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必然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它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2](P284)“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2](P337)邓小平认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 ”[3](P274)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差异,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绝不能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解决当今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发展着的理论。1895年恩格斯就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P742)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共产党人 “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5](P274)。邓小平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主义创始人主要是基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较大差异。“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 ”[3](P260)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时代特点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
列宁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 (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察这一个国家或那一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6](P143)。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首先必须认清当代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
第一,对当代世界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一是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但到现在为止,和平和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未解决。二是提出世界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990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
第二,提出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缺乏清醒认识,企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1987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3](P252)随后,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集中概括。
三、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
第一,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因为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2](P86)。 列宁强调“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7](P623)。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要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
第二,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曾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8](P776)。 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新形势,邓小平提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P274)
第三,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但由于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直到1978年我们才真正地把工作重点转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使得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差距拉大。在科学认识这一形势的基础上,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9](P237)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第四,提出“三步走”战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两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但由于我们犯了“左”的错误耽误了大量时间,要在20纪末实现第二步奋斗目标,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五,提出“两个大局”。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好好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也有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10](P26)毛泽东这段话虽然主要是在谈论工业布局问题,但实际上已蕴涵着统筹区域发展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这一思想进行了发挥,1988年他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第六,提出“一国两制”。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曾提出过用“一纲四目”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以及和平共处原则。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这一思想和原则,明确提出了 “一国两制”的构想。
第七,提出中国不当头。毛泽东提出了中国不称霸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这一思想进行了发挥,提出了中国不当头的思想。他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
四、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遵循以下路径。第一,解放思想、事实求是。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先导。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第二,尊重实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改革开放的实践,积累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形成提供了认识来源。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成果提供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P55)。 作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从而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自己得到扬弃。
第三,汲取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伟大事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事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充分汲取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邓小平指出: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我也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为充分汲取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要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第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它是在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才得以创立的,同样,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和开放思维,努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邓小平强调: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Deng Xiaoping's contribution to propelling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ZOU Jin1TANG Di-xuan2
(1.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pt of Jilin medicine institute,Jilin,Jilin 132013;2.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 400715)
Deng Xiaoping's contribution to propelling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s mainly reflected in:clarifying the necessity of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providing a fundamental premise for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by sizing u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in today's world and China;setting a shining example of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by modernizing major viewpoints of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pointing out the path of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Deng Xiaoping,Marxism,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A849
A
1672-4445(2011)04-0010-04
2011-02-24
本文为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DJ001)的阶段性成果。
邹谨(1980-),四川宣汉人,硕士,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建研究;唐棣宣(1978-),四川泸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建研究。
[责任编辑:李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