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着力点

2011-08-15王良青王同起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众化学习型政党

王良青 王同起

(1.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着力点

王良青1王同起1

(1.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着力点,建设学习型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是应对信息技术挑战的需要,是党自身存在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党员不愿学习,出现信仰危机,各种不良学风,部分地方基层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状态等,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挑战。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坚定共同理想信念,提高执政能力,解决民生问题,创新宣传方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型政党;着力点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势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一个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历史。不断学习是我们能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必要条件。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鲜明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是党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之举,也是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着力点。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着力点的意义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为了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纯洁党的组织,保持长期执政做出的战略决策,以大众化为着力点建设学习型政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着力点,建设学习型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被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掌握,真正做到大众化,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只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更广泛而深入地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色,就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着力点,通过学习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2、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着力点,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由硬实力、硬件要素主导的博弈,转向软实力、软件要素主导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更高的竞争在软实力,国民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其高低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甚至国家的兴衰。当代中国,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学习,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提高科学思维水平,有助于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而为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奠定基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从而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最终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3、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着力点,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内,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行为取向等方面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种文化的“多元化”及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从意识形态自身发展来看,意识形态日益文化化、学术化和生活化,意识形态正在转化为世俗化的、娱乐化的、游戏化的文化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化为实用主义的生活态度。意识形态的表象与本质越来越疏离,但影响却越来越持久和牢固。这些因素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挑战。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文化领域的主流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着力点,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应对信息技术挑战的需要。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体中具有的话语权优势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削弱。各种思潮、理念自由地传递并无限蔓延,西方国家的网络霸权与信息殖民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严重威胁。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正确引导人们的舆论走向?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增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网上的吸引力?如何从网上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如何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的心理特点与接受习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人民群众在生活休闲、工作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都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候,要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激发个人和组织潜能,增强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解决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党加强学习,改变领导方式和组织结构,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在学习中紧跟时代步伐,应对时代挑战。

5、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着力点,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自身存在发展的需要。

政党要想保持长久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建设学习型政党。当今时代任何政党和组织,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应对时代挑战,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一个有抱负的执政党只有不断提升学习的综合效应,才能战胜对手并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反之,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在这样一个以知识为基础,注重更新、创新和升级换代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认清世界发展的趋势,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以时代发展的特征为坐标,以人类历史的进程为背景,准确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全体党员干部只有具有世界眼光和应对挑战的能力素质,党的组织才有生机活力,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能力素质的提高,都依赖于不断学习获取,所以,创建学习型政党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性课题。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首先是一种政党文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党及广大党员干部对其的信任程度。学习型政党是以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全体党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和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所以,学习型政党建设直接影响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但是,由于我们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

1、部分党员不愿学习,理想信念弱化,意识形态异化,出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危机。

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作为党员,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共产主义理想,增强执政为民的本领。但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存在模糊的地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没信心;有的公然歪曲党的历史、低毁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优良传统,散布反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有些党员干部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主张“西化”;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不是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工作、学习上,而是整天琢磨升迁进退和个人得失,沉溺于花天酒地,或到封建迷信和其他消极行为中去寻求精神寄托;有的党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这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的模糊混乱,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其党性降低,思想道德滑坡,在工作中无法体现党的先进性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极少部分党员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私欲膨胀,为自己捞好处、找出路,不惜以身试法、贪污受贿,走上犯罪的道路,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从而引起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怀疑和不信任,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始终要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2、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学风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建设学习型政党涉及到怎么学的问题,涉及到学风问题,党的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展开。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学风建设,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深刻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也一再强调学风问题的重要性。党的历史表明,学风问题不是小问题,也不是虚问题,它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但目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少数领导干部的身上不同程度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全党的学习及学习效果。这些不良学风主要表现有:一些党员干部的经验主义,习惯于固守陈腐的观念、传统的习惯、往日的经验,整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满足于一知半解;一些党员干部的形式主义,把学习理论当作自己装点门面的招牌,热衷于“包装”自己,炫耀“学问”做表面文章,学习摆样子,空喊口号,大搞学习运动,大造声势,应付上级,只图虚名,不务实效,不会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不注重把握精神实质,只满足于熟记现成结论,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研究而研究;一些党员干部的实用主义,任意裁剪理论,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对自己有用的就学习,对自己没用的就不学。

这些学风不浓或者是非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存在,直接后果就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低、思维逻辑混乱,不能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它如果得不到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贯彻落实,而且会严重影响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些不良学风不仅不能够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反而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宣传普及。

3、部分地方基层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状态。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产党建有基层组织379.2万个,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细胞”,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保障。正因为如此,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其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它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依托党的各级党组织来展开和进行的。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能顺利进行;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无法顺利展开,无法深入群众。

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忽视党的理论宣传教育,严重影响了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展开。一些基层党组织生活不健全不经常,出现软弱涣散状态,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基层党组织的涣散,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也不利于我们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了解。在这种状况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从何谈起?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要在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内容、学习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努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建设学习型政党,坚定共同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学习型政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建设学习型政党就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作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特别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认识,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开展高举一面旗帜、坚持一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2、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根本途径。

要通过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党的活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本领。要把切实关系国计民生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把他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切入点。理论是否被人民群众认可和接受,取决于它能否指导实践和解决现实问题,如果只重于理论的说教,而轻于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那无疑是本末倒置,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只有促进民生问题逐步改善和解决,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深入人心,也才能让更多的民众自觉地学习、了解和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如果将理论只停留于形式和语言上的大众化而脱离民生的实践,这样的理论都将成为不具效用的一纸空谈。因此,以人为本、解决广大人民的切身问题,不断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就成为人民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高度认同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这也是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

3、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创新宣传方法,搭建传播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环节。

任何思想或理论的有效传播,宣传方法、传播平台的选择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要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执政资源,不断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方法,搭建传播平台,使马克思主义由精英走向大众,由学理走向具体。

第一,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大众语言,贴近实践、贴近群众,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把深奥的理论化解在通俗的语言中,把党的科学理论实际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去,把学术话语转化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科学理论。

第二,借助于报刊、书籍、电影、电视等传统宣传手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是要发挥党报党刊的主阵地作用;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大批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通俗化、普及化的文化精品,努力改变马克思主义通俗化读物很少的状况;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的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不断探讨形象、生动、视觉化的多方面宣传方法,进行理论宣传与普及。 不断探索利用报刊、图书、音像等普及马克思主义知识的新途径。

第三,要特别重视网络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要从战略高度主动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辟新空间。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专业理论网站的建设,及时、准确地更新有关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建立网络教育互动平台,开通理论教育、学习、交流等视频服务,开通理论刊物的电子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由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互动,通过与群众及时的沟通和相互讨论,强化广大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

4、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织保障。

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顺利推进、落实生效的坚实基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基础工程和组织保障抓实抓好。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在全国健全的组织系统,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可以通过各级党组织把党的意志传达到每个党员干部,进而影响周围的大众,使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把改革理论学习制度,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各级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制度,规定了改革方向和改革目标。它要求把学习的重点由理论武装向理论运用、理论创新和推进大众化的理论成果向实践成果转化方面转变。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党组织学习制度的重大改革,要求党组织的学习,不再是过去的一般的理论学习,而是重在培养党员和干部的理论创新意识,培养推进“大众化理论”建设的基本素养;强调不断提升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的本领;旨在不仅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成果,而且要培养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追求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党组织集成创新的理论品质,及引导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研究和寻找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实践创新的方法。

A81

A

1672-4445(2011)04-0006-04

2011-02-25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指导理论的深层次解读——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理论的贡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J05-DJ0021)

王良青(1971-),安徽无为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博士,天津职业大学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同起(1950-),河北枣强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李淑兰]

猜你喜欢

大众化学习型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先进性别文化的凝练与大众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