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政治资源研究综述

2011-08-15吉亚娟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政治资源

邵 宇 吉亚娟

(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近年来政治资源研究综述

邵 宇 吉亚娟

(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政治资源这一概念是随着西方行为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对它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最近几年学者对政治资源的内涵、政治资源的配置、政治资源的研究视角等问题进行梳理和概述。把握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准确地界定政治资源的内涵,建立起政治资源研究的基本分析架构,拓展政治资源研究的视野。

政治资源;政治资源配置;研究视角

近几年来,政治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术语和概念日益被运用到政治学研究中去,关于政治资源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试图对政治资源这一范畴的涵义、政治资源的配置、政治资源的研究视角等问题进行简要的梳理。

一、关于政治资源的内涵

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却离不开资源,在现实生活中,资源以各种各样的形态表现出来。政治资源是社会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政治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兴衰,因而对政治资源的理论研究是政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任务。

1、国外。政治资源概念来自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它是随着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对政治的内涵和功能的认识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虽然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提出了政治资源的概念,但政治学家们对政治资源的表述各不相同。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首次将体系概念引入政治学研究中,认为“政治学的总目标必须是了解政治体系所起的作用。”“为了便于实际研究,有必要把政治学描绘成探讨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体系必须掌握一定的资源来保证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转和有序发展。这样,经济学的资源概念就自然而然地被借用到政治学研究中。”①除了戴维·伊斯顿以外,其他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家,如罗伯特·达尔、阿尔蒙德、哈罗德·拉斯韦尔等也强调政治与资源的配置或分配有关,强调政治的权威性分配的功能。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从政治个体的角度认为:“政治资源是一个人可用于影响他人行为的手段,因而政治资源包括金钱、信息、食物、武力威胁、职业、友谊、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以及形形色色的其他东西。”②阿尔蒙德从政治的角度把政治资源定义为“支持候选人的公民的投票,议员的投票,文官集团的支持以及在录用和决策中可能加以动用的武装力量等。”③丹尼斯·朗认为:政治权力来源于对政治资源的占有和掌握,政治权力作用力的大小受制于政治主体掌握的政治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数量是令人畏惧的集体资源。聚集起来的个人资源分量决定性地依赖于向公共仓库作贡献的群体规模,不论所说的资源是金钱、货物、劳动时间、票数、小型武器、体力或空间的完全占有。”④

从西方学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更多的是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定义政治资源,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从个体的政治角度分析政治问题,把个体作为分析研究政治问题的出发点,他们认为政治资源是一种公民所拥有的、可用于影响他人行为的手段。他们把政治资源的内涵归纳为财富、社会及政治地位、声誉、友谊、职业、收入、知识、信息等等,这一规定就个体政治分析而言,无疑有着一定的价值,但对政治资源内容的规定不太全面,因为对于整个政治系统来说,体制、价值、暴力等因素显然也是政治主体实现自身目的的重要手段,从而也理应构成政治资源的重要内容。

2、国内。对于政治资源的定义,中国学者更多的是从政治资源配置的角度来描述。对于政治资源配置的定义有很多的看法,本文主要概括了以下几种说法。(1)政治能力说。沈远新认为:政治资源是政治主体凭借权力和地位在政治过程中运用的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他把政治资源分为物质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物质性资源主要是指经济上政府和国家能够掌握并且使用的资源。权威性资源主要包括两个层面:核心层是意识形态,外表层是合法性。⑤(2)执政资源说。吴茂朝把政治资源作为执政资源的一部分来分析政治资源,认为执政资源是指执政党为巩固执政地位和保证执政效能所利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其中,政治资源是执政党最直接最核心的资源,他主要是社会公众对政党的政治主张、政治行为等的认同、支持及正当具有的对公众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等。他认为,政治资源由权力资源、组织资源、群众资源和人才资源组成。⑥(3)政治利益工具说。金太军、赵军锋认为:政治资源本质上是政治行为主体实现政治利益的工具,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政治资源作为一种工具本身没有价值倾向,但是,政治资源存在一定的目的指向,当他被政治行为主体运用于不同的政治目的时,就具备了不同的价值倾向。⑦(4)公民政治权利说。何深思认为:政治资源是指公民运用其合法政治权利所能获取和享用的政治待遇和政治机会,是其政治权利的实施和取得的结果。他概括地将政治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定政治资源,一类是派生政治资源。⑧(5)因素说。陈文新从行为主义的角度认为:政治资源是指“能够使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政治变迁、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政治发展的实体性和规范性因素的总和”。对政治资源涵义的理解,需要把握几点:第一,政治资源首先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它和社会资源的关系是资源的属类关系,它和其他资源一样具备资源应有的共性。第二,政治资源是用于政治目的的社会资源,与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政治资源区别于一般社会资源的地方。第三,政治资源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政治资源一般是指国家权力,而广义的政治资源则多种多样,形成了政治体系成长的资源系统。第四,从政治资源的层次上讲,既有个体意义上的政治资源的表现形式,也有集体意义上的政治资源系统。就个体意义而言,政治资源的主体通常是指政治生活中的人;就集体层次而言,政治资源的主体非常广泛,政治社团、政党、民族国家等往往是政治资源的拥有者。⑨

综上所述,政治资源的主体实际上涉及两个层次:从微观角度讲,政治资源的主体可以是领袖、公民个人或社会组织等,而从宏观层次上讲,政治资源的主体应该是国家或政治共同体。虽然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资源的涵义作了不同的解释,但总的看来,往往列出一些政治资源的内容,并没有进行科学规范的界定。从中国学者对政治资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政治资源,有的从企业的角度,有的从政府的角度,有的从执政党执政的角度,有的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有的从少数民族地区的角度,总之,我国学者分析政治资源都是结合一定的实际,从一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这么多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来定义政治资源的,这一点是与西方不同的。事实上,任何理论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对核心概念的准确界定之上,对政治资源的研究也是如此。因此,必须对政治资源这个核心概念做出准确的界定。

二、关于政治资源的配置

政治资源是国家的一种核心资源,政治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一个政党的安危,影响到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稳定。所以,政治资源的分配在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某些原因,目前我国的政治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我国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张劲松、丁烯认为:当前我国政治资源过分注重物质性资源总量的增长,物质性资源总量增长所带来的是一种片面的经济有效性,和政府形象所要求的全面有效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他认为这些差距表现在:过分强调经济总量即物质性资源总量的持续增长,长期忽视物质性资源和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问题。路征认为: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配置相互影响,在政府掌握大量资源的情况下,政治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经济资源分配不平衡,这种稀缺的政治资源对于经济资源的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政治资源分配不平衡最终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即政治资源的配置是否有效率影响到地区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差别。⑩金太军、赵军锋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政治资源配置体系,缺乏市场体系的协调和社会的约束,政治资源的不公平配置日益强烈,主要呈现三种趋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断裂;资本向东部地区集聚,区域差距不断扩大造成了东部与中西部的断裂;财富逐渐向少部分人集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造成了社会各阶层间的断裂。吴茂朝认为: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流失主要表现在:权力运行缺乏监督,一部分党员干部滥用权力,滋生腐败,蚕食着党执政的权力资源;党的组织资源分化、老化,战斗力削弱;一部分群众利益受损,可能导致群众资源流失;党内人力资源不足等。⑪

政治资源运用得合理、保护得完善与否,是执政党获得执政合法性的最直接表现。任何一类资源的短缺,都会通过这个体系对其它成分产生影响,更会影响整个资源体系的功能。政治资源的流失必将造成执政党执政资源的短缺,从而影响整个政治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于昆认为:政治资源的流失带来的问题主要有:(1)政府权威弱化;(2)制度资源流失;(3)公民政治参与冷漠。袁名别、邓元时认为政治资源流失的表现:(1)权威削弱;(2)形象受损;(3)信用缺失;(4)公民政治参与淡漠等。⑫冯玲、李志远从政治资源配置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过程。他们认为,资源配置结构是影响我国社区治理模式变化的核心变量之一。建国以来街区治理结构的变化、以至社区制的最终形成,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街区内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街居体制在大跃进失败后的边缘化,是因为国家在建国之初依靠行政和政治力量控制了所有的社会与经济资源,并将资源全部投入单位建设,构建单位制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制外组织活跃,越来越多的单位职能和单位人流向社区,社区资源增加;同时,城市内部贫富分化加剧,国家无力解决,只能借助具有公益性质的社区非营利组织实现。当政府力量相当强大、拥有全部国家资源的时候,公共权力配置的核心在于政府一极,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完全处于政府权力的范围内,这时的治理体现为统治模式。而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规模相对发展的时候,就可能出现部分或全部自治,从而在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实现协调合作。⑬

从以上学者对政治资源配置或流失问题的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者对政治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导致的问题主要观点是:政治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会导致政府政治资源的流失、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拉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扩大等。究其原因,学者们认为是过分的注重政治资源的物质性因素忽视了其精神性因素;政府权力缺乏监督;党的组织资源的分化、老化;群众利益受损;党内人力资源不足等。

三、关于政治资源的研究视角

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执政党的合法执政,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尤为重要。我国学者对这个问题也是聚思广义,深入思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意见。

从执政党的角度出发,吴茂朝认为:巩固和扩展执政党的政治资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探索和把握权力运行规律,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维护党的权力资源;(2)加强组织资源的管理与建设,维护和扩充党的组织资源;(3)巩固和扩充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4)坚持党管人才的战略,扩充党的人才资源。于昆认为:要改善政治资源的分配,政府应该:(1)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政府权威;(2)完善政治制度,加强制度创新;(3)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何深思认为:政治资源分配的基本思路和举措是:(1)不断的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自觉和政治维权意识;(2)增加政治资源的供给,提升公民权的作用力;(3)抑高扶低,维护社会和权利的共享环境;(4)发挥社会组织的代理作用,建设有序的政治文化氛围。⑭

从市场资源配置的视角来看,金太军、赵军锋认为:政治资源如何配置又取决于由政府、市场和社会构成的政治资源配置体系。因此,应在明确政府、市场和社会在政治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由“市场体制、服务政府和公民社会”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政治资源公平配置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政治资源公平配置的市场体制;构建政治资源公平配置的服务政府;构建政治资源公平配置的公民社会。⑮陈文新认为: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科学合理地安排不同类型的政治资源的使用,使政治资源的使用能够发挥最大效能。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包括: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意识形态的优化配置。⑯吴建华认为:在政治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除了努力防止政治资源的流失外,还必须积极开发政治资源,既要“节流”也要“开源”。政治资源开发的形式主要有:政治支配、政治使用、政治沟通、政治转化、政治妥协等。开发政治资源,必须放在政治资源配置的大系统中来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及时发挥所开发的政治资源的作用。生产之中,为生产一线的农民、工人所掌握,提高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第三,培养各类人才。要大力培养科技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民、农民工和工人;要进一步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种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四,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要学习、引进、吸收、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推进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要结合实际,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要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吸引、引进管理人才。第五,积极发展新兴经济形态。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进一步加强对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当前,红河州经济发展仍然属于政府主导、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第一,要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督促检查,逐步减少、改造“二高一低”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资源消耗少的新兴产业,杜绝借扩大内需之机,引进、吸收、发展落后、淘汰的产能;要整合督促检查力量,改进督促检查方式,将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纪委监察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督促检查合力;要以成效为中心,改进督促检查方式。第二,严肃统计工作,杜绝统计数据造假。为此,要进一步贯彻执行《统计法》的要求,严肃统计工作,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现象的发生。第三,要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全面的考评体系,改变唯GDP论的单一评价模式,将真正致力于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取得成效的各级领导干部放到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对落实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力,工作缺乏成效的各级领导干部,给予教育、批评,直至调整其工作岗位。这样,才能影响、带动大批领导干部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02

A

1671-2994(2011)01-0142-04

2010-12-20

邵 宇(1978- ),男,安徽五河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

论、中国政治。

吉亚娟(1985- ),女,云南腾冲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资源配置研究》(09YJC81003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政治资源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环球资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