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条道路”再回首

2011-08-15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道路

马 策

(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金融业务部,云南 昆明 650011)

“第三条道路”再回首

马 策

(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金融业务部,云南 昆明 650011)

“第三条道路”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再思考,也是西方对世界发展变化新趋势的反思和调整。它为认识今天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三条道路;兴起原因;政策主张;视角;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英国布莱尔、美国克林顿、法国诺斯潘、德国施罗德和意大利的达莱马等为代表,在欧美提倡和兴起了一股走既超越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的老左派理论与实践,又超越自由放任(新保守主义)的新右派理论与实践,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新思潮,在实践中已见到成效。

一、“第三条道路”思潮兴起的原因

1、“第三条道路”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在新保守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二十年间,虽使经济很快走出了70年代的低谷,但其后果也逐渐显示出来,如80年代后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再度放慢、失业率上升、财富分配的差距越来越大。随之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如劳资关系紧张、社会不满情绪增加、犯罪率上升等。这些情况要求政府调整政策和思路,但又要防止重回到新自由主义的老路,重复历史的循环。因此,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与感悟,促使新一代政治家们试图要超越“左”“右”对立,汲取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长处,克服两者的不足或偏颇,寻求在自由、权利、效率、发展与平等、正义、义务、公平之间架起新的合理桥梁和平衡点。

2、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对进入90年代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变化新趋势在政治战略上的一种反映和调整。90年代以来,随着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一大批国家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显著加强加快,由此对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及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全球性和地区性的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虽然标志着市场经济发展到新的更高阶段和水平,但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的破坏力及影响范围在大大增加。所有这些情况都需要各国政治家来寻求新的出路和战略。正如被认为是“第三条道路”理论家的吉登斯在其《第三条道路》一书中所认为的,世界变化使传统分析已经过时,只有超越“左右对立”,兼顾“发展与正义”,均衡“权利与义务”的第三条道路,才能适应新的时代。所以,西方国家此时兴起的走第三条道路的思潮和实践,也是对世界发展变化新趋势的战略反映和调整。

二、“第三条道路”思潮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

1、在理论方面:第三条道路的主张者们认为,新自由主义注重责任、义务,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依赖,注重政府的作用和社会的公正;新保守主义更注重机会、市场经济作用和保护个人权利;而第三条道路则是要在两者的基础上,强调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平衡起来,进而达到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新超越。因此,强调机会、权力与责任、义务的统一,强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支柱。正如克林顿强调的,美国“既要个人自由,也要社区责任。…保护个人自由和寻求共同基础…这是我们国家的基石、我们价值的衡量器。”①

2、在经济方面:第三条道路提出,发展经济既不能通过国家控制也不能通过市场教条来实现。它只能通过政府和产业界、雇主和雇员以及公营和私营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来实现。因此,主张建立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新的伙伴关系”或“新契约”,明确政府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既至关重要又相当有限,要用公共权力弥补市场缺陷,既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私营部门,也不能过分依赖公共部门;实现社会公正的新原则不应是通过降低生活水准来达到均衡,更不是取富济贫,而是通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干,让财富、权力和机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并努力提高生活水准来实现;新的福利政策也不应再是施舍和缓解社会矛盾的安全网,而是要成为人们设法成功的跳板。

3、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第三条道路主张不受过时的意识形态的束缚,淡化左右之争,超越一切过时的思维方式,革新政治和下放权力,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地方,使权力更接近人民,使中央政府集中精力满足整个国家的战略需要和在新世纪的变革与挑战中为全社会提供安全与稳定;把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视为解决失业问题、提高国民素质、维护社会公正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它将教育置于特别优先的地位,全力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与实现机会平等和社会公正同等价值的基本政策、责任、义务和共同基础来维护;努力谋求和维护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的领先或领导地位。

三、如何看待“第三道路”思潮

如何看待“第三条道路”思潮,这涉及到立场、观点、方法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又是认识路线。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着眼于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面对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再用传统的眼光、传统的思维去看待今天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是远远不够的,最终将会损害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第三条道路”在伦理和价值层面上和资本主义固有的价值准则是一致的。无论是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或者“第三条道路”,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在施政方针、治国方略上各有侧重,是更看重市场本身的调控能力还是更依赖政府发挥重要作用?是更强调责任、义务还是机会、权利?等等。无论如何变化摇摆,当今资本主义以“天赋人权学说”为基础的、关于政府和国家的那一套政治理论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就是作为他们立国之本的古典自由主义。天赋论、契约论、有限论、分权论、革命论、功利原则、不干涉原则等这些基本内容和原则,是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产物和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基石,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其不加鉴别地一概予以否定和排斥不是科学的态度。克林顿、布莱尔、施罗德等人依靠走“第三条道路”在西方社会赢得民众的支持不是偶然的,首先是“第三条道路”本身遵循了西方社会传统的伦理价值准则。

2、“第三条道路”的提出或兴起为我们认识今天的资本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今天的资本主义是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是必须经过一场急风暴雨式的暴力革命?按照国内一些学者的总结,今天的资本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是吸收了很多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是正在被社会民主党改造着的资本主义。而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更认为:资本主义尽管存在全面和普遍危机,但由于马克思所期望的无产阶级革命赖以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极端尖锐化、重复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日趋严重,在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阶段已不复存在,因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基本矛盾,这个事实本身不会自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而导致它灭亡的是基本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一次比一次剧烈,一次比一次间隔时间更短的全面危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断的自我改良、自我完善、自我调节,极大地缓和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和尖锐对立,经济、科技、文化得到全面发展,领导了今天的世界潮流。“第三条道路”的兴起,标志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试图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和价值准则不变的前提下,解决机会、权力与责任、义务的统一;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市场与政府的统一,经济效率、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统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将是全球经济的领跑者,目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双向依赖”不断加深,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未来的漫漫岁月中和资本主义相处,无论是斗争还是合作,都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化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②

3、“第三条道路”的兴起为我们认识今天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什么是社会主义?西方的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与我们有着不同的看法。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物质基础的角度初步提炼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观,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论断本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我们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毫无疑问,邓小平的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它已经被而且正在被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但它仍有相当大的理论创新的空间,仍应该包含更多的内容。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为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谋求和维护其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的领先或领导地位提出“第三条道路”主张,应该说其内容中包含了相当的社会主义成份,所以,有人把第三条道路称为“中左”或“中偏左”的道路。这与西方各国战后的政治发展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西方国家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包括英国共产党)、共产党都与工会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社会党由于推行民主政治,主张福利主义,缓和了劳资矛盾,在西方工人阶级中影响最大。这是西方社会党在二战后纷纷执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据统计,战后社会党曾经执政或仍在执政的西欧国家达18个之多。应该承认,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些基本价值准则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们既是抽象的,但同时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文明成果。“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主张,既有阶级性,但同时又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的人类共性的因素,如果有鉴别地吸收其中合理进步的因素,不断丰富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有大益处的。

四、“第三条道路”可以给我们的启示

1、经济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条道路”关于市场与政府统一、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统一、社会发展与正义统一的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可以充分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条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它注定要吸收前人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当然包括资本主义所蕴含的所有合理进步的因素。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所持的一些观点也同样有参考价值,他们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否定,而在于超越资本主义。因此,如何做到既保留和继承资本主义中有价值的成分,又剔除资本主义中应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探讨将市场与社会主义“联姻”,就是要把资本主义的有用部分和现行社会主义的有用部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更合理的社会机制,以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

2、政治方面。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目标。经济市场化进程迫切要求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民主调控体系。权力高度集中的决策体制和管理体制,是与市场机制根本对立的。从决策和管理的角度来说,市场经济体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分散决策机制,削弱、排斥市场机制作用的最大弊端就是权力过于集中。“第三条道路”关于“下放权力,使权力更接近人民,使中央政府集中精力满足整个国家的战略需要”的主张不乏合理之处,可供我们借鉴参考。

3、社会发展方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经济增长、人的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同步推进的“多赢”格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城镇化战略,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准则。我们要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我们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第三条道路”强调个人与他人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希望“把相互尊重和个人实现结合起来,把相互性和个性结合起来”④,重视教育和环保,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些观点,尽管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但其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因素仍可为我们所借鉴和参考。

注释:

①克林顿著:《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8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8页。

③(英)布莱尔著:《新英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81页。

责任编辑:刘建文

D089

A

1671-2994(2011)01-0155-03

2010-12-10

马 策(1979- ),女,山东淄博人,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融业务部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学、金融学。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道路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我的黑帮祖父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精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