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障碍与途径
2011-08-15蒋碧芳
蒋碧芳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 办公室,湖南 永州 425000)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障碍与途径
蒋碧芳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 办公室,湖南 永州 425000)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就必须深入研究影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面临的主要障碍,积极探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途径。
城乡统筹;基层党建;障碍;途径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就是要通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为龙头,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重大进步,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乡基层党建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存在明显差距,城乡基层党建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未清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十分艰巨。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打破城乡分割、自成一体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树立统筹、开放的理念,把城市和农村党建工作放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来谋划和推进,使城乡党建由封闭转向开放、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联合,努力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管理互动、发展互惠”的城乡党建工作新格局,从而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一、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面临的主要障碍
1、思想认识上的障碍。由于思想认识上存在障碍,导致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原动力”不足。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及其主要领导存在被动做党建工作的思想,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导致具体责任人不确定、活动开展不多且内容单一。二是城镇党组织认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就是帮助农村党支部,农村党支部认为自身就是处于被帮助的地位。因此,在“互利共赢”问题上缺少深层次的沟通和创新的举措,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就是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而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帮助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上还缺少研究、措施;同时,城区党组织处于优势地位,也缺乏接受农村基层党组织帮助的意识。三是个别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城乡统筹发展局限于资金、物质上的帮扶,没有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
2、城乡体制融合上的障碍。现行体制融合上存在障碍,导致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内生力”衰退。建国以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利益的分配是城乡有别的,而且,这种城乡有别是人为设定的。为了维护这种人为设定的差别性,城市和农村构建起不同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农村实行的是县、乡、村管理体制,城市实行的是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和单位管理体制。不同体制背后是不同的利益。由于长期实行的城乡“剪刀差”政策,城市社会对乡村社会的剥夺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城市市民的利益需求与乡村农民的利益需求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本来应该仅仅局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但遗憾的是,在我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当前,我们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努力消除城乡居民在利益需求上的差别,实现城乡居民利益需求的融合。而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体制难融合,就会使得二元结构体制下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协调发展面临很大的困境。
3、城乡资源差异上的障碍。由于城乡资源差异上存在障碍,导致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吸引力”不强。一是城乡党建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区域开放度不高,整合利用难度大。城市与农村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党建工作条块分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较为突出,农村和“两新”组织党建资源相对匮乏,而城市和机关党建资源相对闲置,亟待深入研究城乡党建工作的内在联系,找准城乡党建工作合作互动的结合点。二是城乡基层党组织如何切实承担起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优势的辐射平台,还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人力、物力倾斜。三是基层在整合党员教育网络,实行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也碰到诸多矛盾,受到技术、行业等多种因素的束缚,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4、城乡统筹手段上的障碍。城乡统筹手段上存在障碍,导致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凝聚力”不够。一是运用网络互动手段加强党员管理不够,尤其是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而如果仅在某个区域形成闭环管理,无疑成本过高,效果甚微,推进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等工作难以对接。而从目前的现实看,要有效整合远程教育、公共信息等网络和服务资源,进一步加快党内信息化建设步伐,使各地党组织特别是城乡基层党组织尽快在同一管理平台上实现工作对接和更高层次上的工作统筹,工作任务还较重。二是运用民主的、示范的方法开展工作不够,城乡基层党组织互联共建与解决城乡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统筹手段和方法,从而实现城乡基层党建互融互促、整体提升,还存在一些困难亟待解决。三是运用整体、全局的观念谋划、部署城乡党建不够,单纯就农村党建抓农村党建,就城市党建抓城市党建,城乡党建没有形成“一盘棋”,统筹发展也就难实现。
5、理论支持和法规保障上的障碍。理论支持和法规保障上存在的障碍,导致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执行力”匮乏。一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来的。由于提出的时间较短,虽然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成果还比较薄弱,无法从原理上、逻辑上和方法论上为当前的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理论建设的滞后,使得当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尚没有一张已经设计规划好的蓝图,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谨慎地朝前走。这样,无形中就会使探索的过程、周期加大延长。二是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内,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与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如何衔接也是一个新的难题。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过程中,既要从实现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的均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又要着力思考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与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如何衔接的问题。推进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属于政党范畴、政策范畴,是党组织意志的体现;推进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则属于政府范畴、法律范畴,是人民群众群体意志的体现。如何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与实现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统一起来,将党组织的意志与人民群众的意志融合起来,实现党的政策与法律的有机衔接,这确实是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过程中必须着力研究并解决好的问题。
二、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途径
1、打破组织分割,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建立城乡一体的网络化新型组织覆盖体系。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需要坚持“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分领域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延伸城乡党组织网络,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在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上,探索打破三个界限:一是打破地域界限。针对一些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特点,在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按照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思路,探索“村村联建”党组织的建设模式,使村级组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对村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调控。对就近几个村委会从事同一产业的党员,可探索“同业组建”党组织的建设模式,采取“支部+协会”、“支部+公司+协会”等方式,灵活党组织设置方式,进一步加大“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工作力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合理设置流动党组织,进一步扩大流动党员管理的覆盖面。二是打破城乡界限。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社区党组织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机关事业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共建”和“村居联建”党组织的建设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打破行业界限。按照以企带村、村企整合、工农互助的思路,探索“村企联建”党组织的建设模式,推动以工补农、以工促农。
2、打破人才分割,以“优势互补”应“人才失衡”,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人才互动体系。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着力延伸机关干部的培养链。选派一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乡镇街机关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挂职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从强村选派能人党员到弱村党组织任职,帮助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二是要着力优化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完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和村工作;进一步实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录一批优秀人才到基层党组织任职;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优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队伍中招录公务员的比例,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要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要进一步推行公推直选,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同时,要注重从外出务工党员中回引一批到基层党组织任职,注重从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中选拔村组干部,从整体上优化城乡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四是要切实采取措施,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村党员群众共同致富。
3、打破管理分割,以“双向共管”应“管理缺失”,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培双带”活动。通过学理论、学知识,增强党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优化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二是要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完善流动党员的双重管理办法,实现从单向被动管理向双向互动管理转变;建立组织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完善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利用网络等现代通讯资源,实现由追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三是要不断拓展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村(居)民事务代理中心等机构,为党员群众提供就业、社保、住房、培训、医疗、子女教育和权益维护等服务,实现由单纯注重管理转变为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4、打破资源分割,以“结对共建”应“资源匮乏”,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在探索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过程中,要在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上动脑筋、做文章,积极探索、设置和尝试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载体。一是组织联建。要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采取“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村企联建”、“村村联建”等形式,构建和设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提高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二是党员互动。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城乡党员干部双向挂职学习锻炼制度,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城乡党员经济能人互动交流活动,引导城市党员和经济能人到农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深入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主题实践活动,使每名党员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在促进发展、示范发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中发挥作用,并在互帮互助的实践中锤炼党性。三是活动互联。通过村级党组织与机关单位党组织联办“连心党校”、开办农家课堂、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组织城市机关单位党员到农村共同开展组织活动,组织城市机关单位党员与农民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等,畅通机关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机关党员与农民党员的沟通渠道,在活动开展中增进思想理念、发展意识等方面的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受教育。
5、健全关爱机制,以“多策并举”应“方式单一”,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基层党员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为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进一步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村、社区干部报酬增长机制;采取财政适当补贴与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村、社区党务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为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应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实行专项考核,对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两新”党组织建设工作,分别制定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分类进行考核评价。对在党组织互帮互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抓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针对目前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缺乏,尤其是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不足的实际,应把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保证基层党组织活动、党员学习培训的开展。同时,按照党费补助一点、财政支持一点、个人捐助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等方式,探索建立特困党员救助基金和党员创业基金,拓展党内送温暖活动,为党员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责任编辑:刘建文
D267
A
1671-2994(2011)01-0071-03
2010-12-01
蒋碧芳(1968- ),女,湖南道县人,中共永州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