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瓢虫的识别与防治

2011-08-15石宝才宫亚军魏书军

中国蔬菜 2011年11期
关键词:鞘翅图版瓢虫

石宝才 宫亚军 魏书军

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ulsky),属鞘翅目瓢虫科昆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中、华南等地。为害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长江以北地区,为害对象包括瓜类、豆类、茄果类(彩色图版1、2)等重要蔬菜。寄主植物包括十多个科近30个种。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8 mm,体宽5.0~6.5 mm,半球形,体背黄褐至红褐色,密生有黄灰色短毛。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较大的剑状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有时合并成1个)。两鞘翅各有14个黑色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面的4个斑不在一条直线上;两鞘翅合缝处有1~2对黑斑相连(彩色图版3)。

卵炮弹形,长约1.5 mm,初产时鲜黄色,后变黄褐色,卵块的卵粒之间有明显的间隙(彩色图版4、5)。

幼虫老熟后体长9~10 mm,黄色,纺锤形,背面隆起,体背各节有黑色枝刺,枝刺基部有淡黑色环状纹(彩色图版 6、7)。

蛹长6~8 mm,椭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及黑色斑纹,尾端包被着幼虫末次蜕的皮壳。

2 为害特点

成虫和幼虫主要在叶背(有时也在叶正面)啃食叶肉(彩色图版8、9),也可在果实上啃食果皮,形成许多规则或不规则半透明的细凹纹,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存叶脉,严重时,受害叶片干枯、变褐,全株死亡。茄果、瓜条被啃食处常常破裂,组织变僵,粗糙、有苦味,不堪食用。

3 发生规律

马铃薯瓢虫在东北、华北等地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群集在背风向阳的山洞、石缝、树洞、树皮缝、墙缝及篱笆下、土穴等缝隙中和山坡、丘陵坡地土内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出蛰,越冬成虫一般在日平均气温达16℃以上时开始活动,20℃进入活动盛期。初活动成虫一般不飞翔,只在附近杂草上取食,5~6 d(天)后才开始飞到周围的马铃薯、茄子、豆类植物上繁殖为害。成虫产卵期很长,卵多产在叶背,常20~30粒直立成块。第1代幼虫发生极不整齐。幼虫、成虫都有取食卵的习性。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在叶背或茎上化蛹。夏季高温时,成虫多藏在遮阴处停止取食,生育力下降,且幼虫死亡率很高。28℃以上卵即使孵化也不能发育至成虫,所以马铃薯瓢虫实际是北方的种群,过热的南方地区没有分布。

4 生物学及生活习性

成虫有假死性,受惊扰时常假死坠地,并分泌有特殊臭味的黄色液体。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在原株的叶背、茎或附近杂草上化蛹。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马铃薯瓢虫发育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幼虫发育速度在高于28℃时有下降趋势,高温对各虫态发育有抑制作用;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在9.14~10.43℃,有效积温607.22日度。

马铃薯瓢虫卵在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孵化最为适宜,相对湿度50%以下不能孵化。幼虫1~4龄适宜湿度为50%~75%,在此区域内低龄至高龄幼虫要求的湿度逐渐降低;湿度高于或低于该范围,幼虫发育速度减缓;蛹的最适湿度为65%。

5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田园杂草和残株,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利用其假死性,敲打植株使成虫落入药水盆杀灭。

②人工摘除卵块。马铃薯瓢虫卵集中产在叶背呈块状,颜色鲜艳,容易发现,卵粒排列稀疏,需及时摘除;但要注意区别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等益虫卵,这些益虫卵个体间紧密相连,之间没有缝隙。

③药剂防治。首先选用苏云金杆菌7216防治马铃薯瓢虫。7216菌剂原粉含孢子100亿个·g-1,在马铃薯瓢虫大发生之前喷撒到茄果类、瓜类、豆类有露水的植株上,每667 m2用30 kg。也可喷洒2.5%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40%菊杂乳油或菊马乳油3000倍液、21%增效马·氰(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推荐使用新型杀虫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5000倍液进行喷雾,特别要注意喷到叶背面。

猜你喜欢

鞘翅图版瓢虫
中国刃颚隐翅虫属1新纪录种(鞘翅目:隐翅虫科)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仿生轻质高强韧夹芯结构设计及其韧性性能分析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 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小小瓢虫
飞呀,小瓢虫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