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诊断分析
2011-08-15牛贵陆
牛贵陆
(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河南 濮阳 457000)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相对于其下方相邻椎体出现水平移位,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常见类型为退行性滑脱和峡部裂滑脱[1],即假性滑脱和真性滑脱。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具有完整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的103例真性脊滑脱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旨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1月经CT诊断腰椎滑脱合并椎弓崩裂103例,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龄28~84岁,平均56.1岁。临床以腰酸、腰痛、腿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其中以腰腿痛所占比例最大。体征主要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大腿皮肤感觉障碍等。病程最短1周,最长22年。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SYETC3000型螺旋CT,层厚5mm,层距5mm,电压120kV,电流100mA。在腰椎侧位定位扫描图像上确定扫描线位置,扫描线和椎间隙平行,分别摄取软组织窗及骨窗像。
1.3 椎体滑脱的判定标准
椎体滑脱根据Ednonson法分为4度:上位椎体前移下位椎体前后径25%以内为Ⅰ度;前移25%~50%为Ⅱ度;前移50%~70%为Ⅲ度;前移75%以上为IV度。
2 结 果
2.1 椎体滑脱部位及分型
本组103例腰椎滑脱合并椎弓崩裂中,L3滑脱17个(其中前滑脱6个,后滑脱11个);L4滑脱79个(其中前滑脱74个,后滑脱5个);L5滑脱7个(均为前滑脱)。其中I度滑脱93个,Ⅱ度滑脱10个;双侧峡部裂88例,单侧峡部裂15例。
2.2 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
假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超越滑脱椎体后缘及下位椎体前缘,呈前后椎间盘膨出。椎管冗长骨性椎管前后径增大,横径相对缩小,椎管近于“葫芦状”改变。椎管狭窄腰椎峡部裂骨赘不同方向生长分别导致椎管横径、椎间孔、侧隐窝的狭窄,椎管呈“三叶草”形。椎弓裂隙征位于椎弓根下部层面偏后,边缘不整、宽窄不等的低密度裂隙,走行不规则,近于“S”形。
3 讨 论
3.1 腰椎滑脱的病因及病理
腰椎滑脱是由于椎弓峡部裂或发育不全或椎间小关节病变或椎间盘病变或如肌腱韧带松弛等其他因素导致椎体向前滑动,多见于成人,儿童发病率较低[2]。腰椎滑脱根据有无椎弓崩裂或小关节退变可分为椎弓崩裂性滑脱(真性滑脱)和腰椎退变性滑脱(假性滑脱)。真性滑脱的原因有先天性发育缺陷及继发性损伤等因素,如关节间软骨先天性形成不全或遗传性缺损、关节间部另有骨化中心等,在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损伤如外伤、产伤等因素一起作用下引起长期的应力作用,导致椎弓峡部分离,而上关节突及横突仍与椎体相连,下关节突及棘突则与之分离,稳定性不佳而引起椎体滑动,形成真性脊柱滑脱[3]。椎弓崩裂多为双侧性[1],本组88例,占85.4%。该型滑脱易引起椎管横径及侧隐窝的狭窄,临床症状也多为双侧性,单侧较少,表现为腰疼伴双侧或单侧下肢疼痛、收射痛、会阴部放射痛等,其解剖基础为脊柱不稳及关节位置错乱,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赘压迫神经根或马尾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4]。本组103例以腰酸、腰痛、腿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以腰腿痛所占比例最大。
3.2 腰椎滑脱的CT特征
我们采用美国GE公司SYETC3000型螺旋CT进行扫描,实现了图像的各向同性,可如实反应病变的实际情况。椎弓峡部见明显缺损,病变时间较长者的缺损边缘圆而光滑。脊椎向前滑脱可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牵拉变形,形成上位椎体下缘、下位椎体前上缘对称性软组织块影,无髓核突出,易误诊为椎间盘突出[5]。由于脊柱向前滑脱,椎间盘持久反复的运动异常使局部软组织钙化或骨化,导致椎管变形、缩小,可呈三叶草形改变。崩裂椎体向前滑脱使得椎管前后牵拉扭曲,呈双管征或哑铃状,椎弓裂隙处可形成钙化、骨化块,向前使侧隐窝或椎间孔变窄而压迫神经根,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总之,多层螺旋CT扫描不仅能清晰显示椎体滑脱、椎管变形、椎小关节退变等信息,且其重组旁矢状位图像类似普通X线片,较普通CT更直观,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更为确切的依据。
[1]郭建国,李耀成,童涛.腰椎滑脱症CT诊断价值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3):55~56.
[2]徐栋,贾庆卫,朱宝林,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4(6):15~16.
[3]左白军,刘秀民,张会军.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8(11):263~264.
[4]王志斌,陈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4):299~300.
[5]赵锦桥.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医疗,2010,19(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