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医学人文与新型医学人才培养
2011-11-20林琴棋
林琴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州 350005)
探寻医学人文与新型医学人才培养
林琴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州 350005)
高新科技进入医学领域,实现了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却导致医学人文精神的弱化甚至于缺失。而医学人文的弱化甚至于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探讨医学与人文的关系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追述中国传统医学人文,与西方医学文明进行比较,针对目前我国医学人文现状的解析认为,弘扬医学人文精神,重塑精神基石,培养新型医学人才必将是新医改中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医学精神 医学人文 人才
医学科技在近10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的各种先进诊断治疗仪器和设备,为人类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自然科学化的诊断治疗将医务人员从关注病人转移到寻找病因、解析偏离正常值的数据上。然而这种类似于机器检修的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医患两者将从目前更多关注疾病向更多关注生命价值方向发展。将中国传统的医学人文与西方的现代医学文明相结合,培养现代化新型的医学人才,才能解决医患对于高品质医疗服务的供求矛盾。
1 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一致性
医学自诞生起就蕴含着关爱人的生命、健康及价值,其本质就是人学。医学的最高意义是追求生命的价值,全面理解人、尊重人和关爱人成为医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在本质上是“求真、崇善、尚美、达圣”的事业,有着对人文精神呼唤的内在需求。
与科学对立的范畴是伪科学;与医学对立的是巫医;与医学科学精神对立的是思想的蒙昧;与医学人文精神对立是的漠视生命。医学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让病人得到尊重,让生命得到呵护。医学的人文突出地表现为,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是以对以人为生命价值为第一位作为基石,没有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就没有医学,治病救人,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永远是医学的永恒目标。科学、医学、医学人文精神一直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具有本质的一致性。
2 中西对医学人文精神的阐述
2.1 中国传统文化对医学人文的影响
儒释道相互融合与发展,构筑了韵味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样也极大地影响了医学,影响了医者。儒家提倡仁爱,道家提倡无私之爱,道教和佛教都极力宣扬行善积德。因此“仁爱”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人文的思想核心,要求医者要具有“仁爱之心”,不只是讲怜悯之心、同情心、慈善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心、公正心、自律心,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也造出了很多的医学大家。唐代医家孙思邈强调:“人命罕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孙思邈也在《千金要方》中指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嫂,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医生龚廷贤指出:“医乃生死所系,责任匪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薄哉?”因此,要求医生在疾病治疗中,应有像对待亲人一样,不以身份为差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处方开药,以免诊断或用药错误伤害病人。“医乃仁术”是医术与医德的统一,是医学职业精神的写照,是对中国传统医学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
2.2 西医对医学人文精神的阐述
著名的医学史家西格里斯认为:“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仍然是社会的。”西医中所讲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生及生命主体价值的一种追求精神。医学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救护生命,实现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治疗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减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技术不够,是无能力的表现”。现代医学已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医生除临床经验和技能外,还需要有同情心、敏锐的倾听技巧、广博的社会人文知识,能站在病人的经历、个性和文化背景的角度理解病人的痛苦。医生应尽可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充分的信息,应与患者进行治疗费用、利弊、并发症及每一种治疗方案会产生什么后果等方面的沟通,让患者做出选择,改善医患关系。
图1 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图
3 医学的发展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弱化
高新科技进入医学领域,直接导致了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影像技术、导航技术、内镜技术、立体定向技术、超声技术、激光技术、介入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许多过去难以想象的医学难题得以解决。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却出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弱化。再者人文教育的缺失,特别是形式化的医德医风教育取代了医学人文教育,使得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医学人文精神上,已经显得不足。况且在学习西方医学的同时,也没有完全从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并且现代医学由于其高科技含金量极高的治疗方法,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思想和文化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掩盖了人文精神的作用,人文关怀在医学领域也被一些医生忽视,医学本身所固有的人的意义以及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现象尽管不具普遍性,但现实却也大量存在,仍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3.1 弱视生命价值与生命质量
生命价值体现在其唯一性和至高无上。生命绿色通道因而展示了其人文性的一面。个别情况下的通道不畅,该急不急,应对患者诉求不足等,无疑是对生命价值的漠视。而有质量的生命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保证,不重视微创技术的应用就是对生命质量弱视的一个例子。
3.2 见图不见人,治病未护人
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和MRI的应用,诊断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很多复杂多变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明确,并大大降低了误诊率。但是医生办公室影像资料增多了,而对患者体贴细致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减少了。一切依赖影像诊断,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由原来的密切、尊敬,相互沟通,转变成为“医生-仪器设备-患者”的关系,多了份机器的“冰冷”,少了份医患之间的温情。在治疗病人时,只关注疾病本身,却忽略了给予人所应有的人格尊重和合理诉求的关注与满足。
3.3 循证不足、治疗不当与惟新崇特
或者过度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产生多余的经济负担;或者治疗不足,造成病情的进展;又或者片面追求新、特技术,放宽适应症。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人文问题,因为这是对生命、对人是否尊敬和仁爱的体现。
3.4 重病理轻心理与无效沟通
只注重对患者病理的治疗,忽视了对心理的关注和治疗。由于医患双方在医学、病情的了解等各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医疗决策的不对称。个别医护人员在沟通上走入了一个误区,误把“告诉”当作“告知”和沟通。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知情与参与。
3.5 片面理解医学艺术内涵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医学是一门艺术”。古希腊时期,医学被理解成“tech”(技艺),是当作“art”(艺术)来看的。从狭义上说,艺术就是崇尚美、追求美、再现美、创造美。医学作为艺术的关键在于理解疾病和理解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维护生命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学的艺术性具有人文的内涵。然而,科技的发展,使得医疗行为变得越来越刻板,越来越机械,西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去艺术化”的科学化的历史。医学生和年轻医生们往往更看重医学实用层面的学习和掌握,我们所能感受到的那点“医学的艺术”只是一种重复操作造就的“娴熟”,缺乏作为艺术灵魂的创造、创新,以及艺术和人文的统一。
3.6 团队人文弱化
团队可小至一个小组、一个科室,大至一个行业,仁爱、宽容、团结、互助应作为主旋律,毕竟这个团体是守护人类生命的,任何的弱化都是有悖医学宗旨的。
4 弘扬医学人文精神,重塑精神基石,培养新型医学人才
“医乃仁术”是医术与医学人文的统一,是对中国传统医学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体现对人、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在终极意义上的敬畏、尊重与关爱。针对目前出现的医学人文弱化的现状,结合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势在必行。医者们必须尊重患者情感世界,尊重患者意愿,依循整体观念,遵照仁术的信条,强调临床客体的感受性,追求医学的人性化,怀着一颗仁慈的心,医成大者即为“佛”,以救济天下苍生为理念,意志坚定的行进在为百姓谋福利的道路上,把“无道行私,必得夭殃”的求实精神,“审证求因”、“观于冥冥”的求索精神与对患者充满人情的关怀精神融合在一起,共同践行“仁心仁术、至亲至爱;尽心尽力、至善至美”的医学人文精神。
如图1所示。无论医学如何科学化与技术化,医学都不能失去其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征。因此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与修养如上图所示,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外,还要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思维与艺术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将医学与人文艺术高度融合,造就一大批医学人文艺术家,是医学本质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要求,我们任重而道远。
[1]申咏秋.黄帝内经-医学人文精神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5.
[2]孙英梅.加强医院人文建设[J].确保医院永续发展[J].现代医院管理,2007,1:65~68.
[3]时统君,陆召军.医学人文精神探析[J].卫生软科学,2008,22(2):122~123.
[4]张旺明,徐如祥.现代神经外科高新技术与人文关怀[J].医学与哲学,2002,23(7):55~56.
[5]王志强.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文关怀的匮乏[J].研究与探讨,2006,7:51~53.
[6]王忠彦,安娜.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重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4:641.
R2
A
1672-5654(2011)06(a)-0069-02
201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