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2011-08-15张学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湿化液雾化气管

张学玲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 石嘴山 753200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经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建立后,气体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气道,可造成气道粘膜损伤,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呼吸道引起继发感染[1]。因此人工气道充分有效湿化,可维持支气管粘膜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向上移动,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对气道湿化方式、湿化液的选择和湿化液的温度的控制做了大量研究,现将有关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人工气道湿化方式

1.1 间歇湿化法

临床上通常在气管导管口用两层湿纱布覆盖,其目的是增加吸入气体湿度,每隔1-2h用无菌注射器抽取3-5m1湿化液向气管套管内滴入1次,时间5min或根据患者气道分泌物的粘稠度适当增减湿化液[1],此方法由于护士工作量大,污染机会大,湿化液进入气道后分布不均,速度不易控制,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心率加快SPO2下降等不良反应[2]。

1.2 持续湿化法

1.2.1 输液器持续给药湿化法 将输液器除去针头后的硅胶管插入气管套管内3-5cm后固定,持续缓慢均匀地滴入药液可使气管、支气管局部产生适应性和耐受力,从而减低局部刺激作用,使药液在局部保留一定时间,并随患者的吸气沉降于支气管、肺等组织[3]。这样,干燥的痰液得到充分湿化,有利于痰液排出。多数研究认为此湿化法优于间歇给药,但此湿化法滴数不易调节,应注意避免湿化过度,加强巡视。

1.2.2 微量泵湿化法 ①输液泵湿化法:按输液器湿化法排好气后,置于输液泵中,续持点滴,一般为4滴∕min,24h滴入250m1。②注射泵湿化法:用针筒抽取湿化液50m1装于微泵上,延长管一端与针筒乳头相连,另一端接输液针,调节适当的滴数,置入气管套管内,进行持续湿化,在操作中要严格无菌。持续气道湿化优点:⑴减轻患者对气道湿化的恐惧感;⑵持续气道湿化每滴液量极少,且是沿内套管管壁缓慢流入气道,对气道刺激小,避免了呛咳或刺激性咳嗽,患者无不适感,同时能有效补充丢失的水分[3];⑶使人工气道保持了良好的湿化状态;⑷使患者的痰液稀释,有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⑸减少吸痰次数及反复吸痰所造成的气道粘膜损伤;⑹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⑺减少了护理程序,同时也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4]。

1.3 雾化式湿化法

1.3.1 超声雾化吸入法:将雾化液加入超声雾化器的雾化罐中,管道另一头接雾化面罩置于患者气管套管处进行雾化,通常每4-6h1次,20min∕次,对于缺氧患者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即每隔2h雾化吸入10min,达不到理想的湿化效果。

1.3.2 氧气射流雾化法:黄红玉等[5]用0.45%盐水5m1注入面罩雾化罐内经氧气射流进行间断雾化,氧流量应调节6-101/min,将面罩对准气管切开处,用细带固定于颈部,每2h 1次,每次15-20min。结果表明氧气射流雾化法较传统滴注湿化法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显著减少,PaO2、SaO2显著升高。其操作简单,安全,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氧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为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随着患者呼吸缓慢、均匀地进入气道深部,雾量温和,颗粒细小,对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同时又有氧疗作用[6]。缺点是噪音大,适用于昏迷患者。

1.4 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湿-温交换过滤器,是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汽收集并保留,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过滤功能。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人工鼻吸氧在痰液粘稠、痰阻、肺部感染方面发生率较普通吸氧显著减少,而在吸氧效果方面却优于普通吸氧[7]。由于人工鼻不提供额外的热和水汽,对于脱水、低温或肺部疾病引起的分泌物潴留者不宜使用。

2 湿化液的选择

2.1 氯化钠溶液:①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②0.45%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发生浓缩后,溶液的浓度接近生理盐水,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8]。

2.2 保养液:王建荣等[9]实验证明,肺切除术后患者雾化吸入的湿化液首选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和庆大霉素,以产生更好的降低痰液粘弹性作用。

2.3 庆大霉素溶液:杨敏等[10]动物实验表明,庆大霉素对气管粘膜纤毛系统的损伤较大,使气管粘膜上皮表面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受阻,而受损的纤毛系统完全修复一般需要4-6周。为此常规庆大霉素气管内给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其科学性值得探讨。

3 湿化液的温度

适宜温度的气体可使气管、支气管扩张,并有防止气道痉挛的作用。一般认为机械通气期间吸入的气体温度应保持32-34℃,相对湿度100%,绝对温度30-35℃是安全的,故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增加病房的湿度,使用空气湿化器,经常拖地、洒水,保持病房相对湿度在60-70%,同时室温保持在20-22℃。临床上应注意湿化罐内水量要恰当,防止蒸干,保证吸入气体的温度控制在32-35℃为宜。

4 小结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有了很大进展。生理盐水、庆大霉素不应作为常规使用,选择0.45%氯化钠溶液对气管无刺激性,输液泵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优于间歇滴注湿化。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提高患者呼吸道的湿化效果,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可减少患者肺部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推广。

[1]黎建敏,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A):65-67.

[2]武淑萍,陈京立,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2-874.

[3]胡艳宁,王秀葵,气道内持续微量注射泵推注湿化液的临床效果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1):151-152.

[4]孔响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B):47.

[5]黄红玉,李春艳,吴水平等,0.45%盐水氧气射流雾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0):31-32.

[6]蒋颖,葛新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A):14-15.

[7]候丽,王玲,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67.

[8]苏春燕,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A):63-64.

[9]王建荣,张黎明,韩忠福,不同雾化吸入方案对肺切除病人术后痰液粘弹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00-503.

[10]杨敏,周君富,夏秋欣等,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给药对气管粘膜纤毛损伤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0):727-729.

猜你喜欢

湿化液雾化气管
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液中应用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