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光礼治疗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副反应经验

2011-08-15盛智超陈启兰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太子参理气胃肠道

盛智超 陈启兰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祝光礼(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心内科

祝光礼教授是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省级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用药独具特色。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用药,祝教授对于服用阿司匹林后引起胃肠道症状的辨证施治经验丰富,现将其治疗经验及辨证思路总结如下。

1 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副反应的概述

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疗效已经得到肯定,但在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同时,也存在消化道损伤、过敏反应及出血风险等副作用。调查研究发现[1]阿司匹林有较高的胃肠反应发生率, 轻者仅有胃肠不适的症状, 重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 甚至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对消化道的损伤机制包括:①对消化道黏膜具有直接刺激作用,可破坏胃黏膜磷脂层的疏水保护屏障;使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在胃内局部释放增多,损伤胃黏膜屏障。②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阻断环加氧酶,抑制了胃黏膜的COX-1的活性,导致具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PG)生成减少,削弱其对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出血和穿孔。丁小乔等[2]报道口服阿司匹林剂量<100mg,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1%,剂量为100~325 mg,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4%,剂量>325mg,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5%。

2 阿司匹林胃肠道反应的病因病机

脾气升清,胃气和降,则气血之源生化不竭;脾胃内伤,则百病由生。体虚病劳、外感六淫、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同为损伤脾胃之病因。脾胃气机不利,水谷运化不行,气机滞则腹胀满;不通则痛,气逆则嗳气反酸;气下则矢气溏泄;脉络受损则有呕血、便血。《脾胃论》曰:“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故脾胃气机不利为根本病机。

在治疗上,祝教授十分推崇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脾胃损伤,则气的生成不足,也是许多内伤病的形成原因。祝教授认为,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其气宜宣通而不宜郁滞,健脾当用运法,降胃当用通法,通运结合,兼而顾之,燮和中焦。

3 辨证施治

3.1 胃阴不足 症见胃脘部缠绵隐痛,饥饿时多发,口燥咽干,胃纳不佳,嘈杂似饥,大便干结,舌质干红少津,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治则:养阴和胃。拟方:沙参麦冬汤和芍药甘草汤加减。方中沙参、麦冬滋阴益胃,芍药、甘草既能缓急止痛,又能酸甘化阴,佐以佛手、绿梅花等药理气,使诸药补而不滞,润而不腻,以顺脾胃通降之性。如气虚可加太子参,阴虚明显可用石斛,气阴两虚可予黄芪生脉饮加减,兼有肝郁,可一贯煎加减。

3.2 肝郁气滞 症见中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作,餐后较多,多因情绪因素而发,多伴有胸闷不舒,口苦纳减,大便不畅,舌质红或偏暗,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理气。拟方: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行气,肝为刚脏,宜和而不宜伐,故用白芍养血柔肝,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兼有肢冷者,多为气滞于中焦,不达四肢,故加强理气之力,以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3.3 湿阻脾胃 症见不欲饮食,脘腹胀满,大便时稀,时有头晕恶心,口有异味,舌淡苔厚腻,脉弦滑。治则:化湿和胃。拟方:平胃散加减或合用二陈汤。方中陈皮、厚朴、苍术健脾祛湿,理气和胃。如有外感寒邪,中伤脾胃,可予香苏散。兼有气虚者可适当加炒党参、炒白术共行益气健脾之功。

4 “证”与“病”合

上述证型在临床上往往兼夹出现,症状纷繁复杂。《景岳全书》曰:“胃脘痛症, 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乎气。”无形之气,每假有形之物而停滞;有形之物,每挟无形之气而阻留,胶结不解。故多投玫瑰花、绿梅花、佩兰叶等芳香理气之品,既不温燥又可醒胃。兼有食滞,可酌加消导之品,如炒谷芽、鸡内金、焦山楂等;有瘀则以活血理气化瘀为法,可予丹参、生地等,有痰浊,可用半夏、泽泻等。

祝教授还认为可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参考西医的症状及检查检验结果,把握主证,确定理法方药,根据症状变化,灵活调整方药,是谓“有是症,用是方;有是症,用是药”。如患者有嘈杂而寐差,是以“胃不和则卧不安”,可以加用半夏秫米汤以和胃安眠;若气血不足而有眠差,可予天王补心丹加减;若有泛恶可加用川连入脾胃二经,清中焦湿热,但考虑其性苦寒败胃,当与他药同制,去性取用,干呕可用苏梗炒川连,反酸可选用吴茱萸炒川连,若泛吐清水者需用干姜炒川连;若出现局部胃炎、糜烂,可选用无花果、槐米、赤白芍、白及等,炎症情况明显可予蒲公英、红藤等清热之品;如胸闷、胸痛,可用檀香、瓜蒌宽胸理气;如有头晕,血压升高,可投天麻钩藤饮加减。

在治疗脾胃不适过程中,应强调起居有常,调摄情志,饮食有节,建议患者戒烟酒,忌食生冷、辛辣厚腻之品。古人云:“三分治疗七分养。”生活方式的改善,不仅对患者胃肠道症状的改善有帮助,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5 病案举例

曹某,男性,84岁,退休。2008年因心悸胸闷,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按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规范化治疗,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目前血压控制欠理想。初诊时患者自诉常感胃部隐痛、腹胀,口干,偶有胸闷,活动后气促明显,纳差乏力,大便略干,舌质红苔薄黄,脉细。祝教授认为患者目前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不变,其主诉主要为久病体虚,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及全身症状,治以益气养阴佐平肝,黄芪生脉饮加减:黄芪20g,太子参15g,天冬、麦冬各12g,五味子9g,淮山药15g,茯苓12g,檀香3g,瓜蒌仁18g,丹参15g,天麻、石斛各12g,杭白芍、石决明各15g,白菊花12g,绿梅花6g。1周后复诊,患者口干、乏力好转,胃痛、腹胀有所减轻,舌质红苔薄,脉细。治以养阴平肝,理气和胃,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g,杭白芍、枸杞子各15g、郁金、茯苓、石斛各12g, 石决明15g,檀香3g,太子参、炒冬术各15g,淮山药20g,丹参15g,炒谷芽12g,淮小麦30g,绿梅花6g,佩兰12g。

1周后患者诉偶有腹痛腹胀,较前明显缓解,纳便尚可,舌红苔薄,脉细。治拟前法加减:太子参、茯苓、炒冬术各12g,淮山药15g,天麻9g,杭白芍、枸杞子、钩藤各15g,佛手片6g,淮小麦30g,天冬、麦冬各12g,平地木、石决明各15g,佩兰12g,炒枳壳6g。此后据上述方法调理,患者胃部不适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按:该患者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因服用大量药物引起胃部不适,要求减少药物的服用,这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方案相悖。祝老师在不改变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调和脾胃。辨证为胃阴不足,治疗用甘柔清养、轻灵流动之法,切忌温燥升提。以养阴和胃理气为原则,方中用太子参益气养阴,因阴阳互根,胃之阴津有赖于脾气健运才得以生化,故选太子参而不用北沙参;石斛生津养胃,甘凉濡润;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首诊考虑患者兼有头晕乏力、口干,故重用补气,佐以平肝;次诊患者以胃痛腹胀为主,加重和胃理气之力;三诊后患者诸证好转,守前法调理。

[1] 王宇玫.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临床应用中值得关注的问题[J]. 医学研究杂志 , 2010,39(2): 115-119.

[2] 丁小乔, 苏胜军.口服阿司匹林致胃肠道反应[J].华北国防医药, 2007, 19(1): 69.

猜你喜欢

太子参理气胃肠道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