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2011-08-15苏丹柯赖少侣黄向阳
黄 秒 苏丹柯 赖少侣 黄向阳 李 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对于局部肿瘤的缩小、降期和保乳等方面有明显优势[1,2],而乳腺钼靶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检查手段之一,具有经济、便捷等特点。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乳腺癌NAC前后乳腺钼靶X线征象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均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4次新辅助化疗,年龄31~60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块,伴乳头溢液者1例,伴皮肤改变15例,18例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1.2 检查时间及方法
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对全组患者行乳腺钼靶检查。使用Planmed Sophie钼靶X线机摄片;摄片体位:常规采用双侧乳腺轴位和外侧斜位,必要时加摄侧位或任意位摄影,采用自动曝光条件,获取图像进行处理,然后作出诊断。
1.3 图像分析
全部图片由2名从事乳腺疾病诊断的放射学医师共同阅片、分析。注意对比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肿块的大小、清晰度 、边缘状况 、密度、钙化及腋窝淋巴结的改变等。
2 结果
2.1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病变分布
21例乳腺癌病例中浸润性导管癌17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浸润性黏液腺癌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7例。病灶位于外上象限16例,外下象限1例,内上象限4例。左侧11例,右侧10例。
2.2 钼靶X线表现
肿块形态有类圆形肿块、毛刺肿块、分叶肿块、模糊肿块、透亮环肿块等,其中伴钙化9例。经NAC后肿块的大小、形态或密度等有所变化。其中,所有肿块均较化疗前缩小,4例肿块呈局限性密度减低,5例类圆形肿块化疗后变为不规则,3例毛刺肿块化疗后,毛刺模糊或变短,2例分叶肿块形态变化不大,10例模糊肿块化疗后边缘均变为较清晰,1例透亮环肿块,其透亮环变化不大,9例钙化的形态和数目无明显变化,但钙化范围较前缩小。9例腋窝淋巴结缩小及密度减低。
3 讨论
目前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方法有查体、超声、钼靶、MRI等,其中各有优缺点。本组病例,钼靶X线所见肿块化疗后缩小,均可以从X线片上按比例尺测量其大小,较查体直观而且准确;尤其对在化疗后肿块中央出现液化坏死,但临床触诊大小无变化的肿块,钼靶X线可以观察到其中央密度的局部减低或测量到实体瘤的缩小。有学者认为,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亦能清晰地反映乳腺肿块体积的缩小,并具有直观地反映肿瘤内新生血管网的优势[3];NAC后体检、超声、钼靶等3种方法检查测得的肿瘤大小与病理检查测肿瘤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与体检相比,钼靶及B超检查评价准确性相对较高[4]。因此,钼靶结合超声检查可以更为准确地评估肿块的大小及疗效。
有学者证实NAC后原发病灶与淋巴结出现的病理改变是蜕变坏死、钙化、玻璃样变性、纤维性变、细胞凋亡及组织坏死[3,5]。这就可以解释经NAC后,肿块出现的形态或密度的改变,与其病理发生改变有关。本组病例,类圆形肿块化疗后变为不规则,模糊肿块化疗后边缘均变为较清晰,肿块呈局限性密度减低,9腋窝淋巴结缩小或密度减低,这些均符合其病理性改变。
本组9例钙化的形态和数目无明显变化,但钙化的范围随着肿瘤缩小而较前缩小,这与刘江等报道一致[6]。
综上所述,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乳腺肿块的钼靶X线表现从大小、形态、钙化范围和密度等均有所改变,部分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及密度亦有改变,临床上可以从上述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对于致密性乳腺应结合超声检查或MRI可以提高其评估的准确性,从而对化疗过程进行实时疗效评价,同时可根据化疗反应对治疗计划进行及时调整。
[1] Mamounas EP,Fisher B.Preperative(neoadjuvant)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Semin Oncol,2001,28(4)∶389-399.
[2] van der-Hage JA,van deo-Velde CJ,Julien JP,et al.Preperative chemotherapy in primary operable breast cancer: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trial 10902 [J].J Clin Oncol,2001,19(5)∶4224-4237.
[3] 赵 丽,周晓东,于 铭,等.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8)∶702-704.
[4] 傅健飞,李曙光,洪中武,等.体检和B超以及钼靶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准确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5)∶3944-3946.
[5] 王 殊,张嘉庆,乔新民,等.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病理变化31例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4)∶282-284.
[6] 刘 江,历玲玲,周韶斌,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X线征象的变化及意义[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6)∶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