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思勉的史学方法论

2011-08-15袁振堂

关键词:史学方法论史料

袁振堂,李 慧

(1.泰山学院体育科学系,山东泰安271021;2.泰山学院历史系,山东泰安271021)

吕思勉的史学方法论

袁振堂1,李 慧2

(1.泰山学院体育科学系,山东泰安271021;2.泰山学院历史系,山东泰安271021)

吕思勉将史学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他认为治史应重常人常事,不宜预设成见,应注意学与术的区别,要学会中外比较的方法。治史要坚持史学进化论,了解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一道理,明白物质文明的发达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杜绝盲目的崇古观念。这些史学方法论对当代的史学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

吕思勉;史学方法论;进化论

0 引 言

19世纪以来,史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重视新方法的运用和新材料的发掘”[1]767,这一特征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研究领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著名中国史学家吕思勉就十分重视史学方法论的研究,著有《历史研究法》、《史籍与史学》两本专著对自己研究历史的经验进行总结,系统论述了研究史学的方法。整体说来,他的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史学研究过程、治史的原则、治史的观念。

1 史学研究过程三阶段论

吕思勉总结自己的治史经验,将研究历史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材料的搜集、材料的考证、史书的编纂,并具体论述了各个阶段的不同方法。

1.1 材料的搜集

材料的搜集是治史的第一步,吕思勉主张广泛搜集史料。他认为凡是文字资料都是史料,史料并不限于旧时列为史部的书,还有实物、图画等非文字记载。他还将人类的遗骸与政俗也列入史料的范围,表现出对史料深刻的见解。吕思勉注重史料的搜集,指出“搜集唯恐不多”,这和历史学家陈垣要求搜集材料要“竭泽而渔”是一样的。“他认为搜集的材料越详博,越有可能推测历史的真相。[2]62”搜集材料当力求完备无缺。

关于材料搜集的方法,吕思勉主张要按一定的专题去搜集。“凡搜集,必只能专于一部,或按事物性质分类,或限于时,限于地,均无不可。”当务之急是做成史料汇编,“所谓史料汇编,便是针对每个题目,遍览群书,把其中有关系的都抄录下来,注明篇名、卷数或页数,及所据的版本。[3]60”

1.2 材料的考证

吕思勉认为史料的比较、鉴别、考订是历史研究的中间环节,只有这一环节准确无误,才能保证著述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任何一种史料,都并非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阶级民族的偏见,如不经过精密考证即笃信不疑,则后患无穷。历史研究者必须对史料进行考证。

吕思勉在《史籍与史学》中专节谈到书籍、实物、古事的辨伪、考证方法。关于书籍,吕思勉指出读古书要先知其学术流别,可以“据文字以决书之真伪”。比如,近人多认为现存的《尉缭子》和《六韬》为伪书,不敢引用。吕思勉认为:“两书皆多存古制,必非后人所能伪为。”现在山东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两书的残简,足证吕思勉考证的正确。关于实物,吕思勉指出:“如能据科学论断,最为确定,否则需注意三端。”一是实物巨大,不易作伪;二是发现时有很多人观看,不容作伪;三是不重古物之世时发现的古物较多可信。关于古事考证方法,他列举了十个方面:设身处地;注意时间、空间;尽力搜求古事的绝对证据;考明古事的细节;注意记事者的道德学识及所处的环境;进化退化之大势,用之需极谨慎;一时代、各地方不可一概而论;不可“据偏端抹杀其余”;不要随便以理推断古事;“昔人有为言之,或别有会心之语,不可取以论史”。吕思敏强调:搜集唯恐不多,别择唯恐不少,此二语,固治史者所宜奉为圭臬矣[3]63。

总之,“吕先生之史著,强调史籍与史料的考核,讲求实事求是的综合研究、融会贯通,同时亦著重于历史发展过程前因后果的探讨”[4]19。

1.3 历史书籍的编纂

将经过考证的材料以不同的形式编撰成书,是史学研究的最后一步。关于史料的编纂,吕思勉没有专门的论述,但他的两部通史和四部断代史向我们昭示出他在史学编纂上的特色,就是重人事,重常事,不唯王侯将相异人殊事。下文将细谈这一点。

2 治史原则

2.1 重常人,重常事

吕思勉在《历史研究法》一文中提到:历史研究要“重常人,重常事”,他说常人、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作的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就不能知道山崩的原因,知道了风化,那么就会了解山崩是必然的结果。社会之改革有如悬崖转石,似乎顿挫,其实算不得什么,非达目的不会终止。“风化”已知,“山崩”在何地何时焉能不知?这或许就是吕思勉先生所说的“真学问”。虽是古史研究,但应从现实时代中去讨生活。“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书所说之事,要转化成为眼前所见的事情。书本的记载,和阅历所得,合同而化,才是真正的学问。”这当为治史学人自勉。“重常人,重常事”也彰显了吕思勉对治史卓越的见解[4]19。

2.2 治学不宜预设成见,应以科学观点为指导

吕思勉在《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了讲学问不宜预设成见的观点,即一名优秀的史学工作者在下结论之前,应有科学的方法论思想做指导,不应被已有的观点所束缚,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方能对史学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3 注意学与术之别

吕思勉认为,“应付事情,最关键的是要注意学与术之别”[3]3,学以求事物的真相,术以知应付事物的方法。知道了事物的真相,应付的方法自然而生,只知应付方法却不明事物的本相会陷入穷于应付的境地。史家治史要学会变通,不可一味地用传统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换一个角度便会使事情迎刃而解,柳暗花明。

2.4 提倡中外比较

吕思勉提倡用中外历史比较法来研究历史。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他指出:“东洋之有秦汉,西洋之有罗马,其事盖颇相类;中国见扰乱于五胡,罗马受破毁于蛮族,其事亦未尝不相类也。然蛮族侵陵以后欧洲遂非复罗马人之欧洲;今五胡扰乱之余,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如故也。[5]前言”吕思勉当年的见地或许未必尽妥,但他所采用的中外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值得借鉴的。

3 治史观念

吕思勉除了提出了治史原则外,还提到了史家治史应知道的几种观念,主要有四个方面。

1)史学工作者要坚持史学进化论的观点,打破先前的循环论观点。史事是不断进化的,有生物之所以不同于无生物,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有生命之物,关键在于进化。

2)史学工作者要知道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一观点。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现象内部、现象之间都会有联系,这种联系都以物质为基础,其它现象都是依附其上的上层建筑。这种观点,对于了解史事和研究史学大有帮助。

3)物质文明的发达对国家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有一部分人总认为东方不如西方,永远赶不上西方发展的步伐。不知历史的人,总以为东西方之间的差距自古就有;知道历史的人,就知道西方的发达实在是得力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自己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不应妄自菲薄,而应奋发向上,知耻而后勇,抓住机遇发展经济,来逐步缩短与西方的差距。

4)要杜绝盲目的崇古观念。人类之所以崇古,乃是因为现代人羡慕原始共产制、民主制、财产公有制等,希望自己也能过上那种原始的美好的生活。崇古观念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应一味憧憬古代,应向前看,因为“历史是人类通过双手创造出来的,我们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才能实现远古黄金时代的梦想”[3]33。

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方法论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来说仍具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意义,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风气发生了变化,当今中国的学术界,无论中青年还是老前辈都对那种盛行于中国学术界达三四十年之久的空疏的“以论代史”的学风,对那些空头教条风气,产生越来越强的自觉的批判意识,这就使人们从吕思勉先生这样一些前辈史学家身上,从他一生的治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论从史出”的严谨求实学风与治学精神的价值与意义。这可以说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6]18。

[1]张耕华.吕思勉史学思想三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6):767-769.

[2]何周.浅论吕思勉的史学[J].池州师专学报,2007(2):62-65.

[3]吕思勉.吕著史学与史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3.

[4]李向平.不知风化,焉知山崩[J].历史教学问题,1998(1):19-20.

[5]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萧功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吕思勉先生的治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J].历史教学问题,1998(1):18-21.

Lv Simian’s Historical Methodology

YUAN Zhentang1,LI Hui2
(1.Dept.of Physical Science,Taishan University,Taian271021,China;2.Dept.of History,Taishan University,Taian271021,China)

Lv Simian divided the process of doing historical research into three stages.He believed that historians should valuate ordinary people and ordinary affairs,reject preinstalled prejudic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earning and academy.He thought that a historian must know how to make comparisons and adhere to the theory of evolution,understand the rule that economic base determines social development.He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ulture is significant,and a historian should reject the blind worship of the ancient.

Lv Simian;historical methodology;theory of evolution

K0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1.005

1673-1646(2011)01-0017-03

2010-07-10

袁振堂(1980-),男,助教,硕士,从事专业:历史。

猜你喜欢

史学方法论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史料二则
UAF的方法论意义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史学漫画馆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