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经济视野下广东与越南的合作与互鉴

2011-08-15

战略决策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越南广东企业

丘 杉

一、发展与越南的经济合作对广东开放经济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坚定实施和《粤桂琼海洋经济圈》提上议事日程,东盟在广东开放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广东与东盟合作,尤其是与越南经济合作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带来深化广东与东盟合作的机遇

广东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2010年零关税政策全面实施,广东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具有多重利好:一是关税降低使出口东盟的成本随之降低,广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得到提升;二是东盟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具有政策透明度和机制灵活性,能使广东产品规避反倾销风险;三是自贸区的投资便利机制,可以使有实力的广东企业在政府和商会的推动下到东盟投资,扩大广东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拉阔广东创造的资源配置空间。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深化与东盟的合作

中国国务院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东珠三角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下,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与东盟战略合作的指导意见》,重点强调利用“10+1”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机会走出去,文件提出了在东盟建立广东自主品牌生产基地;建立广东商品营销中心并提供跨境物流服务;参股开发东盟矿产资源;打造“中新”知识城;建立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创新中心;建设与东盟农业渔业合作示范区等主要目标,为珠三角政府与企业落实《纲要》、推进与东盟合作提供了操作路径,大大促进了走进东盟的积极性。①

珠三角各市正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合作协定生效机会进行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布局,政府和行业协会正在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总体协调机制,在资金筹措、外汇审核、人员进出、货物通关、检验检疫、项目管理等方面建立便捷高效的境内支撑体系,在领事保护、风险防范、信息沟通、政府协调等方面建立境外服务体系。其中越南是首先选定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三)“粤桂琼海洋经济圈”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使广东与东盟合作的平台扩宽

相关部门正在推动“粤桂琼海洋经济圈”的建设。这一经济圈的重点战略目标是将粤西、北部湾、海南国际旅游岛三个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联动和整合,重点是通过区域合作,实现发展资源要素的更大范围的重新配置,共同提升开发国际市场的能力。如果这一经济圈启动,可使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能从更大的空间来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参与国际分工,成为我国与东盟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最便捷的通道和重要的枢纽。

圈内将重点培育湛江、茂名、北海、防城港和海口等5个海洋经济重点市。这些城市将重点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承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功能。

其中,广东的湛江是我国大西南最主要的出海口,处于北部湾经济区的范围内,区位优势日益突出。湛江辽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良好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湛江必将做大海洋经济,形成海陆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将建设成广东对接东盟的重点城市。

(四)目前三个值得充分关注的广东东盟合作趋势

1.东盟与广东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2010年1—8月,广东省的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中国香港、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中国台湾。东盟为第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金额为510.1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出口2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7.7%;进口307.1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42.6%。②

广东东盟双边贸易增长幅度已经达到惊人的数字,显示双边经济联系的飞速发展,显示经济合作的日益紧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广东与东盟贸易处于逆差状态,而且急速扩大,显示广东对东盟资源和产品的依赖性增加。

2.广东各地市走向东盟箭在弦上

近年,广东各市对省委省政府关于“走出去”,尤其是走向东盟的要求纷纷做出响应,各自以自己的方法落实这一战略决策。

深圳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很大。一方面积极培育深圳本土跨国公司发展壮大。选择行业龙头和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制定个性化政策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引领企业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是结合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特点研究境外投资的新类型和新方式,重点发展境外研发型、国际营销网络型、境外加工贸易型、海外服务贸易型和获取资源开发利用型等跨国公司。

东莞则利用华侨新一代知识水平高的优势,招募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集中的华侨子弟到东莞进行培训,毕业后回到居住地做东莞企业的代理或雇员,并利用其人脉关系推助企业到当地投资。

经过努力,即使在金融危机严峻时期,珠三角对外投资也实现了平稳发展。2009年,广东省经核准新设境外企业356家,协议投资额15亿美元。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走出去”的这些几乎全都是珠三角企业。

同时,一批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并购海外优质资产。省广新外贸集团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洗牌”机遇,成功并购了拥有全球最大锌矿资源的澳大利亚卡加拦公司的19.9%股权,收购了香港最大的海上加油企业70%的控股权。广东农垦自2004年以来,已在泰国投资5745万美元收购并建成两家公司,年产干胶达19万吨。2009年,又在马来西亚设立新公司。目前,广东农垦营业总收入中,1/5是在境外实现的。③

珠三角企业也认识到,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大机遇。纷纷利用与东盟国家产业互补性强的有利条件扩大出口,开拓新兴市场。省农垦集团在马来西亚建立的橡胶园和工厂,带动了国内上亿元设备的出口。

深圳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的机遇,加强对“10+1”的宣讲,邀请专家详细讲解自由贸易区政策及相关协议内容、自贸区建设概况、发展方向及前景分析,鼓励企业更好地了解掌握运用自贸区政策,在2010年3月底前召开4场宣讲会。同时,结合东盟市场需求,积极组织深圳优势企业加大对东盟市场的拓展力度,计划于2010年12月份在马来西亚举办中国商品展暨洽谈会。同时,进一步推进“深圳越南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出台与落实各级财政扶持政策,协助项目实施主体扩大宣传推介、招商入园,使对外招商与项目开发建设同步进行。

截至2009年11月,珠三角累计在东盟设立企业168家,协议投资10.3亿美元。与东盟合作取得新进展。④

3.越南作为重要合作对象的位置日益明朗

首先,广东与东盟合作的深化,重点之一是广东与越南经济合作的深化,越南已经成为广东在东盟的极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其次,越南的许多加工贸易企业是直接从珠三角迁移过去的,因为劳动力比珠三角更便宜,越南成为珠三角代工企业迁移或扩大资本的目的地之一,其中珠三角的电子、纺织、造纸和家具等行业转到越南的不少,而且这种定向“粤—越转移”趋势还在加快。

再次,越南的加工贸易企业增多,也带动了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贸易,广东与越南企业原部件贸易迅速增多。

另外,“深圳越南经贸合作区”是广东在东盟建立的首个产品生产和销售专区,具有标志性意义。

可以肯定,随着“10+1”自由贸易区投资合作的深化、随着广东在中国参与与东盟合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随着广东自身开放型经济的调整成熟和完善,尤其是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越南将越来越成为广东发展开放经济的重要关注点、区域合作重要伙伴和资本输出的投资地。

越南正在成为广东走出去的优选目的地。据我们调查,许多市正在与各商会协会合作,在越南建立品牌产品展示中心,常年展示优势产品,方便越南客商洽谈采购。与越南相关部门沟通,举办跨国采购洽谈会,提供供需平台,邀请越南大型采购商来实地考察,与对口供应商洽谈采购。同时充分利用越南政府投资促进平台,加强与越南政府驻华投资促进机构的联系,组织针对性强、符合企业需要的专场投资政策说明及推介活动,为企业对越投资创造机会、提供便利。

越南与广东合作的重要性还在于:中国和越南都属于追赶型的后发国家,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承担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重任。越南与广东在开放改革(革新)方面具有相互借鉴的需要。不仅在商品贸易上具有前景,在发展路径上也可以进行互相借鉴。

二、后危机时代广东与越南的开放经济面临相似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发展模式上粤越相似

广东与越南从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有许多相似之处。

广东与越南同属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圈, 吸收外资从加工贸易起步、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接受国际产业转移资本,建立代工企业体系,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便宜的生产资源参与国际竞争。

外商对越投资最多的是加工制造业。统计显示,对越南直接投资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香港、韩国、开普曼群岛、日本和美国。⑤

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越南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越来越高。比如由于很多外资在越南设立家具厂,越南现在已经取代中国成为美国家具市场的最大供货来源地。

值得关注的是,越南与广东的相似之处是,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成为“世界工厂”,但企业下游严重依赖外部市场,而上游则依赖外部能源与资源,所以还没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仍是“躯干”国家,靠汗水参与全球化体系。

(二)后危机时代广东开放经济面临的挑战增多

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空间趋于狭小或拥挤将使广东受到国际市场瓶颈约束。有许多传统产品,广东占国际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当大,份额扩大到一定程度,有一个天花板的问题。

后危机时代,广东企业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涉案金额会不断增加,产品范围会不断扩大,而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不光是发达国家,而且连发展中国家也将频繁对广东出口产品采取种种限制措施。

不少国家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提高了技术壁垒。危机也使高能耗物资出口受到更多抑制。国际碳排放价格正在逐步形成,还有碳关税等等,都会限制广东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从总体上看,广东这些年增长比较快的是高碳排放的产业,今后高碳排放的贸易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国际限制。另外高碳排放还要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大宗的资源、能源供给,而这种大宗资源、能源的供给,需求是偏紧的,价格是上涨的,未来发展还要受到国际市场很大的制约。

在后危机时代,广东还面临土地资源瓶颈。工业用地不足制约了广东外贸出口增长的后劲,这几年广东实际新增工业用地本来就少,在扣除工业用地功能转换,实际年净增工业用地面积更小。受到土地资源不足的影响,广东许多出口大户企业在国内其他省市设置厂房,在外地形成新的出口。因此,在吸引外商在制造业上大规模投资方面,目前广东明显处于劣势。近几年,新的大规模外商投资项目落户广东的相对全国其他热点地区并不多。

后危机时代,广东的劳动力瓶颈也很严重。主要是劳动力素质难于适应转型升级要求,同时,量上也产生短缺。这一次的广东招工难,和以前还不太一样,因为危机,实际上出口产品价格下来了,为了拿订单,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大为压缩,很难出更高的工资,而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员工工资要求刚性的增长,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光靠市场价格去调节劳动力供求的难度很大。

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局面未变,需要关注和解决。出口企业反映,国外进口商订单短期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进口商贸易融资困难,出口企业收款延长,收汇风险上升,国内银行慎贷、惜贷现象普遍,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未得到根本有效缓解。

(三)广东今天的挑战也许越南明天将会面对

越南1988年初颁布《外国投资法》,1997年颁布《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确立了吸引外资的鼓励政策。

鼓励政策的核心点是实行税收减免。如越南的以上两个法例规定:在特别鼓励投资地区的项目和特别鼓励投资的项目,自获利年度起4年免交所得税,其后4年减半征收。利润税的优惠税率适用于外资企业和外国合营方,并适用于特别鼓励投资项目和鼓励投资地区目录的整个活动期限。同时,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在《进出口税法》规定的期限内,暂缓缴纳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原料进口税。

为增加企业固定资产而进口的设备、机械、专用交通工具,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建筑材料,生产所需的原料、生产线设备、机械及其零配件免交进口税。

在经营过程中,外资企业可将任何一个计税年度的亏损结转到下一个计税年度的利润中予以扣除,但不得超过5年。获准在越南市场销售的产品,由企业自行直接销售或通过代理销售产品。

有了优惠政策,越南近几年利用外资的增长很快。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头5个月,越南新批外资项目360个,协议额为71亿美元,同比增长40%。107个原有项目增资4.03亿美元,同比下降91.4%。从总体上看,今年头5个月越南实际利用外资约45亿美元,同比增长7.1%。

外商对越投资最多的是加工制造业,共127个项目,新批和新增外资额为25.5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66.1%;其次是水电气生产供应项目,投资额为22亿美元,占28.6%;第三是房地产项目,12.83亿美元,占17%。在36个对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荷兰排第一位,投资额为22亿美元,占29.4%;其次是韩国,15亿美元,占20%;第三是日本,11亿美元,占15.3%。⑥

越南和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有相似之处,并且以加工贸易为主体。广东是中国利用外资最早最多的省份,也是加工贸易大省。

广东参与国际化进程得出的教训是:国际竞争优势表现为两个不同层次的优势,而仅靠低层次竞争是不行的。所谓低层次的竞争优势,主要是指由于自然资源、自然禀赋等优势所赋予的,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自然资源、规模经济和简单生产方法等,不需要太大的代价就可以获得的较低层次的优势。所谓高层次的竞争优势,也称为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则建立在通过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营销策略和设备等方面持续的投资和创新而创造更能符合客户需求的差异型产品上。这种优势是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获得的。广东以前太过依赖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所以现在面临的困难较大,通过转型重新建构竞争优势的任务很重。就广东而言,虽然是全球大量消费品的制造商,但没有品牌、没有专利、没有技术。当国际市场变化时,难以置身事外。这次的金融危机,对广东冲击很大,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下降,与珠三角技术周期、存货周期、房地产周期等多种周期调整全都重合在一起,也恰恰进入需要调整的关键时刻。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的加工贸易企业必须进行优胜劣汰,所以经济震荡特别严重。

因为越南面临的瓶颈和广东一致,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对越南的冲击也比较大,同样出现外贸减速。原因与广东一样,对国际市场依赖大,经济结构相对脆弱。

广东的教训对越南有借鉴意义。越南要把握后发优势,避免走进以低层次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困境,提前做好预见性准备。

三、广东转型升级经验越南可以参考之处

中国越南开放道路值得相互借鉴,其中广东在开放型经济升级转型的动态也许对越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虽然广东的升级转型仍在过程之中,进程并没有完结,但其中有一些趋势已经显露出来了:

动态一:对加工贸易进行“转方式、调结构”

最近几年,尽管广东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有了大幅增长,但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仍然一直超过60%。所以,加工贸易升级转型是广东的重中之重。广东加工贸易牢牢抓住了“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汪洋书记提出了“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的精辟论断,使得广东上下对推进产业调整的认识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

广东围绕“鼓励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扶持一批有规模、有优势的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委托设计向自主品牌转型,增强设计研发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增加内销业务”这一主线,促使企业在加工环节,而且在模具制造、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增强创新能力。

动态二:聚精会神地进行技术创新

广东各市大力搭建技术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提升生产力水平。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扶持企业设立研发平台,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扶持和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平台,开展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广东一大批企业经受了考验,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排头兵。面对金融危机,实现了经济效益的逆势增长。如深圳迈瑞企业近年来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以上,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使企业在危机中逆势而上,大量新产品的推出,不仅在国内迫使国外公司大幅降价,而且在国外迅速占领市场,去年增设了16个销售公司。

动态三: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广东各市按照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投资,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资项目进入的思路进行调整。从等上门到找上门,集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登门招商活动,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研发、营运中心等,推动能源、交通、环保、物流、旅游等领域国际合作。

动态四:推进市场多元化

欧、美、日和港澳是广东外需的传统市场,占出口的大部分。广东加大力度开拓新兴市场,包括俄国、印度、巴西和中东、南美、非洲等。对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

动态五:建立风险机制

广东加大世贸组织事务工作力度,抓紧了贸易政策的WTO合规性审核工作,完善贸易安全与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积极应对各类贸易壁垒,尤其是反垄断等新型壁垒,重点做好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大案、要案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维护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监控和预警机制。积极防范由国际金融创新与合作、跨国产业并购、国际产业技术标准调整、国际贸易争端、汇率变动、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波动等带来的风险。

以上介绍的广东的一些发展动态,对于相对在后期来发展加工贸易和建立开放经济体系的越南,应该还会有一些参考作用:比如在加强与国际产业培育机构的合作方面,要致力于推动更多的外资企业开展生产力提升辅导,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OEM”向“ODM”生产模式转变。又比如,要致力于建设更多公共科技平台,集聚高端人才和设备,为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等服务。另外,要鼓励企业积极行动建设自身品牌。大力引导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品牌经济,要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引导企业注重利用品牌“软”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内涵式集约发展,推动企业走上从价格竞争到质量竞争再到品牌竞争的升级之路。

从双方关系上看,广东只是一个省份,越南是一个国家,显然不在同一个层次。但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广东今天经历的阵痛和调整,也许对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开放的越南还是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我们希望通过交流,也能学习到越南在开放过程中的好经验,推进广东的开放,并且通过交流,探讨密切两地经济关系的各种路径,影响政府和企业今后加大力度来推进“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注释:

①《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与东盟战略合作的指导意见》,见2010年5月24日广东各主要报刊网络。

②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关于2010广东省外经贸进出口情况相关分析报告。

③ 以上相关数字由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2010年8月31日网站发布。

④ 梁耀文:广东要争当中国—东盟自贸区排头兵,南方网广东发展论坛,2009年12月22日。

⑤ 越南《经济时报》2010年5月28日报道。

⑥ 越南《经济时报》2010年5月28日报道。

猜你喜欢

越南广东企业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企业
企业
企业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越南百里“银滩”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