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相待 务实进取——中国与新加坡建交20年评析
2011-08-15张九桓
张九桓
一、2010年是中国与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中新关系发展高潮迭起,世人瞩目
1994年,双方决定开发建设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这个旗舰项目的建成对中新全面合作发挥了引领作用。
2003年,双方决定成立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这个具有指导、统筹和协调功能的机制,对双方在多领域的合作起着把握方向、推动落实的作用。
2008年,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时开始建设第二个旗舰项目天津生态城,标志中新合作正形成新一轮发展势头。
二、回首20年历程,我们高兴地看到
两国高层保持密切互访。中方国家主席、政府首脑以及党、政、军等高层领导均访问了新加坡,新方总统、总理、资政以及其他高层领导也访问了中国。李光耀在两国建交前就以总理身份市长研讨班、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考察项目、两国外交部互惠培训项目等。自1996年以来,中国派出近3万名中、高级干部赴新研讨、培训。2001年起,新加坡也定期派中高级官员来华考察、学习。2004年5月,双方决定成立“新加坡-中国基金”,支持两国青年官员的培训与交流。2009年,双方签署关于两国中、高级官员交流培训项目的框架协议。去年以来,双方先后在上海和新加坡举办了“领导人才选拔与培养论坛”和“领导力论坛”。目前中国在新加坡留学生约4万人,新在华留学生约3200人。
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双方保持沟通并相互尊重。在涉台、涉藏、涉疆问题上,新加坡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在南海有关岛礁争议问题上,新方认为这是中国与个别国家之间的事情。在法轮功问题上,新方照顾中方的关切。在涉及新加坡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等问题上,中方始终尊重新方的立场和做法。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双方都有良好的协调和配合。
三、研究20年的历程,我们发现中新关系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以诚相待
中新之间既相互学习、又相互批评。早在1992年邓小平就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近年来,中国人赴新取经可谓争先恐后,不绝于途。新加坡领导人多次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提出批评、建议,不少已为中方采纳。中国领导人曾说,新加坡的经验为中国破解一些改革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新加坡也提出向中国学习。新方对中方的批评、建议也很尊重。中新之间堪称“诤友”。
(二)务实求真
中新合作注重实效。再好的计划也随时准备在实践中作必要的修正和完善。苏州工业园区是双方合作重点项目,前期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但实施中还是遇到麻烦。双方不回避矛盾,正视存在的问题,大胆调整思路,把园区建设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今年8月,纳丹总理访华时曾对中方领导人表示,双方在苏州合作的初期曾遇到一些困难,现在回想整个过程,新方从中获益匪浅,明白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三)与时俱进
中新关系的发展,始终适应时代要求,顺势进取。上世纪70年代,为抵御苏联南下战略和越南的地区霸权主义,新加坡支持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与中国建交,新出于对安全环境的考虑未能与中国建交,但很快与中国互设商务代表处,开展了正常往来。90年代,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独超、中国遇到困难的背景下,新加坡乐见印尼与中国复交,中新之间也很快实现建交。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新加坡与中国的经济合作逐渐由沿海向西部、中部和东北发展。中新合作重点项目的内涵,由注重先进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向绿色、低碳和知识密集型推进。中新合作总能亮点闪烁,生机盎然。
(四)中新关系今天的成就,是两国政府和人民20年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源远流长的中新友谊的结晶
据史籍记载,从公元10世纪起就有中国人到新加坡经商。19世纪以后,中国东南沿海到新加坡谋生人数大量增加。1877年(光绪三年),清朝政府在新加坡设置领馆,委任了第一位领事。1891年,清政府将驻新加坡领馆升格为总领馆,任命黄遵宪为首任总领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孙中山曾8次到新加坡开展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新加坡华人领袖陈嘉庚舍家救国,毛泽东同志曾称赞其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帝国主义曾散布“第三中国”谬论,挑拨中新关系。1956年,周恩来总理专门发表谈话,指出中国政府愿意看到新加坡华人取得他们自愿申请的新加坡公民的资格,完全效忠于他们所在的国家。只要他们取得新加坡公民资格,就不再具有中国公民的资格。中国政府不赞同双重国籍。中国政府关于单国籍政策的宣示,粉碎了帝国主义的谎言,在世界引起积极反响,增进了中新了解和友谊。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成立,李光耀总理曾表示,新将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之后同中国建交,中方表示理解。自70年代中期以后,中新之间的交往逐渐活跃。90年代的建交是水到渠成。
事实证明,中新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完全顺应时代的要求,符合两国的利益和人民的心愿,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五)广东与新加坡联系特别紧密
早在新加坡开埠之初就有广东人到新加坡谋生。19世纪中叶,在“下南洋”的移民潮中更有大批广东人来到新加坡。被誉为“新加坡共和国之父”的李光耀资政,其祖辈就是当年从广东大埔移居新加坡的。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李光耀在频繁访华中经常访粤,并曾携家人到大埔寻根问祖。广东省领导也多次访新。广东与新加坡之间的人文交往与经贸合作十分活跃,且富有成效。2009年,即便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情况下,广东与新加坡进出口贸易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达到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7.7%,约占中新贸易总额的33.3%。广东是新加坡在华第一大省级贸易伙伴。自1979年至2008年,新加坡在广东投资1952项,累计投资额54.5亿美元,是广东第5大投资国。广东企业家也纷纷进军新加坡,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150家中国公司中,26家来自广东。2009年,广东与新加坡建立新加坡-广东合作理事会,举办“广东-新加坡发展论坛”,着手兴建“广州知识城”。双方在新形势下继续携手合作,应对危机,共谋发展。广东与新加坡的合作,对推动中新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展望未来,我们对中新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当前,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多极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尚未结束。中国和新加坡等经济体已率先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中新建交20年的成功实践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中新双方应继续保持密切的高层往来,不断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推动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天津生态城建设。加强人文交流,继续做好人才培训合作,建成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推动中新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朝着更加深入和广阔的方向发展。
我们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新关系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