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张澜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2011-08-15

黑龙江史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刘湘川军抗日

谭 锐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论张澜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谭 锐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张澜作为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三个时期,始终与时俱进,奋斗不息。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去,不仅利用自身的影响,极力劝说四川的军阀率兵出川抗战救国,还与中国共产党协肩并战,共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战团结的阴谋,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澜;抗日战争;贡献;影响

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曾被毛泽东誉为“川北一圣人”。张澜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三个时期,始终与时俱进,奋斗不息。1955年2月,张澜先生逝世,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在民盟上海支部举行的张澜逝世追悼大会上致悼词称:张澜先生做了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领导了辛亥革命前的四川保路运动;第二件大事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第三件大事是抗日,团结民主政团与共产党合作;第四件大事是不参加也不承认伪“国大”会议,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解放事业,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本文重点介绍张澜为抗日战争所作的多项工作。

一、领导后方抗日组织,促蒋抗日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张澜万分愤怒,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地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7月中旬,在共产党员张崿的促进下,张澜和于渊、王干青、张志和等民主人士写信给“成都各界救国联合会”,建议组建“华北抗敌四川后援会”(简称“华抗”)。“救国会”经过7月9日和13日召开两次执委扩大会讨论后,决定接受张澜等人的建议,改“成都各界救国联合会”为“华北抗敌四川民众后援会”。在“华抗”成立大会上,张澜被推为会长,继续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7月17日,国民党四川省党部派人同“华抗”谈判,要求该会并入“四川省各界抗敌后援会”(简称“省抗”),以统一后援组织。7月21日,“四川省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张澜仍是其主要的负责人。此外,张澜还担任了省战事统制委员会委员(刘湘任委员长),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团成都办事处顾问,省动员委员会委员、常委等职。

9月18日,“省抗”举行“九一八”事变六周年纪念万人群众大会,张澜担任大会主席团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大家一致起来抗敌作战,收复失地,迅速打倒日本,复兴中华民族。

并呼吁政府立刻武装民众,彻底开放学生救国运动,彻底查缉日货、肃清汉奸卖国贼,对日实行经济绝交,动员全民族对日抗战。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1938年2月7日至13日,张澜在成都参与、发起和领导了“反侵略运动宣传周”。在13日举行的反侵略运动大会筹备会上,张澜被推为主席团主席。当日,成都各救亡团体都先后出动,进行宣传。下午三时,各界民众在少城公园举行反侵略大会,张澜在台上大声疾呼:“开放民众运动!”“实行全民抗战!”“坚决抗战到底!”博得雷鸣般的掌声,揭开了成都救亡运动高潮的序幕。

二、为抗战救国奔走呼号,促成川军出省抗战

为赴国难,张澜极力协助中国共产党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竭力敦促刘湘、邓锡侯、李家钰、宋哲元等川军将领率军出川抗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刘湘的争取工作。

刘湘是四川最大的军阀,实力雄厚,他的抗战态度对于民族抗战事关重大。刘湘曾是张澜的旧属并和张澜交情颇深,因此其抗战主张深受张澜的影响。刘湘在战略问题上常征求张澜的意见,张澜总是多方劝说其应在为国为民方面多作贡献。早在抗战爆发前夕,刘湘就曾向张澜请教:“一旦日寇发动侵略,川军将何以处之?”张澜力劝刘湘“坚持抗战,救国救民”,“做爱国将军、民族英雄”。在张澜的开导下,刘湘的思想起了很大变化。抗战爆发后的第三天,即7月9日,刘湘就电呈蒋介石,请求出兵抗战。7月14日,刘湘又通电各省军政首长,望共赴国难。8月,蒋介石政府决定召开“国防会议”,刘湘接受张澜的建议,于8月7日赴南京出席会议。在会上,刘湘慷慨陈词: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先攘外才能安内。并表示,如抗战,四川可以出兵40万,提供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刘湘的讲话深得主战派的赞许。回川后,刘湘便同邓锡侯、李家钰等积极准备川军出川抗战。9月5日,四川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日将士大会在成都少城公园举行,刘湘和各军师旅长及各界代表千余人到会。张澜神采飞扬,致欢送词,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基本情况后,认为“日本利在速战速决”,“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抗战,则日本的国内恐慌只有日甚一日”,希望川军拿出自己的特长,“冲锋陷阵”,并勉励各级长官要“爱民如子,与士卒同甘苦”。还希望川军要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合作,“使抗战力量更加团结与巩固”。川军将士代表也纷纷表示:失土不复,誓不返川!表达了川军誓与日寇决一死战的决心。

与此同时,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但因病体未愈,因此对是否亲赴前线踌躇不决。张澜勉励他说:“慎行全身,畴昔保川,如今保国,当勉励以赴,悠悠众口,谗诬自息。”[2]刘湘听后毅然决定亲赴前线指挥,以带病之躯指挥战斗,不幸于1938年1月20日病逝,终年仅48岁。刘湘灵柩2月下旬运回成都,张澜亦作文祭云“统一抗战,矢志不移”,“出师未捷,大星遽殆,江汉流悲。”[3]不久川军邓锡侯部第一百二十二师师长王铭章在山东藤县保卫战中,孤军抗敌,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尽管川军遭到重大伤亡,但张澜仍然希望川军大量出兵,他认为“当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只有从速出师抗战,立功于国家,才是川中军人的光荣”。[4]

三、支持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动员群众抗日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主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直接促进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深为张澜所赞许和拥护。

在此期间,张澜撰写了一些论述抗日战争问题的文章。他认为:“对日抗战之展开,殆将如积水于千仞之上,不可遏止矣!”怎样才能“操胜利之左券”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动民众,认为“宜作全民武装之防卫战争”,“以尽全民皆兵之用”。[5]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和重建四川党组织,领导全川的抗日救亡运动。由于张澜在川声望素著,且在政治上比较进步,因此中共向来重视对张澜的争取工作,多次派人与张澜接触、面谈。对于中共团结抗日的主张,张澜十分赞赏,积极支持中共开展工作,利用其在四川的影响协助中共广泛团结各方力量,壮大统一战线。

1938年11月21日,张澜与梁漱溟应南充地方人士之请,在南充职业中学作报告时,再次提出了“民众总动员”的任务,他说“全国上下,不分党派,共同救亡,除汉奸外,凡中国人都应起来负起抗战建国的责任”。1939年9月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澜也谈到了民众运动的问题,说“要相信民众的伟大力量,要大胆的积极的开展民众运动,造成全国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无比巨大的反对日寇侵略的力量,来置敌寇于死地”。[6]可见张澜充分看到了民众的伟大力量,也认识到发动民众对抗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澜在以后的多次谈话中都阐述过这一动员群众抗日的主张。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反对投降主张,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国内少数汉奸公然散播妥协、投降的理论,暗地里媚日作奸。张澜十分痛恨这一卖国行径,在1938年底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会议上,他针对汪精卫与敌妥协的谈话,严词责问并严厉批驳他的谬论,使其狼狈不堪。会后不久,12月29日,汪精卫发表“艳电”公开叛国投敌。张澜闻讯后,于1939年1月3日会同黄炎培等发表《讨汪通电》,声讨汪精卫的叛国罪行,表示“惟愿吾全国同胞,认清利害,坚定意志”,“增强抗战力量,争取最后胜利”。[7]张澜等人的通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年9月2日在接受《新蜀报》记者专访时,张澜再次声讨汪精卫,称“汪逆本身已经是臭得令人作呕了”,并指出,“我们除了用电报去打击他外,重要的是另外两个问题:第一,要展开反对妥协投降的谬论,要和受了汪逆影响的分子,作思想上的斗争;第二,我们还要同汪逆作政治上的斗争,要用国内的政治改进,来粉碎汪逆造谣离间的政治欺骗”。[8]正是在张澜等人的推动下,国民参政会在汪精卫叛国10个月后通过了《声讨汪逆兆铭》的议案。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决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1939年4月和6月,又秘密颁发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反共文件。面对国民党的分裂行为,张澜心急如焚,他曾当面质问蒋介石:“共产党抗日是好事,为啥子要反它?恨它?还成立啥子防共委员会,这岂不是在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么!如真要抗日,就不能反共呀!”[9]使蒋介石无言以对。

五、争取外援,团结海外一切力量抗日

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德意日法西斯强盗猖獗的年代里,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难以捉摸,中国的外交到底该怎样走和走到何方呢?张澜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除了在国内要发动民众外,还要“在国际上要摆脱孤立,审择良友,联合苏联,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国家”,“以得援而自固是也”。[10]张澜还认为,“很明显的,我们一方面应联络美英法等强大的民主国家,另一方面应更加强与巩固对拥护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关系,获得它们的巨大同情与援助,把敌寇从国际关系中孤立起来”。[11]张澜同时又强调,在外交方面,“我们要依靠自力更生”,并认为“国内的精诚团结与国共合作,将是巩固这种外交政策的基本力量”。[12]张澜主张抛弃意识形态的分歧,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共同抵抗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侵略,各种反法西斯力量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孤立和打击敌人,惟有如此,反法西斯战争才能早日取得胜利,人类才能实现解放。张澜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和对国际局势的深刻认识,得到当时多数爱国的有识之士的赞同。他对我国抗日外交的阐述无疑给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外交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蹂躏中华大地的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张澜毅然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去,利用自身的影响,积极领导大后方的抗日组织,极力劝说四川的军阀率兵出川抗战救国,还与中国共产党协肩并战,共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战团结的阴谋,严厉谴责汪精卫等人的卖国投降主张,不遗余力地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张澜为抗战的胜利所做如此之多的有益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对其在抗战中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赞赏。正如陈毅在上海民盟支部举行的张澜逝世追悼会上所讲:“在抗战时期,张澜主席始终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反对投降,反对分裂,领导民主政团同盟和蒋介石分庭抗礼,对外抗战,反对妥协;对内坚持团结,反对分裂,这是严重的考验,是一个关键问题,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13]

[1]崔宗复.张澜先生年谱[M]].重庆出版社,1985.第3-5页。

[2]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集粹[Z].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第215页。

[3]冯维纲.张澜[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 174页。

[4]龙显昭等编.张澜文集[C].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第121页。

[5]康大寿、谢增寿.张澜传略[M].档案出版社,1992.第67页。

[6]余科杰.张澜评传[M].群言出版社,2002.第 205页。

[7]张茂延.抗战时期的张澜[J].四川统一战线,2005,(10)。

[8]戚如高、潘涛.张澜与中国民主同盟[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第 55页。

[9]余科杰.张澜评传[M].群言出版社,2002.第 201页。

[10]康大寿、谢增寿.张澜传略[M].档案出版社,1992.第67页。

[11]余科杰.张澜评传[M].群言出版社,2002.第 205页。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重庆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重庆文史资料(第24辑)[Z].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 97页。

[13]崔宗复.张澜先生年谱[M].重庆出版社,1985.第4页。

谭锐,女,重庆丰都人,硕士,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刘湘川军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成绩是最好的颜值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从川军看黔军的发展
抗日英烈马威龙
川军将士抗日出征歌
为何是川军?
爷爷的抗日
许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