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专业英语写作教学

2011-08-15陈念君

重庆与世界 2011年21期
关键词:诗学写作者记叙文

陈念君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

随着国际、国内教育大环境的改变,作为专业英语教学重点的英语写作教学面临困境。纵观欧美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在欧美各国关于写作教学观念的流变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由注重文学修养到注重语言的实际功用”[1]。在写作教学愈益实用化的同时,国内外的教育都面临着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写作教学的实用化倾向势必造成文学阅读的边缘化,高校外语专业的文学课的地位下降,文学阅读仅限于简写本或缩写本,甚至以观看由原著改编的电影替代[2]。“浅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模式。此外,专业英语写作教学本身的重点也偏重实用性很强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对基础性的描写文和记叙文写作教学和训练重视不够。阅读的肤浅势必影响写作的积累;教学内容的偏离势必进一步弱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教育的大众化不但降低了教育对象的基本素质,并且在国内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影响下,在校学生人数激增,教师课时量剧增,给专业的英语教学,尤其是专业写作教学带来重大影响,加剧了专业写作教学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从事专业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纷纷探讨新的写作教学理论和方法。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关注写作结果转向了关注写作过程。对写作过程的研究细化并深化了对写作者写作过程的认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写作中的问题。在认知科学影响下不断发展壮大的认知诗学不仅从理论上确立了文学阅读的认知功效,而且,从更实际的层面给英语写作的教学提供更直接的见解和方法。因此,本研究从认知心理学对写作过程研究中的一个盲点出发,探讨认知诗学的相关理论对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认知心理学有关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与不足

西方对写作教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结果”到“过程”的演变。西方传统的写作教学重视写作的结果,因而被称为“成果导向”。受到“儿童中心论”教育思潮的影响,写作教学逐步从“成果导向”转化为“过程导向”(processoriented),即重视写作的过程(writing-process)。

对写作过程的研究又分为线性模式和循环模式。线性模式开启了对写作结果向写作过程的研究。这一模式将写作过程划分为写作前(prewriting)、写作(writing)和改写(rewriting)3个阶段。这一模式对写作过程的描述仅限于写作的外部操作性活动的特征,对写作者在该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在心理过程或认知活动特点缺乏阐述;忽略了写作实际过程中各个阶段间活动的循环和交融,有把写作过程简单化之嫌。

对线性模式的超越性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斯、弗劳尔(Hayes&Flower)提出的“循环模式”。这一模式包括计划(planning)、转换(translating)和检查(reviewing)3个不同的阶段。海斯和弗劳尔特别强调,写作过程不是按照上述顺序直线进行,而是三方面的活动相互作用、交替或循环发生。

在此新模式中,写作过程已不再是信息“输入”、“加工”到“输出”的单一流程,而是由写作环境(thetaskenvironment)、作者的长期记忆(thewriter’slong-termmemory)和写作过程(thewritingprocess)3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循环系统。它指出了影响写作过程进行的因素:写作环境、作者、长期记忆[3]346。不难看出,在修正后的模式中,作者的长期记忆从原有模式中的第一个阶段的计划中抽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因素,可见这一因素对写作过程的重要影响。

写作者长时记忆所存储的信息对写作过程的影响作用也受到其他专家们的关注,并以不同的方式得以表述,表现为“知识表述模式”和“知识转换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别反映了初学者和熟练的写作者写作的过程。“知识表述模式”是指个人充分利用天赋的语言能力和经过社会经验习得的技巧所进行的写作,它反映的是不擅长写作的初学者的写作过程。而“知识转换模式”反映的却是有经验的熟练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稿一再修改,使其内容充实,组织完善[3]347。

当然,无论是“知识表述模式”还是“知识转换模式”,与海斯、弗劳尔所提出的模式一样,知识储备或写作者的长期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知识结构转换模式”中,“内容知识”与“写作者的长期记忆”相似,都与写作者的知识储备有关,也与写作者的阅读经历有关。但是无论是海斯、弗劳尔还是其他的认知心理学家都更关注通过写作解决问题,因为他们都倾向于将写作视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更多地强调写作的实用性。这与西方写作教学观念从注重文学修养到注重语言实际功用的发展流变相适应。所以,在上述的各种模式中,知识储备或写作者的长期记忆是重要组成,但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论述。尤其是如何有效地获得长时记忆,在上述研究成果中语焉不详。有效地获得关于英语写作的长时记忆是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在专业英语写作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认知诗学的产生和发展对解决目前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获得长时记忆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认知诗学及其相关理论

作为认知学科中的新成员,认知诗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认知诗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认知诗学主要探讨诗歌欣赏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关注心智的诗性特征,强调对心智活动进行认知分析;第二阶段,认知诗学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运用相关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心智风格在文本特征上的体现;第三阶段,认知诗学以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明确提出以文学文本的阅读为研究目的,强调文学阅读的体验性、互动性和文学语境性[4]。从上述3个阶段的发展可以明显看到,认知诗学的研究对象从诗歌文本不断扩大到了所有文学文本;认知诗学始终关注对这些文学文本的阅读中的心智过程或认知分析。正如Stockwell所言:“认知诗学就是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5]主要关注文学阅读与普遍认知的基本关系。到了当下的第三个阶段,认知诗学更多地关注“故事”这一文学形式。

认知诗学关注认知。认知可分为3类:一般认知、审美认知和科学认知。认知诗学认为文学阅读对这3类认知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只是对审美认知的影响最直接和强烈[6]。文学阅读者在阅读这一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心智改变主要源于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故事”的认知。在此,认知诗学对“故事”的范围作了重新的界定,提出“泛叙事”这一概念。“泛叙事”的观点认为,叙述是人类最基本的言语活动和话语事件,它无处不在。认知叙事学家Herman也认为:“故事存在于一切文化及亚文化中,可以被视为人类与时间、过程、变化达致协调的一种基本策略。”[7]2以“泛叙事”观点为基础,Burke提出“故事是基本的认知能力,因为我们以故事的方式去组织我们的大部分的经验、知识和思想”。另一位人类学家格尔兹也持相似观点,认为“我们人类用隐喻来思考,通过故事来学习”,而“叙事是呈现和理解经验最好的方法,经验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东西。我们叙事地研究经验,因为叙事的思考是经验的一个关键形式,也是撰写和思考经验的关键方法”[6]9。

除了“泛叙事”,“叙事投射”是认知诗学理论中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故事”何以影响认知,乃是源于投射,尤其是在叙事投射中,因为一个故事帮助我们理解其他故事甚至创造新的故事。所以,叙事投射是指在心智活动中一个故事投射到另一故事,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他故事,甚至创造新的故事[8]123。通过叙事投射,已有的经验或故事结构得到激活,并使获得新的认知或提高认知能力成为可能,这种叙述的投射能力是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交流的最基本因素。

“故事”和“叙事投射”这两种认知工具与作为认知功能的“记忆”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写作过程中“长时记忆”的获得。记忆是一种认知功能,“叙事是一个对记忆的再加工过程”[9]230。故事的讲述依赖于记忆,又促进记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是通过复述实现的。这一过程可以描述为:外界的刺激进入大脑后通常作为短时记忆储存,经过复述后就可能成为长时记忆,而复述就是一种叙述。复述分为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而信息主要靠精细的复述才能从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故事的讲述是一种比日常叙述更为精细的复述。对过去时空的叙述可以激活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巩固新获得的知识,有助于把某些知识转化为长时记忆,还能激活叙述者和被叙述者的已有经验,刺激和锻炼大脑的心智活动;叙述的认知过程既能储存知识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还能通过故事投射和心智空间构建新的结构,启发想象。所以有“在叙事中练习记忆”一说[10]174。

“故事”和“叙事投射”与记忆的密切关系有效地解决了认知心理学对写作过程研究中语焉不详的长时记忆如何形成这一问题,从而给写作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

三、认知诗学对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认知诗学理论对“故事”这一概念的新发展,“泛叙事”概念的提出,对“叙事”的认知功能的阐释,以及对记忆这一认知功能的分析都对作为另一种认知手段的专业英语写作的教学给予了新的启示。

认知诗学关于“故事”和“记忆”的相关理论适时地解决了认知心理学对写作过程研究中的盲区,有效地解决了长时记忆获得的问题,即短时记忆有效地转换为长时记忆的问题。通过对故事的认知,阅读者对阅读过程中所获信息的短时记忆有效地转化为长时记忆,为阅读者转换为熟练的写作者提供了条件,因为长时记忆是写作者信息输出时的主要来源。因而,认知诗学关于“故事”及“记忆”的相关论述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阅读对于写作者的重要性。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要从根本上解决英语写作难的问题,自然要考虑通过大量与英语文本,目前主要是以故事为主体的英语经典文本阅读来获得英语写作时需要的长时记忆,以便顺利地从中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只有首先成为熟练的英语阅读者,才能成为熟练的英语写作者。

此外,认知诗学关于“泛叙事”和“叙事投射”的理论有助于纠正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写作教学实用化趋势下文学阅读边缘化的现象,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认知诗学关注故事的认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学及文学研究的地位,相应地,文学阅读的重要地位也再次得到确认。作为英语语言的习得者,在校英语专业学生自然应该加大对英语原文作品,尤其是叙事类的英语原文经典作品的阅读,而非时下流行的“浅阅读”。

认知诗学对“叙述”的界定有助于重新认识记叙文与描写文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改变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的写作教学模式。目前专业英语水平考试主要是专业四、八级水平测试。在四、八级的测试中,写作主要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受到测试导向影响,在各年级的写作教学中,基本上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描写文和记叙文的教学和学生写作实践的总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认知诗学从思维和认知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故事”和“叙述”的认知功能。“故事”不仅是人类表达、陈述的结果,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叙述不但是获得认知能力的途径,也是认知能力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记叙文的学习和写作非常重要。而目前在校英语专业学生习惯了模式化的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对于创新性和想象力要求高的记叙文和描写文类的写作捉襟见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有必要在加强学生平常对叙事性较强的英语原文阅读的同时,还应改变教学和考试中偏重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现状,大力加强对记叙文和描写文的考核力度和在教学中增加对上述两类文体的教学和写作实践。

四、结束语

认知心理学把对写作的研究深入到了写作者的写作过程,但对关系到写作者顺利地进行知识转换的长时记忆却语焉不详;认知诗学关注阅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主要是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心智变化。认知诗学关于“故事”和“叙事投射”的相关理论有效解决了认知心理学在写作过程研究中的盲区,这一盲区是目前在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必须解决的问题。认知诗学关于“故事”、叙述和记忆的关系确认了文学阅读在获得长时记忆中的重要作用,确认了文学阅读的重要认知功能,从而重新确立了文学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对纠正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写作教学实用化趋势下文学阅读边缘化现象不无帮助,也揭示了加强文学阅读是从根本和源头上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途径。认知诗学有关叙述和“叙事投射”的理论彰显了记叙文体在写作和阅读这两种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改变专业英语教学和测试中偏重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现象,加大对记叙文和描写文类的教学和考核力度,改变学生畏惧写作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现状,才能从本质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赵静.写作教学的实用化倾向:国外写作教学启示之一[J].学科教育,1998(11):26.

[2]程爱民,徐劲,柯可,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6):12.

[3]张肇丰.当代西方写作过程模式的研究与发展[J].心理科学,2003(2):346.

[4]蒋勇军.试论认知诗学研究的演进、现状与前景[J].外国语文,2009(2):23.

[5]Stockwell,Peter. 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2: 1.

[6]熊沐清.故事与认知:简论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J].外国语文,2009(1):6.

[7]Herman. Narrative Theor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M]. CSLI Publication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and Information,2003.

[8]Gravins Joanna,Gerard Steen. 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3.

[9]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米歇尔.像理论[M].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诗学写作者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背诗学写话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写作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