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研究

2011-08-15莫冬丽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工作

莫冬丽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xjx2946@163.com)

“职业倦怠”一词由英文“job burnout”翻译而来,有时也被译作“工作倦怠”“职业枯竭”等。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情绪及疲惫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而教师的职业倦怠则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况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精神疲惫和紧张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近些年来,高校教育为了适应高科技、快节奏、多竞争的社会发展,承受着教育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接受挑战、促进发展,努力学会适应的过程中,教育的发展同时也陷入了暂时的困境。教师产生的职业倦怠,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对其工作都有许多消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处于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状态,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和严重的问题。因此关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探究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形式及影响

1.1 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发现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或重度亚健康状态的极为普遍,职业倦怠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 心理方面 害怕参与竞争;逐渐失去在工作中的乐趣,对办公场所有排斥感;时常处于沮丧状态;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对工作中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1.1.2 生理方面 食欲不振、活动力缺乏;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时常产生疲劳感、失眠、头晕、全身酸痛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

1.1.3 行为方面 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经常感到压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缺乏活力与热情,言语冲动、行为过激。

1.2 职业倦怠的影响

1.2.1 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影响,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可导致其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极度疲劳,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1.2.2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反过来又会影响工作。导致工作状况恶化,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1.2.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受害者。在长期的师生接触中,教师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从而引发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1.2.4 教师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队伍的流失率提高,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平稳发展。

2 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工资福利不高,在经济上感到窘迫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高校教师队伍有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出,造成学校始终由于缺乏有经验、有水平的教师队伍的支撑,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的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工资福利不高,待遇较差,难以吸引到有水平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而与社会上同类人才相比,教师的劳动付出相比很不相称,形成明显的“脑体倒挂”现象。高校教师工资大约分为13个级别,助教是教师系统级别最低的,对于年轻的教师工资集中在2 000~2 600元之间。生活在高校的大部分普通教师内心却充满着抱怨和无奈,多少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只不过是仅够生存的一点工资。面对高额的房价更是只有望洋兴叹。经济上的拮据导致很多的后顾之忧无法有效处理,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2.2 高校在学校管理上有待改革 高校主要沿用行政管理体制,校长领导院长,一级管一级逐层下移。行政权力的泛化和学术权利的弱化,导致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教师参与决策也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教师的意愿得不到体现,直接导致了教师认为“官位”价值大于“教师”价值。因此,一部分教师将会不安心于教育、科研,而是努力去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管理思想上表现为不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而是以领导和行政人员为中心,行政部门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意识越来越淡漠。服务对象本末倒置,导致学校与教师之间产生互不信任的工作环境,降低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易产生职业倦怠。

2.3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现在培养跨世纪人才,无不体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教师被认为是精神上最富有的人,可现实并不是这样。然而在当今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从而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教与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应有较高的创造性。而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教学的发挥。目前,学生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师工作的考评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奖励机制不健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等等,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

2.4 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绝大部分的教师将自己专业发展作为重要的需要,他们很在意学校对其发展和培养的重视程度。教师职业发展问题往往变成了教师个人的自然成熟和自发行为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缺乏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发展上存在极大的随意性,而且自主性不够,发展意识不强。二是学校缺乏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表现在学校不了解教师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发展需求,着眼于教师个体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在教师的可持续教育以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投入不多,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信息、知识更新比较慢,导致了教师的心理焦虑和职业危机感,加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2.5 教学环境和内容的单调 教师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一位老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产生。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

2.6 个体人格特征的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人格特征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有的人性格常常表现为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时间观念强、急躁等,当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或由于外界干扰而不得不作出妥协让步时,会感受到压力而出现倦怠。一般来讲,教师如果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会相对较少,即使遇到了,凭借自身良好的素质,也能较为妥善地缓减,从而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相反,如果教师具有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能力素养也较差,情况则完全相反。

3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

3.1 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是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的各级主管部门应该在有限的条件下积极地为教师减压。学校对工作环境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尽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的问题,允许教师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实行非坐班制。尽力减少学校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让教师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为缓解工作压力提供一个健康、科学的平台。

3.2 实施民主开放的管理 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体。作为学校的被管理者的教职工群体,一般难以接受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当然会更加抵触管理层运用不科学的行政命令方式去推动目标的实现,这种管理模式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高校的管理模式上实行开放式的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改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那种片面的、单向的上下级服从关系,树立真正的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这对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明显的作用。

3.3 提高教师的成就感 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通过政策的倾斜与舆论的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社会对教师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能要求教师是完人或是无所不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教师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会对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3.4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是针对教师的需要,运用相应的机制去激发他们的动机,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目标的凝聚力,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高效率地工作。激励机制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自我激励和目标激励等。在诸多的机制实施过程中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会存在诸多弊端。因此,高校必须结合有关需求激励理论在激励机制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从教师的独特需求出发,制定和完善具体的激励机制,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

3.5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较多的青年教师在入职之初,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很难解决,因此,就需要他人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学院会聘请一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年轻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以传授经验的方式加以帮助、指导。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使年轻教师很快适应高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减轻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压力,缓解职业倦怠。

3.6 教师要正确认识、积极面对倦怠问题 作为高校的教师,应该正确、客观的认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积极应对。面对职业倦怠,首先,认识到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自然现象。因此,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清醒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对预防倦怠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的职业发展有高潮也有低谷,会不可避免地经受困难和挫折。教师出现倦怠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摆脱倦怠,顺利度过低谷。

3.7 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工作与家庭生活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然而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会存在矛盾。长时间、高强度、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会严重影响教师对家庭生活质量的追求,必要的家庭亲情活动因没有时间而日趋减少。学校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对家庭生活的需要,并帮助教师打理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建立家庭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减少生活的困扰,有助于教师的健康发展。

4 结论

高校教师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教学效果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动力,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教师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都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由于导致其原因的复杂,所以要解决好这一矛盾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调节,也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的协调运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1] 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2,29(2):55.

[2] 裴长安.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问题研究——以甘肃省为例[C].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3] 张薇.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C].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王加林.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机制[C].上海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5.

[5] 姚向颖.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及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C].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 魏青云.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压力:现状、成因与疏解[J].当代教育科学,2004(12):20-22.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工作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