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方法

2011-08-15蔡建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学者功能评价

蔡建辉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上海 200241)

浅谈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方法

蔡建辉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上海 200241)

时至今日,中小学课程改革已有十年,纵观十年风雨历程,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专家学者纷纷探讨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引入实践,进一步的丰富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理论。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关于课改评价的含义、对象、方法、功能做研究分析,梳理近十年中小学课改评价标准的基本思路。

中小学 体育改革 发展

前言

体育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多年来,却在整个教育实践中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备受冷落,令人担忧。众多的体育学者呼吁新课改改变当前的现状,随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出台,众多体育工作者在欢呼雀跃之时,发现新的体育课程理论进入实践却举步维艰,这很大一方面是受到我国体育课程理论异常落后这一现状的制约。

在课改新标准提出的十年中,许多学者对体育课程评价不同方向做出研究性分析,然而效果甚微。通过总结学者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含义、体育课程评价的对象、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体育课程评价的功能、体育课程评价的标准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建议,为今后我国体育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做参考。

1 关于体育课程评价含义的研究

有关体育课程评价的定义自2001年之前已有研究,在此不做一提,新课改之后,关于体育课程评价定义的研究文献不多,不同学者对“体育课程评价”这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以下一下解释:“课程评价,归属于更为一般的方案评价,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活动的组成要素和过程环节作出评价。课程评价不等同于学业评价、教学评价”;“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体育课程及其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通过系统的收集(体育) 课程设计、(体育)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体育) 课程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另外一部分学者从教学的角度对体育课程评价进行定义,如,“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一般评价活动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 它是以既定体育教育目标为依据, 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 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 并给予评价”。“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是一般评价活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教学的要素,过程和效益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虽然以上一些学者对“体育课程评价”的含义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是从他们给出的定义中看,虽然文字叙述迥异,却都有明显的内涵一致性,即强调价值的判断。

2 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对象的研究

体育课程评价的对象即是评价针对什么而为,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同时也是评价能否起到作用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整个课程评价设计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这一主题的论文很多,看法也存在一些差异。如:陈令伟等认为:“体育课程评价对象应包括体育课程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课程实施的途径、方法与功能以及相应条件等方面”;姚蕾认为:“课程编制(内容的选择、组织、实施等) 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的评价”;陈海等在文章中认为“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3个方面进行评价”。以此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体育课程评应该针对课程本身、教师教学、学生成绩三个方面。而另外一些学者对课程评价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偏差,只关注到了学生成绩方面的评价,如:母小勇、薛菁认为,“课程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和‘学生个体的内省标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课程评价除了应该考察学生对这些知识、技能和社会道德的掌握情况外,更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业活动中的表现(参与情况、努力程度、掌握水平、独特表现等)”。母小勇、薛菁的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他文献在此不一一列举。

3 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的研究

课程评价方法是按照课程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采取的一整套具体的评价方式。它是评价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的具体手段,是联系评价目标与评价对象的“纽带”。就我们所搜集的文献来看,各位学者对此各执己见、争论颇多。王颖对《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方式多元化”提出质疑,他认为,“在方法上,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还有家长评价。由于目标主攻不分,且在多为定性目标,评价又为多元评价,使得评价难度加大,评价主观性强,因为各教师的评价尺度的掌握难以一致,因此可比性也不强”。梅玉萍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单调”提出:“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的评价“新举措”。蒋丰,杨黎芳在谈到如何看待“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二者关系时说:“发展的结果本身是最好的奖励,发展的结果又总是远近地与奖惩联系在一起的。为此,两种评价有效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体育教学评价本身的发展指向”。在同一篇文章中,蒋丰,杨黎芳对发展性评价也提出了与王颖一致的质疑:“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多主体评价时,可能造成评价权重的困难,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谁的评价最有说服力,以谁的评价为主,谁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就个体而言接受谁的评价,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 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功能的研究

体育课程评价的功能是判定课程设计、课程效果、课程建设等部分的达成度, 阐明课程的实施与外界之间的关系,为课程的实施者提供必要的信息。确定评价功能能为设计具体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提出指导意义。据我们搜集的论文来看,大家对体育课程评价功能的看法趋于《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观点,如:“教

学评价功能、甄别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发展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改进功能、调控制功能”;“提高运动技能功能、心理健康功能、提高运动技能功能、身体健康功能、社会适应功能”;“了解目标达成程度、比较选择课程、评估需要等”。从理论角度来讲,诸多学者对体育课程评价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但从当前实践角度来看,体育课程评价的“实有功能”与“应有功能”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对于此方面的差距,亟待更多的学者参与到体育课程评价当中来,促成评价“实有功能”和“应有功能”的重合。

5 关于体育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

评价标准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衡量所收集的评价对象的资料的一把“尺子”,经过“尺子”对评价对象的分析处理或者是对比得出评价的结论。有关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的论文相比其他方面更少,主要都集中学生学习成就评价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季浏、汪晓赞等体育课程改革专家在以青岛市第三十三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全体学生(男331 人、女320人) 为研究对象,以其“踢毽子”的测试成绩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学生“踢毽子”的评价标准探索性实验中,提出“运用正态分布的原理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他们提出了“综合成绩=期末的绝对成绩分数+相对进步幅度分数”。学生的“期末绝对绝对成绩”是用数学统计中的“累进积分法”计算得出,“进步幅度分数= [(后期成绩- 初始成绩)/(目标成绩- 初始成绩)]×100”。以此为例,建议体育教师制订的“评价标准要简便易操作,且切忌追求‘大而全’的多元评价标准”。崔允漷、朱伟强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的学者则基于美国课程评价专家Grant Wiggins提出的“促进学生理解的评价”或“教育性评价”和Ellen Webber提出的“有效的学生评价”等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表现性评价”的理论。

总结

众所周知,体育课程评价在整个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内学者对这一认识的逐步加深,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评价研究的队伍中。由于现代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相对落后,造成了评价理论研究的举步维艰。从文章来看体育课程评价的研究主要存在一下几点不足:(1)当前许多体育学者仍然缺乏课程方面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很好的把握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把课程评价混淆于教学评价。(2)对评价对象的理解不够深入,只关注学生方面的评价。(3)对评价方法和评价功能的研究仅局限于大而泛的层面,不能够切实深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4)对于评价中最关键的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缺乏研究,直接造成了体育教学的无监督性。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还亟待加强。

[1]冯生尧.课程评价含义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

[2]崔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14.

[3]李艳翎.体育课程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潘雯雯.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现状研究及几点建议[J].浙江体育科学,2005:65~66.

G803

A

2095-2813(2011)11(b)-0045-02

猜你喜欢

学者功能评价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学者介绍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