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学体系中以人为本元素的构建探讨①

2011-08-15张红健朱党培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中学素质教育

张红健 朱党培

(1.湖南望城区靖港中学 湖南长沙 410204; 2.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中学体育教学体系中以人为本元素的构建探讨①

张红健1朱党培2

(1.湖南望城区靖港中学 湖南长沙 410204; 2.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力求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以“以人为本”为基石进行体育教学势在必行。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积极深入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已成为现今社会的大环境,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旧的思想理念必须改变,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与学校实际形结合,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改进,教学方必须有所创新,为以后开展高素质、高效率的中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做好有效铺垫。

以人为本 体育教学 教学理念

作为强健青少年体质的基础学科,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因素。新型体育课程改革正不断推进中,从而许多新鲜的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来,但以人为本一直作为最核心的理念来运行。正因为如此,才彰显了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生命力。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力求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有必要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渗入到传统落后的教育中。因此,要想使中学生的全面素质整体提高,加强改革力度,渗入新改革理念势在必行,且是重中之重。

1 我国传统的中学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 家长和学校重视体育教学的程度不够

社会、家长和学校往往更重视数理化等主要学科的学习情况,中学的领导和教师对这些学科投入大、力度大、方法多、重视高,认为这能让社会肯定本校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完全忽视了学生应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家长方面,孩子在大多数家庭中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恨不能看不得孩子一时清闲,题海战术等轮番上演,提高孩子体质的唯一方法就是各种营养品,却从来不会想到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体育锻炼。有些家长甚至阻止学生体育锻炼,这样就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打击体育锻炼的积极性。[1]

1.2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落后 内容陈旧

传统意义的教学中,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被强塞进的知识很难吸收。其实教学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填鸭活动,应跳出灌输式的落后教学模式。而且教学内容安排松紧不合理,因此,教学时间宽松的时候,多余的时间被白白浪费掉;教学时间紧凑时,又不能让学生有时间自主锻炼。所以本应是在自己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和知识,被教师生硬地代替包办了。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独立性,扼杀了自主个性发展,又何谈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1.3 个人素质偏低是中学体育教师中的可否认的现状

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本着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负责任的态度。就像那句话“如果你想倒出一杯水,就必须盛有一桶水。”但如果体育教师的文化知识和素质不够,就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到位的知识传授。但如果体育教师仅仅具备应有的专业运动技术,即使水平再高,但文化水平不够,其教学工作和业绩必将受到很大的阻碍。现如今从高等院校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存在理论强于实践的严重问题,想不到或根本不想为学生安排能提高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活动课,同样造成存在这一严重问题的学生,这样校园里涌现了很多不能真正进行实际的正常教学的新毕业生。体育教师中继续教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导致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屏蔽新教育理念,让我国体育教育改革陷入僵局。

2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所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学生自身的个性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出发,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适时引导,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2]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核心内涵。 也就是说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教育依据。在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创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用兴趣引导学生的各种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为主,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主动参与,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基础,为学生的实践教育、身心发展打好终身的素质基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已成为现代体育教育思想进步的航标。

3 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渗入体育教学中

(1)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渗入体育教学中,就必须要求教师的传统旧思想观念必须要改变。作为现代中学体育教师,不仅要认可”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策略与思路,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新型教学理念渗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并不断地检验更新。还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3]。

充分感受“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是要求他们学习多么高深的体育知识和技巧,而是重点要让他们形成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从教育理念的转换和渗入中,体现人性化,这样让社会认可,让学生在兴趣中提高身体素质。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现代体育中势必要推进。

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只局限在体育这一门学科中。而是要更多的向其它学科靠拢,以此来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同时要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有所转变,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理念相融合。从“体质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技能教育”到“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这一次的观念转变要求充分体现出受教育者接受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关怀。因此,现代体育教师必须拥有端正的教育理念,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与新型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相融合。

(2)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渗入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大纲也有一定的要求,传统教学大纲只谈内容不谈目标或不甚全面,这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大的阻碍因素。这样的大纲要求造成体育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缺陷性教学,这样大大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因为这样根本无法顾忌到孩子的真实感受。而新型体育理念要求让教师自己选择组织授课内容,自主开发课程优势,依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年龄特征进行教学活动。改变一贯的“难、偏、繁”的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理念。在教学中加入有价值和娱乐性强的内容,学校也可依据自己的条件和特色,依据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大型活动,让学生真正从“被动”中解放出来。[4]

如果中学体育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内容陈旧等问题,学校必须拿出一定经费给予改善,以示重视。倡导家长与学校配合重视体育教学,让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进而改善身体素质。孩子天生有惰性,这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但确实让孩子在积极性方面大大折扣,这就需要家长在家好好引导教育,以身作则,激发兴趣,摈弃懒惰的习惯;在学校,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动起来,不是强硬的命令,而是兴趣引导,激发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还有学校领导要强调不让其他科占用体育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3)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以人为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而落后,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理念。在各种改革的热潮下,教学方法必须创新。传统的教学大纲有很多弊端,让很多学生对体育课望而生畏。体育教师怕孩子在运动中有所伤害,所以不敢放手,严肃教学,哨声为令,根本不考虑教学效果和学生感受,这样只能让学生感到折磨。而新课程的总目标“考虑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思想。注重提高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兴趣教学,主动性教学、创造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为主,并不能单单只是“教”而已,真正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需求来决定课堂模式。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爱上体育,喜欢锻炼,自觉参与,一步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上下功夫,有了运动的习惯,并形成一定的专长,让其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爱好。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阳光的体育习惯,逐渐形成完美的人格,充满活力地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在学校要形成开放、多样的活动空间,教师要以激发兴趣为主,更好地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一定要考虑到个性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依自己口味组织课堂,完全忽视学生,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

4 结语

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力求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应加以贯彻,而且应将体育教育考务现实与素质教育相融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搬上台面,将旧的思想理念逐一改变,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与学校实际形结合,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与新型理念相融合,教学方必须有所创新,为以后开展高素质、高效率的中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做好有效铺垫,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刘仁建,李培文.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学途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张剑.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主义发展步伐[J].体育科研,2005(4).

[3]杨巨才.谈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206.

[4]任鹏.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84~86.

G80

A

2095-2813(2011)11(b)-0043-02

作者介绍:[1]张红健 ,1972年出生,湖南省望城区 ,中学一级, 湖南望城区靖港中学, 410204.

[2]朱党培,1968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副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410128.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中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