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语人称代词“กู”和“มึง”的探析

2011-08-15刀国新

剑南文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泰语人称代词

刀国新 印 凡

泰语人称代词“กู”和“มึง”的探析

刀国新 印 凡

本文针对现在泰国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กู”和“มึง”这两个不文雅的人称代词的现象,从这两个词的历史来源、历史使用情况、使用现状分析及所反映的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注意,从而使语言的使用走向文明化正确化的道路。

泰语的人称代词数量较多,除了有“数”“性”的语法特征外,在人称代词的选用上还有明显的尊卑、亲疏、长幼、上下等鲜明的关系。泰语人称代词有敬称、谦称、平称、俗称、鄙称等。根据说话人所处的语境、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关系来选择合适得体的人称代词,是处理好人际交往的一个关键。泰语第一人称代词กู /ku:2/ 和第二人称代词มึง/m ŋ2/ 现在在泰语使用中被视为不文雅的用语,但却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它,包括很多女性,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我们想通过对“กู”“ มึง”这一组词的探究来透视一些语言文化现象,对于文中出现的观点有何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กู ”和“ มึง”的历史来源

“กู ”和“มึง”在泰国社会使用的时间已经很久远了,对于这两个人称代词的来源,泰国语言学界有以下几种观点:

1.“กู ”来源于汉语,是“我”的意思,这个“我”带有“专横”的修辞色彩。

2.“กู ”一词,在汉语词源中是皇帝的自称,因此泰国学者认为,这个词不仅来源于汉语,而且使用的历史还相当悠久。

3.“กู ”一词来源于马来语,是说话者的代称,译为“我”,并没有“性”的语法特征,男、女均可使用。除此之外,它还被用作回答长者或官员问题时的应答语,相当于“好的、是的、恩”,这个词具有了鲜明的阶级性,使用这个词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等级关系。如当官员向下属布置工作时,下属回答时要用“กู ”来应答,这表现了对上级的高度尊重。

4.Matsuyama Osamu教授在古泰语人称代词的研究中发现,古泰语人称代词有10个,即กู มึง มัน รา เขือ ขา เรา ตุสู เขา,其中就包括了กู和 มึง。

通过以上资料的研究,我们可以把“กู ”和“ มึง”历史来源归纳为三种,即来源于汉语、马来语及古泰语。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两个人称代词来源于古泰语本身,这个观点还停留在初步归纳的阶段,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要真正考证它,还需更多的时间进行进一步探讨。

二、泰国社会历史中“กู ”和“ มึง”的使用情况

泰国人使用人称代词“กู ”和“ มึง”历史相当久远,通过对书面文字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从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直到曼谷王朝都有“กู ”和“มึง”这两个人称代词的使用。

1.在素可泰时期,长辈对晚辈用“กู ”做为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来称呼自己并没有不礼貌、不文雅的意思。在史料记载中,君主也普遍使用“กู ”这个人称代词。据碑文记载,晚辈在进行祈祷时,思想意识当中都有“กู ”这个词。至于“ มึง”它代表的是听者,即第二人称单数代词,这个词在佛教“三界”里出现过。

2.在阿瑜陀耶时期,“กู ”做为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在使用上并没有限定听者的地位要比说话者的地位高或是低。如,在佛《本生经》里,这个词就被使用而并没有身份地位尊卑关系的区分,也就是说,那时在这个词的使用上并不用严格遵循势位原则。至于“มึง”这个第二人称单数代词,在“性”的语法特征上属于中性,所有人都可使用。

3.到曼谷王朝一世王至五世王时期,“กู ”这个词,君主和普通人都可使用。而“มึง”这个人称代词在使用上发生了变化,即听者的社会地位或辈份不应高于说话者。此时它具有了一定的阶级性。

4.从曼谷王朝六世王时期到现在,随着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等级制度也更为明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开始创建了一套适合本阶层使用的人称代词标准,而“กู”和“มึง”这两个人称代词在这一时期就变成了不文雅的俗称,它们已不能在任何官方及正式的场合使用,但在特定的语境中还有人在使用着。

从以上“กู ”和“มึง”的历史使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称代词在泰国古代就开始使用,而且在曼谷王朝的一段时期,无论君主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使用,这体现了语言使用的全民性。直到曼谷王朝六世王时期出现了语言使用的等级标准后,“กู”和“มึง”才被沦为不文雅称谓词的行列,具有了鲜明的“身份性”特征。

三、当代泰国社会“กู ”和“ มึง”人称代词使用情况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当代泰国社会不同人群使用这两个人称代词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几种情况:

1.从这两个人称代词使用人数来看,在农村使用的人数比在城市里使用的人多,这是因为农村的人口组成主要是农民和小商人,他们的文化水平层次普遍较低,不太注重文明用语的选用,因此使用的语言就更为不文雅和更具口语化。

2.从使用人群的年龄来看,大部分使用“กู ”和“มึง”的人是同一辈人,而且年龄以十五岁至四十岁这个年龄层次的人居多。这可能是因为从十五岁之后,人的行为、思想意识等更趋于独立,他们希望在这个年龄得到家人、朋友及社会的认可,渴望独立、自由。“กู ”这个人称代词,我们前面说过,它曾经在一段历史时期是君主或辈份高的人才能使用,有“老子”这个含义,虽然带有一点不文雅的感情色彩在里边,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说话者希望受到尊重的心理暗示。

3.从使用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看,“กู”和“มึง”一般是在有亲密关系的朋友之间使用,它们的使用能衡量朋友之间的亲疏关系,并不隐含着故意捉弄贬低彼此的意思。而对于相互之间关系不是太亲密、比较生疏的一般朋友,他们一般都不使用这组词,除非是当时的语境变得不和谐,说话者和听者之间产生矛盾或双方所涉及的话题能让谈话者的情绪变得激动兴奋时,就会出现“กู ”和“มึง”这样的人称代词,这时的“กู ”和“มึง”就不是关系亲密的象征了,而具有了一定责骂贬斥的意味。这说明,在不同语言环境中,“กู ”和“มึง”做为人称代词它具有的色彩意义也有所不同。

4.从使用群体的性别来看,大部分使用“กู ”和“มึง”的人是男性,“กู ”在“性”的语法特征中属于阳性,最开始是男性才能使用的。在泰国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尊卑关系较为明显,男性往往处于强势地位,而女性属于弱势群体。男人在与自己的妻子说话时,很多时候都用“กู ”来自称,用“มึง”来称呼对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泰国社会中,家庭等级制度依然明显,男人的大男子主义依然较为严重。但最近几年,泰国女性,特别是文化层次较高且年轻的女性使用“กู ”和“มึง”这两个人称代词的人数也逐渐增多。据调查,她们学习使用这两个词的渠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跟男性学习,另一方面主要是模仿传媒语言,特别是影视作品。女性为了取得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获得社会对女性的更多关注,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她们也开始逐渐使用这个带有一定“专横”色彩的人称代词。

四、“กู ”和“ มึง”在使用过程中所蕴含的语言特征和社会心理特征

通过以上对“กู”“มึง”使用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称代词具有语言方面和社会心理方面的某些特征。语言特征是这两个人称代词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投射出来的,而所谓的社会心理特征是通过与社会大背景联系分析而间接得出的特征。

1.“กู”“มึง”这两个人称代词具有鲜明的色彩意义。色彩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色彩意义又称附属意义和修辞意义。对客观对象不同侧面的次要属性的概括性形成了色彩意义的不同类聚,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风格色彩、时代色彩、外来色彩、地方色彩、民族色彩等。如“地痞”具有憎恶的贬义感情色彩,“红卫兵”具有七十年代的时代色彩。其中有些词义可能一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如“艾滋病”既有憎恶的贬义感情色彩,又同时具有恐怖感情色彩。“กู ”“มึง”这两个人称代词使得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谈话更具有“味道”,这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看,有时它们表现的是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一种昵称,表达了相互之间的喜爱之情;有时它们表现的是厌恶之情,是对对方的一种不尊重和蔑视,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这组人称代词,将使谈话的内容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时,这组人称代词现在主要用于口语当中,和“哥们”“溜达”等词一样,更为通俗化和口语化,具有口语语体色彩。总之,色彩意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意义类型,这不仅表现为类聚繁多,而且表现为一词甚至一义可以兼有多种色彩类聚。“กู ”“ มึง”这两个词不仅同时具有褒义、贬义的感情色彩又具有通俗的口语色彩,在不同的历史使用阶段又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这说明它们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这些都体现了这两个词具有鲜明的色彩意义。

2.“กู”“มึง”这两个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体现了泰国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特征。泰国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大致可分为皇室成员、总理部长、副部长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知识阶层、一般知识阶层、低级知识阶层、一般职员、农民及小商贩等八个等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的人员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如,泰国有很多王室成员使用的称谓。ใต้เท้ากรุณา “阁下”用于เจ้าพระยา昭披耶等高级官爵。ใต้เท้ากรุณาเจ้า “阁下”用于สมเด็จเจ้าพระยา颂德昭披耶爵位。ใต้ฝ่าพระบาท “殿下”用于王族,按字面原意为“在圣脚掌之下”。 ฝ่าพระบาท “殿下,亲王殿下”用于王族。ใต้ฝ่าละอองธุลีพระบาท “陛下”用于国王。ใต้ฝ่าละอองพระบาท “殿下”用于王后、王储等。พระคุณเจ้า“长老,僧长,师父”用于对尊敬的僧人的称呼。对不同身份的人,泰语的称谓是不同的,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称谓词,就会被看作是没有教养的人而被别人看不起。“กู”“มึง”这两个人称代词在曼谷王朝六世王时期逐渐变成了不文雅的俗称,在社会高级阶层和官方场合禁止使用,只是在一些社会地位低的人中间还继续沿用,这说明随着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化,某些称谓的语用地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3.“กู”“มึง”的使用情况还体现了人内心当中渴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融洽相处的心理特征。心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它通过感觉、直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感情和意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กู”“มึง”这组称谓词主要在比较固定的群体中使用,在熟识的朋友之间使用它就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亲密、真诚、喜爱等心理特征;在不太熟识的人群当中使用它可能就表现出了的憎恶、蔑视的心理特征。在现实社会中某些有知识的人,包括女性,越来越多的跟随男性使用这一组称谓,这可能是因为泰国男女的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造成的。在泰国由于男少女多,在工作或婚姻问题上都存在着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很多工作只要男性不要女性,而且同种工作,可能女性的待遇要比男性低。而在婚姻家庭中,丈夫也占主导地位,他们经常不礼貌的称自己的妻子为“มึง”,称自己为“กู”。这些现象,引起了很多女性的不满,她们渴望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经济政治利益,这一要求就直接的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学着男性用“กู”“มึง”这组俗称,可以表现强势的社会地位,在心理上能满足女性的某种成就感,她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渴望与男性在社会家庭中拥有相同的地位。“กู”“มึง”这两个人称代词侧面地体现了某种群体当中的某些文化心理特征。

五、小结

通过对泰语人称代词“กู”和“มึง”的历史来源、历史使用情况、使用现状及所折射的某些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知道,既然现在“กู”“มึง”已由原来的敬称、平称变成了今天不文雅的俗称,那么我们就要谨慎地使用它们,防止使其的使用范围再扩大,要让人们提高认识,走一条使用正确、合适、文明语言的道路。从“กู”“มึง”的历史使用情况来看,它由敬称、平称变为俗称再到人们流行使用它们的这一过程,时间并不太长,如果现在我们能在提高人口文化素养、消除性别歧视、建立男女平等的价值观等方面做出努力,这种热衷于使用不文雅人称代词的现象就可能得到较好地解决。除此之外,在语言方面我们应该探寻语言词汇之间的新特征,创建一套适合社会发展的、能让公众广泛接受的新词语来使用,我们想这样的做法比借用那些不文雅的人称代词来表达某种感情要更好。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

猜你喜欢

泰语人称代词
拼图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英语代词用法练习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