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中国京剧艺术

2011-08-15蔡启明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
关键词:身段唱词脸谱

蔡启明(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前言

“多元”一词,在近些年内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之中。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有“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等等。多元化的含义简单可以理解为: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在一个专业环境里,多元化可以应用到教育、艺术、思维方式等更多的领域,因此笔者简单地认为:多元化有利于各种文化、艺术、思维的融合,取长补短,是有益的。

京剧,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两种声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称皮黄腔,有“国粹”的美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京剧的形成得益于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由徽班进京到京剧的形成,经历了大概60年的历史,在这段的岁月中,它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吸收了许多姊妹文化和艺术的精华以充实和完善自己。

京剧的形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期,京剧发展到了一个繁荣的境界。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而京剧的唱词、身段、脸谱等舞台艺术,也吸收了文学、舞蹈,武术、美术等艺术的特点和精华。因此,我们可以说,京剧艺术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作用下形成的综合性的国粹艺术。接下来我将从这些方面来阐述京剧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二、京剧艺术包含的文化

(一)京剧的唱词—文学

一提到“词”,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文学。词,即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京剧的唱词,除了一些昆腔当中的某些唱腔外,大多数为规则的上下句对应结构,有辙有韵,通俗易懂且意义深刻。例如《文昭关》中的一段武生唱词:(西皮流水)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腰中枉挂三尺剑,不能报却父母冤。此段唱词为七言四句体,短短四句话,就描述出了伍子胥当时的心情,装束和心中所想之事。词句朗朗上口,属于言前辙。

在京剧发展形成时期—清朝,京剧属于当时的“流行音乐”,由于发展时间短,于是京剧大量吸收了姊妹艺术的剧目,比如昆曲、梆子腔等。对京剧唱词创作做出贡献的有:三庆班的卢胜奎,他本身为落魄的举子,相对于艺人们来说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并且喜欢京剧演唱。根据《三国演义》,参照《三国志》,编写了36本京剧连台本戏,为后人的京剧创作开拓了途径。

一部京剧里边有许多唱段,并且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要有自己的中心唱段和辅助唱段。对此的写作就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既要让人听得明白,又要简洁、合辙,还要根据行当的不同来写作;另外在唱、念时要避免使用北京话以外的方言,讲究的是“京字京韵”。因此京剧唱词的作者一定要是一位文学素养极深,并且精通京剧表演的人,在他写作之时,要考虑到唱词对情节的适合性以及唱词的可听性,要简洁易懂,大多采用诗词写作手法,把故事情节完整的展现,无论使哪个阶层、何种文化程度的人听了都能很快接受,我认为这也是京剧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京剧的身段—舞蹈、武术

众所周知,京剧讲究“唱、念、做、打”,而武戏中的做和打,都是利用身段去塑造和表现人物的。然而,要做好身段上的东西,就离不开基本功的训练。以前我们都看过一些关于京剧的电视或电影,京剧演员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基本功,学生几乎都是在棍棒底下学成的。因此不难看出,京剧中身段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认为,京剧的身段和舞蹈、武术有密切联系;但是三者又不完全一样,舞蹈主要表现的是思想感情,武术主要是拳脚兵刃上的功夫,而京剧的身段则是在二者结合基础上的又一个飞跃。从最基本的“正冠”“捋髯”“透袖”到复杂的“旋子”“蛮子”以及其他打斗的身段,有时候看似一个简单的身段技巧,都包含了深刻的寓意,也体现出了京剧演员的深厚扎实的功底和高超的表演技巧。

除了本身的功夫之外,演员还要注意道具上的功夫,比如饰演县令的丑角,他们的纱帽上都有帽翅,因此演员们又多了一样“翅子功”;老生挂上髯口,于是又有了“髯口功”;旦角的袍袖尖上加上水袖,最短尺把长,最长到一丈多长,于是“水袖功”缤纷出世;再加上剧中有许多以兵刃开打的场面,各种兵刃统称“把子”,于是“把子功”也成了京剧中不可缺少的身段功夫。然而这些功夫在舞蹈中也有运用,比如古典舞蹈里的“扇舞”“剑舞”、蒙古族的“筷子舞”等等,都以道具表演为主要内容;武术的运用就更加明显,因为兵刃打斗本来就属于武术的范畴。

因此,笔者以为,京剧的身段以中国武术根基为基础,以中国舞蹈基础为表现手段,将二者相互糅合,于是就形成了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京剧身段。这大概也是我们的京剧能称为“国粹”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三、京剧的脸谱—美术

脸谱,即戏曲中某些角色(多为净角和丑角)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脸谱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南北朝的歌舞戏。歌舞戏也就是后来戏曲的雏形。有一部代表剧目叫做《大面》,又叫《代面》,描写了北齐兰陵王英勇善战的故事。兰陵王因自己面容俊美,担心自己在战场上不能震慑敌人,于是戴一个恐怖的面具上阵,威震敌军,后传为佳话。人们据此编成歌舞戏,他戴的面具也就是后世戏曲脸谱的雏形。

现在的脸谱基本不戴面具了,而是以化妆为主,行话叫做“勾脸”。时至今日,脸谱的勾画已经几乎成了一个固定格式。生角和旦角化妆简单,只是描眉、画眼。而经过长期发展,京剧净角和丑角的脸谱越来越丰富、特点也越来越鲜明。例如:整脸(包公,关羽)、水白脸(严嵩、曹操)、十字门(张飞),另外还有“元宝脸”“六块瓦”“豆腐块”等等。然而当中又有严格、丰富的色彩区分,“整脸”中的包公是黑脸,额头有一个白色的月牙,表示他的清正廉洁;而关公是红脸,表示他的忠贞。而丑角的脸谱大家就更熟悉了,以“豆腐块”居多,眼睛处有白色,有的脸部涂红,比如小丑、县令或者太监之类的角色。这些脸谱的形成有非常珍贵的艺术、美术欣赏价值,也让平民百姓容易接受。前些年还有唱脸谱的流行歌曲: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也体现了京剧脸谱在百姓中的流行程度

脸谱是传统戏曲留给我们的精美艺术品,在戏曲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艺术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变革,努力使之尽善尽美。在当今时代脸谱也无时无刻不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许多画家、演员都以它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或者做成精美的画册。这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外界事物的帮助、影响。京剧,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作用下的艺术形式。在京剧艺术当中,至少集合了文学、舞蹈、武术和美术等艺术的精华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京剧发展的越来越完善,京剧艺术上的唱词创作上的简洁深刻,表演的精彩绝伦,脸谱的勾画斑斓多彩,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我认为京剧的发展离不开上述几方面的精华支撑,同时京剧艺术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文化、艺术之间的联系作用和影响,会促进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发展;各种文化之间的相辅相成,也推动了我国文化的蓬勃发展。

[1]项晨.韶华著《京剧知识一点通》.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2]徐城北著《京剧的知性之旅》.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猜你喜欢

身段唱词脸谱
唱词(外一首)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打开
灶王爷的“脸谱”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
对戏曲身段课教学的思考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