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唱与多元化时尚新理念的有机发展——以分析社会现象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2011-08-15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
关键词:唱法声乐多元化

陶 珂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2 )

21世纪是全球多元化文化并存发展的新时代,在多元文化视野中,在崇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节奏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美的追求和需求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央视举办的青歌赛及星光大道栏目到各省市电台举办的选秀,可以看出我们学院教授出来的学生存在的弊端。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是指高等教育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反映在对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上的多元化。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的多元系统,反映在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环节的多样性。 所以新形势下,大学生声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发声技艺与技巧的训练,更应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为社会服务。大学生声乐演唱教学必须突出“个性教育”特色,不能继续沿袭本科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应结合社会的需要及岗位的需求定位,探索相应的、合理的改革措施。

一、大学生演唱现状分析及课堂教学的弊端

多元化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他与个性教育共同成长。我们要创新理念就要走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所谓多元就是思想的多元,文化的多元,能力的多元,多元化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了更强的实践能力。但是,过于强调多元化,可能会导致忽视专业性、技能性。而当今对于从事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育者来说,我认为同样存在着过于强调专业,重技术技巧轻发展方向的弊端。从目前大学生演唱的能力来看,我们教学工作者很清楚学生们的演唱能否被社会接受: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发展,音乐也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新时代,不仅我国的民族音乐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美声唱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的舞台上展露风采。在社会的进步和需求中通俗、流行包括原生态唱法更是得到了社会大多数人的青睐,所以通俗唱法也走进了音乐学院专业院校,原生态音乐也走上了国际的音乐大舞台。在我们的声乐教学工作中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很重要的,但因材施教更为重要。我们培养一个好的歌唱演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发音机器,所以声音贵在音质而不是音量。在电声乐器发展的大时代,高尖端的话筒、音响、混音器、效果器等一些设备为多元化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发声打破了我们传统民族、美声唱法的教学中注重深气息、高位置和声音的穿透力。通过电声设备更注重了音色的个性化表现。也就有了所谓“三种唱法结合”的说说,无论歌唱运用什么方法声音是很重要的,但在歌唱中怎样表现音乐又是更为重要的。教学中,学生为了追求方法往往被方法所限制,对方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要服务于音乐了解甚少。进入课堂随处可以听到声嘶力竭喊叫,真所谓是扯着喉咙发出各种各样的怒吼声,真正不能体现不出美的感受,方法的气息太浓烈。歌唱的过程中不考虑作品的内容,只顾音量大小,以至于最基本的歌曲的流畅性不能自然流露。站在舞台上更是没有声音啦全是气声,真可谓是气断声也断。我一年级的学生问我:她听了大四的学生毕业汇报,心里难过了好几天,原因在于与她说想听到的声音出入太大。她问我还有必要继续学吗?当时我真是不能很好的给她答案,很羞愧,到现在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很想教好每个学生,让他们在社会上展放魅力。想到这些我们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真的该冷静的思考,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演唱方向?让更多的学生走向社会,突出个性展现自己的演唱风格。

二、社会现状分析研究

1.青歌赛多种唱法的推广

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自1984年开始举办,两年一届到2010年已成功举办了14届,推动了中国的歌唱事业,也为中国的歌坛推出了众多歌唱家艺术家。在第十二届推出的原生态唱法更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原生态唱法又被给予了和美声,民族,通俗长法并列的位置,并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在这里笔者简单的介绍一下原声态。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是各少数民族辛勤劳动智慧的结晶。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多为大众口头传授,并在流传中不断的丰富发展起来的。自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增添了原生态唱法,笔者认真听取了它的发声方法及风格特点,并与同仁们探讨该话题,发现大家有相同的感受,对这种唱法的评价是:自然、流畅、音域宽广,色彩明亮,表现形式多样等用来形容,可为是民族民间的天籁之音。

2.星光大道推出的优秀歌手

CCtv3举办的星光大道栏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经过精彩的周赛、月赛和年度总决赛,选拔出了众多的优秀歌手,收视率极高。像阿宝,凤凰传奇,都是我们现在在中央台经常所看的歌手,同时也为我们广大观众带来许多优秀的歌曲。2010的星光大道上走出的刘大成带给观众的更多是震撼,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多才多艺的,被观众们认为是奇才。他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演绎的绘声绘色。除此之外,他模仿二胡、飞机、脚步声、鸟叫声、锣鼓等惟妙惟肖让观众无可挑剔。那么,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声乐的教育者,我更多的感受是想知道他怎么做到的?在电视上看到采访,说自己就是喜欢唱,喜欢听,喜欢模仿!我想他是具有一定的天赋的,到更多的是他的用心,他没有学过方法,可是听他的声音却又是优美动听的,乐感也极好!真假声结合的很是自然,没有痕迹。我想他的思想肯定是开阔的,思维方式是活跃的,打破传统的一线思考法。

三、“多元化”发展与时尚个性教育有机发展。

所谓多元化发展无疑是朝着多种个性的方向发展,推广更多的时尚个性化教育理念。2011年龚琳娜以一曲忐忑曲走红全中国,多家新闻媒体对她进行了专访,她的创作演唱走入了一个高峰时代。很多网友对她的演唱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说法与点评。最初,认识龚琳娜是在第九届青歌赛的舞台上,以一曲《斑竹泪》摘取青歌赛民族唱法的银奖,她投入的表现力,真实自然的表演让听众们记忆犹新。在2007年我有幸走进中国音乐学院跟邹文琴教授学习了民族声乐,了解到龚琳娜其实是个小号民歌的嗓音,与她所演唱的过的《一杯美酒》《孔雀飞来》《妈妈,您快溜步》都极为相应。但是就在今年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她对歌曲演唱新的思考及应用。她演唱的《忐忑》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表情夸张,摇头晃脑,依依呀呀,几乎听不懂。音色变化很大,音域的跨度也较大。因此,很多网友称它为神曲。虽被称为神曲但它的应用价值是很高的,点击率也相当的高。这首作品刚刚荣获了欧洲举办的聆听世界音乐作家作品演唱大奖。我对她现在对音乐的应用及音色的转换也感到很新奇,我觉着我们教学工作者同样可以为我们的学生开辟这样的理念,使他们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

1.学生自我学习建构

这一理论内涵是建立在学生角色主动性理论基础之上,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将“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积极建构的”称为建构主义的第一原则。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没有哪个知识或技能是可以简单传授的,如声乐教学中教师强调气息、位置、状态等等,这些单个的技能技巧只有让学生在自身理解上达到统一协调才能发出协和的声音,可见,在声乐教学中不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要做到真正的意会就必须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自我建构,教师在正确引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索,形成研究性的学习观念。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固定的模式,具体表现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可让学生在开学初始,进行学习规划,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写作学习小结的习惯。树立自我学习建构的观念,是学生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而需要寻求艺术个性的必经路径。

2.社会互动促进意义建构多元化

笔者认为,在自我学习和新旧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学生所在情境的影响对于认知来说至关重要。世界的意义依存于个体的建构,每个个体的成长经历、学习环境,以及认知结构都不同,对于外部世界作用其内在的解释也就相异了。声乐小组课由两个及四个学生组成,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其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同学则作为更多经验建构的脚手架,帮助其他同学理解或感受演唱魅力。常可见在声乐小组课课堂中,教师纠正其他同学错误时,有同样错误的学生如醍醐灌顶,突然明白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便是声乐小组课这一小型社会中,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其他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情形促进了意义建构的多元化。

3.学生自我塑造,促进教学相长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促使教学要不断的更新理念,与社会形成一个极好的循环。学生们的气息的是灵动的,没有太多固定的模式,很自然生成的,因为他们没有太多书本气息。在接受教师学唱的过程中,相互的塑造声音形象。对于演唱来讲,需要的就是对个性声音的挖掘,而不是千篇一律。观众的听觉审美意向正在日益提高与疲惫状态,我们更多的义务是在传送美的声音之外与社会接轨,鼓励学生创造性歌唱。人所发出的声音可以随情绪的变化而变,情动声变。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跳跃式的思维,敢于考虑更多的教学以外的与社会接触的新想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碰撞,师生共同感受声音的变化,不仅需要开放思想更需要相互激发,教师给予学生相对的空间任其抒发。然后再相互交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种模式是可以随时变化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因为这种上课形式是学生的迫切需要的。笔者认为我们要敢于释然,达到良好的课堂气氛。

总的来说,我们教学工作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多看社会动态,加快自我行动能力。当今社会信息时代,发展速度之快,思想与行动要紧紧结合起来。教师以教为主,后以发现学生演唱能力为目标,挖掘出多种多样的特殊性人才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共建和谐家园。

1.张洋,崔志,.音乐教育中的多元化教育观念——关于《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0,(12).

2.乔洋,.多元化教育与《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中的“多元化”[J].文化学刊,2009,(2).

3.肖灵.呼唤多元化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关于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思考[J].上海艺术家,2000,(6).

4.杜国海.试论高等教育目标多元化与课程结构改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5.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6.邓学明.从前概念到建构观——浅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广西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唱法声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