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对学前儿童攻击性的影响—— 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看

2011-08-15张胜芳丁艳云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3期
关键词:班杜拉攻击行为攻击性

张胜芳 丁艳云 (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观察模仿学习是学前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学前儿童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会被鲜明有趣的人物动作、快速的角色移动、快速的场景变换、意想不到的声音等吸引。所以,学前儿童被暴露在大量的暴力之中(虽然吸引他们的并不是暴力本身)。并且他们在观看动画片时还不能够认识到暴力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而仅仅专注于对暴力动作的模仿。本文由观察学习的角度简析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对学前儿童攻击性的影响。

在一些关于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对学前儿童攻击性影响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学前儿童攻击性存在影响。也有研究者选取部分儿童进行了一项长达四周的研究,随机分派一组实验对象观看暴力动画片《蝙蝠侠》和《超人》,另一组观看社会认同节目《邻居罗格斯先生》,在随后两周的观察中发现,观看暴力动画的儿童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中,比那些观看社会认同节目的儿童更具攻击性(Pot ter,2003)。

许多相关的研究结论均表明:观看带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对学前儿童的攻击性有影响,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是如何影响学前儿童的,对学前儿童有多大的影响呢,下面分析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对学前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原因。

一、观察榜样的暴力行为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观察榜样的行为真的能够学会某些社会化行为吗?班杜拉曾进行过一项实验,让三组儿童分别观看同一题材而具有不同结局的电影故事。故事的前半段是相同的:一个成人,正在对一个充了气的橡皮人拳打脚踢。后半段则有三种结局,分别由三组儿童观看:一组是成人受到了惩罚;二组是成人收到了奖励;三组是成人没有受到任何奖励和惩罚。在观看完电影后,让三组儿童分别玩橡皮人玩具。结果发现,看成人受到惩罚组的儿童,表现的攻击行为最少;看成人受到奖励组的儿童,表现的攻击行为最多。据此,班杜拉认为:学习者学习某些行为或人格品质,可以不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即可习得,但是观察对象的行为后果对观察者也具有影响,榜样行为的后果对学习者有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观察榜样的攻击行为,学习者习得这种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可能是学习者不会的。

(二)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以导致学习者已有行为的去抑制。

(三)观察者习得的攻击行为还可能是内隐攻击性。内隐攻击性是个体通过内省或自我报告(意识层面上)无法正确识别的,却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潜在影响的侵犯他人的行为倾向。在将来的某些场合可能会变成外显的攻击性行为。

二、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对学前儿童影响很大

班杜拉还做过一些研究。班杜拉设计了三个实验情景:1.观看现实生活中的攻击行为;2.观看影片中的攻击行为;3.观看动画片中的攻击行为。结果发现:观看动画片中的攻击行为对学前儿童影响最大,最容易引发他们的攻击行为,观看影片次之。

以上研究表明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比生活中的暴力内容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更严重。所以一定要让学前儿童远离带有暴力内容的影视作品。

三、更好地发挥动画片教育作用的启示

(一)动画中存在的暴力内容应该引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众多研究表明,动画片中存在着大量的暴力内容,并且动画中的暴力具有促进儿童模仿的特点。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大部分家长都倾向于低估动画中存在的暴力数量。他们对儿童观看动画的态度是积极的,一般认为只要写完作业,看动画是正常的休闲方式,对于孩子在看什么动画,却往往并不在意。

(二)如何帮助学前儿童选择动画片

对于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我国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而学前儿童的鉴别能力有限,心智不成熟,任何动画片都可能成为其关注的对象,而且他们极易模仿动画片中的角色和内容。动画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幼儿观看动画片之前,必须对所拥有的动画片进行严格筛选。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学前儿童所喜欢的、适合他们观看的动画片应该是主题单一明确,具有教育作用;情节简单、紧凑;人物形象可爱,性格鲜明;动作夸张,幅度大;画面色彩鲜艳,配乐优美,具有欣赏性;篇幅短小等特点。同时,动画片还应能扩大学前儿童的视野、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想象力和语言思维能力,陶冶学前儿童的情操。同时,应注意避免动画片中包括的暴力情节、暴力内容。

另外,帮助学前儿童选择动画片还要有针对性。可以选择培养他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动画片,如《小朋友步步》,通过动画片轻松、愉快地向孩子传达排便训练、刷牙等卫生习惯;还可以选择满足学前儿童“泛灵论”倾向的动画片,如《天空之城》中孕育生命起源的辽阔海域,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和审美喜好;也可以选择启迪学前儿童真善美心理的动画片,如贯穿着童真、童趣和童心的动画片《花园宝宝》。

(三)学前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学前儿童的评价能力有限,他们的评价的自主性非常有限。在学前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他们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观察对象,所以在学前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成人应当尽量陪伴孩子一起观看,或者提前了解动画片的主题思想,在他们看完后能与其探讨关于动画片的相关内容和主题思想。成人应着重帮助学前儿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动画片的关键情节;二是帮助他们观察有关人物的形象、动作和语言,从中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帮助学前儿童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对动态画面内容的理解,学习将画面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转移。情绪的波动性也较大,容易激动。当学前儿童观看动画片时,容易被画面中精彩的场面所吸引,甚至激动得大喊大叫,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忘记了观看动画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他们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偏离了目标,成人要注意引导学前儿童,使他们的注意力和兴奋点指向应该注意的点上。为了把学前儿童的注意引向重点画面,在观看之前家长应该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观察过程中,注意提醒他们注意观察相关的画面。

除此之外,学前儿童观看动画片的时间、距离都需要教师的提醒,才能养成良好的观看影视作品的习惯。

(四)成人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的模仿

根据班杜拉的研究发现,影响学前儿童模仿影视作品中角色的行为,除了与观察到的角色行为有关外,还与角色行为的后果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角色的暴力行为受到了惩罚,那么他们模仿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少。所以成人在与儿童一起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带有暴力因素的情节,一定要与学前儿童一起讨论,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要对孩子提出要求。

[1]Potter.W.J.The 11 myths of media violence.Sage.Thousand Oaks.CA:2003

[2]陈秋玲.组织动画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学前教育研究》,1998,3:48—49.

张胜芳,1971-,女,河北衡水人,本科,硕士,副教授,音乐学专业,衡水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丁艳云,1981-,女,河南辉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学前教育专业,衡水学院教育系教师。

猜你喜欢

班杜拉攻击行为攻击性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交互决定理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儿童读者的启示
班杜拉观察学习法视域下学生文明教育探析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