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装抑或真诚:显隐之间的中国非主流动画和实验动画1

2011-08-15朱光耀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镇江03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3期
关键词:非主流动画创作

朱光耀 朱 剑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镇江 03;.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江苏南京 0000)

一、非主流动画与实验动画的内涵

所谓非主流动画,是针对主流动画而言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当动画制作开始脱离个体创作,进入以资本为纽带的大生产商业运作模式时,华特•迪三士尼用赛璐路片进行多层次背景拍摄并以模式化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动画成了主流,而其他风格、形式、技巧的动画制作方式就被推向了非主流的位置。”2从这个划分标准来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国动画整体上就具有一定的非主流性质。但是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大力发展主流动画,以至于似乎忘记了除主流动画以外,动画还有其他的存在形式。直到进入新世纪,才又有一些非主流动画陆续浮出水面,与主流动画一起,形成了中国动画的生态结构。

新世纪的中国非主流动画分为商业性和非商业性两类。前者主要指一些具有较强艺术性的广告动画、游戏动画以及其它出于非艺术目的动画;后者则主要指实验动画。

实验动画基本特点是技术上随意性大、具有很强偶然性的非标准化工艺和拥有高度的学术性。现在的实验动画一般蕴涵了两层意思:一是,动画形式方面的实验。二是,动画内涵方面的探索。实验动画往往只在学术研讨会和电影节上展示。

应该说,凡是带有探索意味的动画都具有实验性质,但当下实验动画最显著的特点是个体化创作。当动画的制作开始进入大众化运作时,就昭示着动画的主流已脱离了实验的性质成为商业动画;而某些仍然以强烈的个性风格、形式、技巧以及制作方式进行创作的动画作品便被称为实验动画。商业动画和实验动画明确分野之后,各自的特点越发突出——商业动画趋向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而实验动画从内涵到形式更加倾向于本体元素的极限发挥。事实上,实验动画的叙事结构是被简化了的动画片结构和形态,通常情况下由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长度一般不超过二十分钟,描写的内容是经过动画手法处理过的现实,即对现实的评价、看法以及思考等等。因此,实验动画又被称之为艺术性动画或作者动画,创作者们在新美学观的支配之下寻找着符合自己本性的语言,他们的创作动机就是说不能说,而作品就是以普通事件承载着深邃思想的肉身变现。

实验动画的形式丰富多样,最突出的特点是用高度写意的手法来象征特定空间,用假定方式表现一个被夸张和变形的现实,以此来揭示人物真实的心理现实或隐喻一个哲理。

总的来说,实验动画可能不追求美感,也不注重功能,更不在意商业利益,只有学术界少量人津津乐道,使它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作为引证的例子而不为大众所知。但实验动画却是一个民族动画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实验动画的存在,才使得动画创作不至于因追随市场需求而丧失可贵的个性,那些作品或清浅或厚重、或谐谑生活或挖掘人性,以其边缘化的特质直面原生态的现实,反思社会和人生,不断地用全新的感悟给沉溺于大众文化中的动画界带来锐气和生气。

二、中国非主流动画与实验动画的创作现状分析

新世纪中国非主流动画的创作者以一种边缘化的手法游弋于传统与当下之间,用“独立制片”的形式保持着创作的“非主流”状态,因此非主流动画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观念表达都显示了极强的创新意识,充分体现出创作者的才华。但不可否认,这一批创作者所面临的商业诱惑使得他们在创作时进行着前所未有的艰难选择。通常情况下,在学校时他们走的是一条主要面向评委和小众的创作路线,然而一旦跨出校门进入社会,就会被商业浪潮席卷而不再坚持实验性创作,因此,一些年轻艺术家刚刚展示出他们非凡的才能就销声匿迹,实在令人痛惜。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非主流动画是多姿多彩的,不论是商业性的抑或是非商业性的作品都不缺乏,然而透过这一表面现象就能发现,这种多元的格局并非常态——主要是因为非商业性的实验动画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性创作群体。换言之,以保持动画的学术价值为长期甚至终生创作目的创作群体几乎不存在。目前,中国实验动画的创作群体和作品具有三点特征:

1.创作生涯短暂。目前我国实验动画的主要创作者大多是在校的学生或教师,尤其是学生占实验动画创作者的绝大多数,而这些学生毕业以后,还继续坚持实验动画创作的微乎其微。从近两年动画短片比赛的参评作品就可以看出,实验动画的作者基本以学生为主,而商业性的非主流动画则均为电视台或动画公司。不难想象,当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电视台或动画公司后,他们的实验动画生涯至少是暂时划上了句号。

2.缺乏内涵深度。学生作为主要创作群体的特点是感受力强、情感外露,因此在创作中往往更加注重视听形式的开拓,而这与中国动画长期致力于形式开拓的传统可谓一脉相承。3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实验动画对原有动画最大的突破就在于形式材料趋向多样,如对黏土动画、沙子动画、版画动画等新材料新技法的尝试不绝于缕。应该承认,对形式和技法的尝试是必要的也是可喜的,但这些作品却往往囿于资金和时间的限制不能深入,浅尝辄止的创作状态导致作品质量相对粗糙。需要注意的是,年轻创作者的精力集中于形式、材料和技法,忽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发掘,固然是因为这些创作者本身对此不太感兴趣,但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些创作者因为年轻缺乏文化底蕴,无力发掘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3.风格很不成熟。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实验动画当下刚刚起步,基本上还局限在对欧美或日本动画的模仿阶段,所以造成同一个作者却拥有多种不同的风格。事实上,实验动画作品风格不成熟与创作者整体的年龄结构偏小以及创作生涯短暂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实验动画的创作群体发展稳定、结构合理、形成专业性,才会出现成熟的动画风格。

但我们看到,由于日趋明确的动画产业化意识强化了自身对动画界的宏观控制能力和主导性,而且大众文化也在进一步往生活和思想的各个层面渗透导致精英意识逐步隐匿,因此,实验动画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创作群体坚持不懈地遵循艺术路线。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实验动画的创作群体除了创作者摆正心态、静下心来发掘研究、开拓进取之外,还必须依赖政府的扶持。欧美实验动画的重镇如南斯拉夫、加拿大,都有政府作为它们的坚强后盾。所以,中国实验动画的发展与成熟尚需社会的更多关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

与实验动画相比,商业性的非主流动画形势要好一些。由于它与市场的紧密关系,所以既不乏资金也不缺人才,更不用说能否拥有稳定的创作团队了。事实上,即使是那些创作实验动画的学生,平时也不拒绝甚至还期盼着制作一些商业性非主流动画。

中国的非主流动画目前已经开始得到社会和业界的重视。从2002年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设置了中国视协动画短片学术奖,该奖项由动画短片奖、影视(栏目)片头奖、动画广告奖、动画MTV奖、网络动画(flash)短片奖五大类20多个奖项组成,是与国际动画评奖形式接轨的专业奖项,成为中国非主流动画的主要展示平台。中国视协动画短片学术奖的比赛每年举行一届,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三届。此外,还有一些城市举办的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卡通周、动漫节等等活动,也为非主流动画彰显魅力提供了空间。

总的来说,非主流动画的大量涌现可能是中国动画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大的收获。这些作品大多出自年轻动画艺术家之手,由于创作者不迎合大众时潮而苦心孤诣地营造个人风格,使作品具有极强的个性面貌,蕴藏其中的横溢才情扑面而来,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也许对于迫切盼望中国动画崛起的人群来说,仅仅是非主流动画的繁荣还不能成为他们的福音。然而,非主流动画却展示了年轻一代的动画人对动画的执迷、勇气和创新渴望。虽然他们的作品还不足以彪炳史册,但其中透露出的蓬勃生命力最能说明——他们就是中国动画的未来和希望。

注释:

1.目前动画界通常认为非主流动画与实验动画是一个意思,笔者则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主要是由于它混淆了实验动画与非主流动画之间的界线.

2.路琳.非主流动画艺术的魅力[J].电视研究,2002,(8).

3.当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也出现了极少数追索内涵深度的实验动画作品,如1992年上海美影厂的《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1986年出品的《超级肥皂》和《新装的门铃》,其内涵也具有一定实验性质

猜你喜欢

非主流动画创作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以近年来国内非主流历史话语为对象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是动画迷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非主流折纸图赏
“非主流”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