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中气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011-08-15刘明珠吉首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3期
关键词:歌唱者腔体吸气

刘明珠 (吉首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一、对“运用气息歌唱”这一观点的理解

老师通过气息来规范学生的声音,有人说:“歌唱不过是气息的进进出出”,气息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为歌唱提供动力,声音由气息经过声带,使声带产生震动,再经过共鸣腔体的美化加工,最后变成我们听到的声音,没有气息经过的话就没有声音,更谈不上和气息歌唱。

往往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由于对它的认识不够深,接触的时间不长,所以对于老师说的话有时会产生误解,因为自身还没达到那样的层次,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当我的专业老师要我吸气的时候,我乖乖地吸气,老师却说我做的不对,然后让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再重新做一次,我看到自己不由自主地抬肩,胸部跟着向上伸,我认为这是对的,但老师给我指出,只要自然地吸气就行了,不要带一些多余的动作,这些附加动作会使身体的一部肌肉僵硬,使声音不自然,严重影响了歌唱者的发挥。唱歌其实是很讲究的,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例如呼吸的时候夹杂着一些嘶嘶的声音,这是很不雅的,老师教我们运用口鼻同时吸气,嘴和腔要适当地打开,这使我们的歌唱才有气息的支撑。还有,学生在唱高声区的时候习惯吸很多的气,他们认为高音就要这样做,而到了中的声区的时候就吸很少的气甚至不吸气,这就是学生的错误理解,其实声音的高低不是气多气少的问题而是在于你对气息、对各个共鸣腔体的运用熟不熟练的问题。气息的运用过程中,不是吸进气越多歌唱者的声音就越大,相反,你吸的越多,反而无法歌唱。很多著名歌唱家认为吸进的气息过多,一面束缚了歌唱者的发声,使声音显得紧张,同时也会导致音高的不准确。在薛良的《歌唱的方法》一书中提到:“歌唱者可以观察在歌唱的小鸟是怎样用一点点的气息,唱出那么嘹亮清脆的声音,小鸟的体积并不大,但声音为何这么大呢?”这句话意味着吸进的气息要适当,不宜过多。吸进过多的气息会妨碍有关器官的活动自由和弹性,失掉控制气息的技能,所谓气息要深但不一定要多,就是这样,气吸的多了把体内的空间占满了,肚子鼓鼓的僵在那无法歌唱,如果我们吸少量的气,特别是我们对某些事物感到惊讶的时候的那个状态,在这状态下吸进的气非常的少但吸的很深,而且身体不僵,非常的适合歌唱。在正常的呼吸活动时,横膈膜的活动范围很小,因此声音听其自然。在肺里面的气息过多,使横膈膜肌肉持续处于紧缩状态,就影响到它的上下活动。所以,为了有利于歌唱,吸进的气息要减少到最小量,只要很少的气息就可以支持一个长音,所谓最少的吸气是指在保证能够有足够的气息就可以支持一个长音,所谓最少的吸气是指在保证能够有足够的气息唱完一个乐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少吸气。事实上,在声音发出之后,气息必须给予它应有的支持,如果气息不足,这种支持很快便会减弱或消失,还有可能产生音不准的现象。所以关键在于懂得适当的吸气和正确而节省的运用气息。

气息是抽象的,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就好比我们小的时候,家长教我们背一些诗歌或三字经什么的。当时我们会背了,但里面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呢,我们却不知道,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知识不够,还是不足以去理解它,但随着我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们就会慢慢的理解它,这其实和学习声乐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积累,当积累的东西达到足够多的时候,我们的歌唱就会有质的飞跃。

二、辩证的认识歌唱中的气息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同时对共鸣的腔体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有些学习声乐的朋友在学习歌唱技巧的时候,由于对它的认识不够准确而走进误区,因此,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辩证的认识它、理解它,才能使它产生作用。从呼吸开始说起,歌唱的呼吸和说话的呼吸有一定的区别。应该说歌唱的呼吸要比说话的呼吸更有技术性、主动性。我们通过吸气来提供用于发声的动力,同时我们除通过吸气来打开我们参与共鸣的器字,并且还要用吸进的一部分流动的气息来支撑共鸣腔体,使这些打开的歌唱腔体在发生过程中保持兴奋状态,这样可以有歌唱所需的足够空间来产生共鸣,因此,呼吸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呼吸的重要性我们是知道的,从自然规律上讲,人天生是会呼吸的,为什么我们学习声乐的朋友在学了很长时间的声乐有的反而不会呼吸了呢?这是因为想的太多了,有了太多的顾虑反而不能像平时一样自然的呼吸。总之,气息的训练不能违背人的自然规律,呼吸亦是一样。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听到老师说,把气息沉下去,气息沉不下怎么能歌唱呢。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气息是有重量的,自然状态下的气息是下沉的,气息沉不下去是因为身体的某个部位太僵硬了,导致气息受阻,气息可能会停留在胸腔或腹腔,使声音失却了气息的支撑,也就谈不上共鸣了,在传统的歌唱中,我们总会听到“气沉丹田”的说法,这种说法是没错的,但我们不能仅仅认为只要把气吸到腹部就可以,气沉丹田不是要你只有腹部吸气,字面的理解错误也是我们容易走进误区的一个严重障碍。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气沉丹田是指要把吸进人体内,使我们的横隔膜有一定的张力,在感觉上胸部处有气息的支撑而腹部丹田处有气的张力,这样才是气息的自然下沉。

我们在歌唱过程中,感觉气息流动不起来,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说声音太重,气息上浮等,都会导致气息流动不起来。我们就声音太重这一点来说,所谓声音太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的笨重,声音唱的过于响亮,真声的成分太多。笨重的声音是不可能流动起来的,这里的流动也是我们听觉上的泛音,当声音出来了还要让它回来,就像是声音碰到了墙壁反弹回来的效果,这就是泛音,这样的气息是流动的,我本人的感觉就好像是用气把声音揉出来一样,吸入胸腔的气息被腰腹部的肌肉群像揉面似的慢而有韧性的向外揉出,如果你感觉腰腹部膨胀而不僵硬,胸腔扩展而不憋,气息有控制的流出,这种感觉基本上就对了。

在歌唱过程中,关于怎样换气是一种根本不需要考虑的事情,但它对气息支撑有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正常的换气,根本无法完整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其实人体的这种功能从本质上、生理上来说,歌唱和说话是完全一样,但在运用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说话时人不需要考虑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进行呼吸。气息的进出量只要觉得合适可多可少,因为它有充分的机会去呼吸,不必要考虑把气吸到什么地方,也没必要把吸入的气息固定在一个位置以支持一个特定的长度和强度上的音上,换气的速度出没有限制,总之是非常随意和自由的,而歌唱的情况则不同,歌唱需要有意识的吸气,并保持把吸入的气息分配在要发出的每个声音上,而且每个音都有它特定的高度,长度和强度,唱一首歌曲时,歌唱者只能休止的时候和歌词、乐句等表情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换气,总之有意识、有准备、有计划的进行。歌唱中的气息,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它,而不能简单的去理解、训练。那样会给我们的声乐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

初学声乐的人来说,大家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歌唱的一些气息的说法理解不透,只是单纯的从字面意识去理解,况且大部分人不仅只看字面意思,而且夸大其词。我们在歌唱中,就应该辩证的看待我们的歌唱气息,以及歌唱中的其他方面。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自然到不自然(这里的不自然指的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不自然)的反复练习的过程,最后达到科学理论指导下完全自然的歌唱。总之学习声乐就是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只要我们明白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纠正学习方法,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刘明珠(1980年—),女,河北邯郸人,汉族,湖南省吉首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艺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歌唱者腔体吸气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橡胶挤出装置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没事多练壮腰功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