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治疗产后侧切口硬肿40例
2011-08-13刘莉萍
刘莉萍
2006年2011年在我院阴道侧切分娩的产妇中,凡侧切口硬肿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中药塌渍,观察组用硫酸镁湿热敷,均40例,发现应用中药塌渍比硫酸镁外用有明显优势。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年龄22~42岁,其中治疗组年龄分布为22~28岁12例,28~35岁16例,35~42岁12例。对照组年龄22-28岁11例,28~35岁17例,35~42岁12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表现侧切分娩后,患者自觉刀口疼痛,活动受限,查体:侧切口周围水肿或肿硬,可触及硬结或硬块,触痛明显。患者可伴有全身发热或无热,化验血象正常或偏高。
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自拟“解毒活血汤”:金银花、连翘、公英、蛇床子、地肤子各50 g,苦参、黄柏、丹参、丹皮、赤芍各40 g,桃仁白鲜皮各30 g,加水煎后取汁300 ml,用保温瓶保暖,用毛巾沾湿后塌于侧切口,同时用红外理疗仪照射,15 min后换用。对照组用50%硫酸镁液湿热外敷配合红外理疗仪照射。若有发热、血象高患者,配合抗生素应用则不列为观察对象。
1.3 疗效标准痊愈:用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肿硬节消失。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肿硬节缩小。无效:症状体征减轻,硬块存在。
1.4 治疗效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附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典型病例:患者女,27岁,侧切分娩后第2天,自觉刀口肿痛不能下床,查体:T36.8℃,乳房不胀,有少量初乳,子宫脐下两指,阴道恶露量少,色暗红,无异味,会阴侧切口肿硬疼痛,可触及硬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化验血象正常。予以上中药三副塌渍配合红外理疗3 d,患者诸症消失,查体:会阴侧切口肿硬已消失,愈合良好,痊愈出院。
2 讨论
会阴侧切的指征是:胎儿较大或会阴过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或母婴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但现在临床中绝大多数均行会阴侧切,若患者产前有阴道炎症,产时不恰当用力或助产等,产后侧切口延深延长,助产士缝合技术不熟练等等,在产后均有可能出现会阴切口肿硬。
会阴肿硬属于祖国医学“阴肿”范畴,因手术创伤,损伤阴户,气血瘀滞,不得发泄而致。解毒活血汤中蛇床子、苦参、黄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金银花、连翘、公英、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消痈散结。丹皮、丹参、赤芍、桃仁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本方清热除湿,散瘀解毒,止痛消肿。加热到一定温度的中药液局部塌渍,并加理疗作用的红外光,具有电磁波的各种生物效应与辐射温电作用,电磁波的生物效应可激活各种生物学酶类,提高机体免疫力,温热刺激可促进会阴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加速,改善组织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促使病灶在单位时间内更好地吸收中药有效成分,而这协调可以更好地提高疗效,促进炎症吸收,硬肿消散。现代实验证实:蛇床子、苦参对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柏对致病性皮肤真菌,阴道滴虫,钩端螺旋体有杀灭或抑制作用,金银花富含挥发油,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有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抗炎、增强免疫的功能。
[1]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7:86.
[2]马宝璋,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6.
[3]张茜,赵霞,张伟,王雯雯.中药外洗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60例.陕西中医,2010,11:1456-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