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象分析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2016-11-21王媛
王媛
摘要:为评价血象分析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16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病犬进行血象分析,2条犬进行详细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2例病犬进行血液系统检查,1条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上升,红细胞体积偏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偏低,红细胞计数(RBC)偏低;血象分析显示免疫介导性溶血、氧化损伤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变溶血性贫血、传染性溶血都发现直接证据。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血像分析可鉴别诊断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关键词:动物医学;犬;血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8-0032-01
贫血是一种以血红细胞生成减少或发育不良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获得性溶血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有关于人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研究较多,大量研究显示患者血常规水平与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犬的研究较少[1]。近年来,因社会观念变化、人口老龄化、社会管理水平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人工饲养犬的数量激增,人们对犬的重视水平不断提高,动物医学发展迅速。如何快速诊断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值得深入研究,本次研究试就此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病犬共16条,其中雌10例、雄6例。品种:博美3例、泰迪2例、苏格兰牧羊犬1例、阿拉斯加1例、蝴蝶犬1例、混血6条。
1.2 检查
开展一般检查,包括病史、触诊体格检查,观察犬的呼吸、步态,测量体温、心率等,选择性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1条犬进行全面的生化检测。均给予输液治疗,针对微生物感染者,抗虫治疗,同时联合维生素等保肝、利尿药物,硝普钠改善心血管功能,选择性注射葡萄糖、白蛋白改善营养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例病犬进行血液系统检查,均进行血象分析。WBC分别为11.2×109、11.8×109个/L,参照该犬种标准值处于正常水平,淋巴细胞分别为2.0×109、4.4×109个/L,也处于正常水平;中性粒细胞分别为12.1×109、7.4×109个/L。1条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上升。病犬血象均表现异常,2例病犬检查红细胞体积(分别为73.4、78.2 fl)为偏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别为24.2、23.5 g/L正常;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分别为317、315正常;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别为7.1、7.0fl、偏低;红细胞计数(RBC)为3.1×1012、3.0×1012 个/L,处于偏低水平。
血象分析表明,免疫介导性溶血,大量体积较小、圆形、深染球型红细胞,出现少量自体凝集、血影细胞,其他细胞正常。氧化损伤溶血性贫血,血涂片见偏心红细胞、海因氏小体。微血管病变溶血性贫血,见裂解红细胞。传染性溶血,血涂片可见巴贝西虫等动物传染病虫附着在红细胞、中心线粒细胞、血小板上。
3 讨论
无论是人或是其他动物,在出现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后,都会出现共性特征,包括红细胞形态、数量变化,根据病因不同,还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等其他血细胞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血常规检测是最直接、有效的贫血诊断方法,可鉴别诊断获得性、自发性溶血贫血,但血常规费时费力,价格高,犬主接受率低,本组2例接受检查,确实发现红细胞数量、结构与血小板变化。因犬种的不同,不同犬血常规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增加了工作量。
血象镜检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犬主接受率高,可获得较丰富的血细胞形态学变化,还可发现微生物感染,可用于轻度贫血初诊、筛查诊断、贫血的鉴别诊断。当然,因病例较少,不排除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而定血象变化。
综上所述,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血像分析可鉴别诊断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需积极积累诊断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晓雄,郝海军.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2625-2626.
[2] 李宝兰,杨吉德.一例犬洋葱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诊断[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7):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