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观察
2011-08-13陈红伟王新伟
陈红伟 王新伟
吲达帕胺(Indapamide),商品名为钠催离,法国施维雅厂制造,具有钙拮抗剂和利尿作用而发挥效应,是高血压联盟推荐使用的降压药物。我院应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146例,并用动态血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或住院高血压患者共146例,男82例,女64例,年龄35~73岁,平均(54±19岁),均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部分病例已接受维压静、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治疗,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肝、肾疾患。
1.2 治疗方法 146例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一周,然后用吲达帕胺片2.5 mg,每日晨服1次,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做动态血压观察。用药3周后血压仍控制不良者可加用其他降压药物。
1.3 动态血压测定(ABPM)动态血压测定用日本产Modal DS-242型无创性袖带式血压测定仪,8:00~20:00每30 min测1次,20:00~8:00每60 min测1次,在血压测定期间,受试者保持正常活动及休息,测定结果由监测仪自动记录,分析仪打印出有效监测次数,测定时间和血压、心率值。
降压谷峰比值(T/P)计算方法:以服药前ABPM结果为基值,校正各种因素后,计算服药2~6 h内最大下降值为峰效应值(P),服药后23~24 h的下降值为谷效应值(T)。
2 结果
2.1 疗效 吲达帕胺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24 h均值,白昼(8:00 ~20:00)及夜间(20:00 ~8:00)均值,24 h 平均心率见表1。
表1 吲达帕胺治疗前、后6周血压、心率变化(±s)
表1 吲达帕胺治疗前、后6周血压、心率变化(±s)
1 mm Hg=0.133kpa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24 h平均血压/min 75.3±7.5 81.2±7.8 >0.05 mm Hg SBP 149±10.9 126.8±8.6 <0.01 DBP 94.3±8.4 80.2±7.8 <0.01白昼平均血压mm Hg SBP 155.2±13.7 132.5±10.3 <0.01 DBP 97.8±11.5 90.4±7.4 <0.01夜间平均血压mm Hg SBP 135.4±11.9 119±6.7 <0.01 DSP 93.6±8.2 78.2±5.9 <0.01 24 h平均心率次
由表中可见吲达帕胺治疗后24 h血压水平显著下降,白昼和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致相同,心率略有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谷峰比值(T/P)SBP:67.6%DBP:71.3%。
2.2 副作用 4例出现乏力、多尿、轻度失眠,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吲达帕胺是一种具有降压作用的利尿剂,其降压作用是通过钙拮抗和利尿作用而发挥效应,通过改变透膜的离子(特别是Ca2+)交换,减轻血管平滑肌纤维的收缩性,使血管扩张,通过抑制肾脏皮质稀释部分对Na+的再吸收,增加尿Na+和CL-的排出,较小程度增加尿K+和Mg2+的排出而发挥利尿作用。一般在利尿作用很微弱的剂量时即可产生明显的抗高血压作用。有研究表明与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内流,刺激前列腺素PGE2和前列腺素PGI2的合成,减低血管对血管加压胺的超敏感性,从而抑制血管收缩而发挥降压作用[1]。更深入的研究表明[2],常规剂量下其利尿作用仅为噻嗪类利尿剂的一半,钙拮抗作用仅及硝苯地平的千分之二,长期应用可减轻左心室肥厚,不干扰血胆固醇和葡萄糖代谢。本研究表明吲达帕胺作用时间长,一次给药可维持18~24 h,血压下降明显,且下降平稳,治疗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及长期坚持服用。所有病例当中仅有4例出现乏力,多尿,轻度失眠,副作用较小。但有资料表示,老年人长期应用吲达帕胺易引发低钾血症,老年人随着肌肉的萎缩,细胞的衰老减少,体内的含钾量明显降低,此外服用吲达帕胺剂量偏大也是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之一。在发生低钾血症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出现低钾血症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可促进其胰岛素分泌或敏感性增加,而胰岛素有促使K+向细胞内转运的作用[3]。
综上所述,吲达帕胺是一种疗效比较确切,服用简便易于接受的降压药物。且副作用较少。仅对老年人及合并糖尿病者可定期测量血钾适当补钾。吲达帕胺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1]郭艾武,徐标.临床心血管用药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8.
[2]孙昌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3:131-132.
[3]杨华章,陈亮.糖尿病和低血钾.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0,2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