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的应用
2011-08-08王建堂
王建堂
(江苏省泰州市苏陈中心卫生院 225300)
纳洛酮原先用于麻醉科之催醒剂,近年来发现其用途广泛用于急性抢救、昏迷病人、休克、急性脑卒中及新生儿窒息等,我院自2004年以来应用于急性酒精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的治疗,现将急性酒精中毒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供30例系2004年以来入院的急诊病人,均有在近几个小时前大量饮酒史,并有急性酒精中毒之临床表现,查体时嗅到明显之酒精气味或在其呕吐物中明显有酒精气味。
1.2 治疗分组 治疗组共15例为2004年以来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在催吐或洗胃的同时给纳洛酮针治疗,并辅以5~10%葡萄糖水静脉滴注,如收缩血压低于1 2kPa加多巴胺静滴。
对照组共15例2004年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在催吐或洗胃的同时给5~10%葡萄糖水加维生素C及维生素B6或500ml葡萄糖水加普通胰岛素6~8u及10%氯化钾10ml,静滴如收缩压在12kpa以下ph多巴胺静滴,不用纳洛酮。
1.3 给药方法 来诊后除静滴葡萄糖外,即肌注盐酸纳洛酮针 0.4.mg,如昏迷兼有收缩压低于12kpa 者肌注 0.8 mg。
1.4 观察方法及项目来诊后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定时记录生理、病例反射及意识治疗变化,并记录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
2 结果
两组在饮酒量及饮酒后来诊时间及病情轻重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两组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
两组经治疗均全部治愈,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上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平均14.1分;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平均94.2分,而对照组需时分别为94分及292分,二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效,能达到起效快,中毒症状消失快,能在1.5小时左右症状完全消失。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还观察到用纳洛酮治疗者低血压症状改善迅速,意识状态改善中,是对照组难以达到到的。
3 讨论
口服乙醇后在上消化道迅速吸收,例如空腹饮酒时能在短时间内(约1.5小时)90%左右吸收入血,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经酶系作用被氧化成乙酰辅酶A和二氧化碳和水,仅少量(约2.10%)经呼吸道及肾排出。
本品在吗啡样物的特异性拮抗剂,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有三组即β内啡肽类,脑啡肽类以及强啡肽类存在于脑组织、垂体、及下脑丘中。它们在调节感觉与运动,睡眠与觉醒,心血管功能与呼吸运动等方面均起神经递质和调节作用。现已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内和吗啡受体亲和力最强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是β内啡肽。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或内源性吗啡样物质-β内啡肽大得多。急性酒精中毒时计提处于应激状态,储存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吗啡样物质释放出来,且酒精代谢的某些凝聚物质也具有吗啡样物质作用,故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出现运动及精神失常,严重者昏睡昏迷甚至血压下降,呼吸中枢麻痹,而纳洛酮能竞争性地取代吗啡样物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吗啡样物的毒作用。且并纳洛酮具有亦透过血脑屏障的优点,起到解救急性酒精中毒的作用,这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根本原因所在,故纳洛酮是目前治疗急性中毒最有效的解毒药,在我们经手应有纳洛酮治疗的病例中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故一般来讲是安全的,故有人报告高血压患者引起室速、室颤、肺水肿的个例病例,故除对高血压者慎用外并无禁忌症。所以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的急救中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