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J波改变与心脏事件关系的分析
2011-08-07高秀峰
高秀峰,杨 浩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心脏电生理室,安徽 芜湖 24100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易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导致其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有文献报道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如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痉挛时,心电图往往可出现明显的缺血性J波。所谓J波,亦称为Osborn波、J顿挫、骆驼髋部或单峰骆驼波,是指J点区域一个正向的,持续时间很短的一个顿挫,振幅通常为0.5~2 mm,经常会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及恶性心血管事件[1]。本试验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出现缺血性J波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1979年WHO制定的标准,选择我院住院期间临床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7例,按照心电图记录到J波者定义为J波组(研究组),共62例,男4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16)岁。心电图未记录到J波者定义为非J波组(对照组),共65例,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6±15)岁。J波组和对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别为9例和11例,心肌梗死患者为52例和53例。
1.2 方法 受试者住院后行18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仪采用日本光电9020P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记录仪,常规纸速及增益。24 h动态心电图采用北京美高仪(MGY-H12)型Holter分析仪,12导联同步,记录和打印各种心律失常。在至少2个以上导联测定J点后顿挫,振幅>0.05 mv,形态呈尖峰状、驼峰状、圆顶状,持续时间 >0.03 s的波定义为J波。同时记录如胸痛、胸闷、休克、心肌再梗死(具有心电图表现)等临床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作为判断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 结果
2.1 J波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1。
2.2 J波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2。
2.3 J波组和对照组心肌梗死部位比较 见表3。
表1 J波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2 J波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表3 J波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比较
3 讨论
冠状动脉因阻塞性病变或功能性痉挛引起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时,心电图可以新出现J波或原来存在的J波振幅增高或时限延长时,称为缺血性J波[2]。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冠脉介入手术时,病理情况下出现J波会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的心律失常。关于心电图J波的形成机制,产生机理至今看法不一,概括起来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心室除极程序改变;②神经肌肉间电流传递延迟;③室间隔基底部冲动传导变慢;④除极复极之间重叠区增宽;⑤ATP依赖泵活性降低;⑥交感神经功能退行性改变。其离子细胞学基础现多认为是依赖于心室外膜心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3,4]。因此 J波的特征及相关现象主要取决于Ito的特点,并同时受到内向钠电流(INa)和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是细胞内外离子流相平衡的结果。当心肌急性缺血时,心室外膜心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电流增加,细胞内外离子流失衡,将会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1相与2相之间的穹窿丢失,而此种穹窿丢失往往是不均一性的,即部分心肌细胞穹顶完全丢失,另外一部分细胞穹顶依然存在。这样,心外膜细胞表面便产生了一个极大的“瀑布样”复极电压梯度。穹顶存在的细胞会引起穹顶消失细胞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即产生2相折返。细胞动作电位的穹顶的丢失表现在心电图上即为J波的出现或原有J波的增大显著,并出现由2相折返产生的R-on-T型室性早搏[5]。众所周知,R-on-T型室性早搏因其早搏电活动刺激了所谓的心肌细胞“易颤期”或“易损期”,故极易触发心室颤动。由此可知缺血性J波往往提示心肌因严重缺血出现了明显的复极不均一性。复极的这种不均一性表明心脏电活动处于不稳定期,极易引起心外膜不同部位心肌细胞形成2相折返,容易引发R-on-T型室性早搏,从而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6,7]。
上述资料显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心电图新出现的缺血性J波与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有明显相关性。心电图存在缺血性J波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说明心电图示缺血性J波患者较其他患者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提示缺血性J波可能成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的新指标。缺血性J波预示此种患者正处于心电活动的不稳定期,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一般患者大,需要临床医务人员加强监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现缺血性J波临床症状中以发生胸闷者居多,而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梗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梗死部位以前壁较多,并且缺血性J波发生的导联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导联具有一致性[8,9]:心绞痛与心肌梗死者发生缺血或梗死在下壁、侧壁者,缺血性J波多出现在Ⅱ、Ⅲ、aVF导联;前壁者缺血性J波多出现在V2~V6导联。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缺血性J波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相关性。缺血性J波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预后较一般患者差,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1]OSBORN JJ.Experimental hypothermia:respiratory and blood pH changes in relation to cardiac function[J].Am J Physiol,1953,175:389-398.
[2]郭继鸿.缺血性 J波[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4):298.
[3]LITOVSKY SH,ANTZELEVITCH C.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 prominent in canine ventricular epicardium but not endocardium[J].CircRes,1988,62:116 - 126.
[4]ANTZELEVITCH C,SICOURIS,LITOVSKY SH,et al.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ventricular wall electro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of epicardial,endocardial and M cells[J].Circ Res,1991,69:1427-1449.
[5]YAN GX,LANKIPALLI RS,BURKE JF,et al.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components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cellular basis and elinical significance[J].J Am Coll Cardiol,2003,43:401 -409.
[6]严干新.异常J波综合症[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1):3.
[7]BRUGADA P,BRUGADA JA.Distinct clinical and electrocardiographsyndrome:right bundle block persistent ST segment elevation withnormal QT interval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J].PACE,1991,14(5):746 -749.
[8]郭五一,王红宇,杨钦丁,等.冠心病患者J波改变与心脏事件关系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3):270.
[9]周栋,郭涛,刘中梅,等.30 726份常规心电图中Brugada波检出分析[J].临床荟萃,2007,22(23):1698 -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