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患者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2011-08-04梁静
梁 静
(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南区心胸外科,安徽 合肥 230041)
心脏外科患者因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所产生的疼痛都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手术难度高、创伤大等特点,术后疼痛更易引起患者机体和精神的双重能力失调。通过术后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疼痛及不适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1]。近来,随着对疼痛护理干预的重视及国内外疼痛控制方法的发展,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有效干预不断提高。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心胸外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需心脏手术患者460例,其中344例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现将相关疼痛因素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心脏手术患者344例,其中男175例,女169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3.08岁,术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9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1例,瓣膜置换术59例,搭桥+瓣膜置换术44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手术302例,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脏手术42例。
1.2 疼痛评估
本组采用马盖尔(McGill)疼痛问答法,将疼痛分为5级:0=无痛;1=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轻微疼痛,患者不舒适;3=疼痛,患者痛苦;4=疼痛较剧,有恐惧感;5=剧痛。评估过程有护士全程指导询问,全方位评估疼痛,如疼痛的性质、何时发作、部位、强度、持续时间等[2]。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使用卡方检验分析对照组患者(普通护理,n=169)和试验组患者(疼痛干预护理,n=176)术后7d内疼痛改善情况。
2 心脏手术后疼痛常见原因
2.1 术后切口疼痛
手术创伤是引起疼痛的最重要原因;如外科切口、肋间神经的切割、切口邻近部位胸壁的炎性反应、心肌及心包的切割挤压等。
2.2 多种管道刺激引起的疼痛
心脏手术后患者体内留置多根管道,使患者感到不适甚至疼痛,其中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术后并发症
术前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及心肌梗塞病史,或者术后再次出现动脉痉挛,狭窄等,都有可能诱发心梗继而产生心绞痛等。
2.4 咳嗽,变换体位引起的疼痛:手术切口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咳嗽及活动时加剧切口疼痛。
2.5 心理因素:患者对手术是否成功的疑虑所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会使其自身对术后疼痛难以忍受;同时不同背景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差异。
3 护理干预
3.1 在术后麻醉剂消失前,应使患者充分休息,固定好呼吸机等,保持合适体位,姿势自然放松[3]。
3.2 正确评估疼痛状态,护理人员正确评估疼痛,依据患者的症状、生命体征变化等做出准确判断,选择恰当的镇痛方法。
3.3 严格遵照医嘱,准确恰当的运用镇痛剂,对耐受力较差的患者配伍使用安眠药,保证良好睡眠,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3.4 心理干预,给予患者恰当的暗示,减弱患者对疼痛的恐惧,调整至较好心理状态,以促进康复。
3.5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防止因活动等引起的导管刺激;协助病患改变体位,动作轻柔,同时在语言给予安慰,鼓励,教会其使用慢呼吸法进行自我控制疼痛,根据具体情况,尽早拔出侵入性导管。
4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5 讨 论
医护人员应改变过去陈旧观念,即认为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患者需要忍耐;要求减轻甚至消除术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显著作用。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评估和鉴别疼痛的能力,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全面评估疼痛状况,同时应能区分手术切口疼痛,管道刺激引起疼痛,体位变化引起疼痛,心绞痛等做好术前,术后宣传教育,术前多与患者交流,消除其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等,使其对术后疼痛有正确的认识[4],以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告知其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过程,使其对疼痛及镇痛药有初步认识;术后应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防止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心脏功能减退及血栓形成,并运用合适方法对疼痛进行自我控制;与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制定完善合理的饮食计划。
[1]王艳,邓胜平.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15):78-80.
[2]张萍.开胸术后患者疼痛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8A):43-44.
[3]吴海英.心脏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华夏医学,2004,17(5):710.
[4]杨雪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8):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