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41例疗效分析
2011-08-04潘可达
潘可达
(浙江省永嘉县中医医院,浙江 永嘉 325102)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于脑深穿通动脉(或其他微小动脉)的缺血性微梗死(或软化灶),经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本文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永嘉县中医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患者多有不痛程度局部肢体或面部麻木、单侧肌力减退、走路偏斜、言语不清等表现。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为48~76岁,平均年龄为(66.3±4.8)岁;从发病到治疗时间为6.0~22h,平均时间为(14.3±3.7)h;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19例,糖尿病患者12例,其他9例。对照组患者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为49~75岁,平均年龄为(65.1±4.0)岁;从发病到治疗时间为5.5~24h,平均时间为(15.1±3.3)h;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11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合并慢性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神经细胞保护剂、降纤维蛋白类药物、脱水剂等。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采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评定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评定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减少18%~45%,评定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评定为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疗效评定后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评定后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临床效果评定后总有效率为7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评定结果(n,%)
3 讨 论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于脑深穿通动脉的缺血性微梗死(或软化灶),经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多发于老年人。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轻度的中枢性面瘫,偏侧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而共济失调者少见[1,2]。腔隙性梗死灶是由于血管的微小终末支阻塞而形成,一旦梗死灶形成缺乏侧支循环,在临床上预防其发生或新的腔梗灶的形成是治疗的关键,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微循环为主要方法,同时积极治疗与本病发生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3]。
银杏达莫注射液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银杏总黄酮能够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缺血症状及功能;双嘧达莫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发生聚集,双嘧达莫高浓度时能够抑制血小板释放功能。所以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性及对神经元保护作用。
在本文中,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1]陈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血管功能状态与临床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5-46.
[2]冯文萍,张波.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996-997.
[3]张小玲.联合用药对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6):44-45.